陸佩琴
摘 要:本文根據筆者學校皮革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皮革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要,闡述畢業設計教學在中職生成長中的重要性。通過課程思政引領教學,開展“鏈上德育”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畢業設計教學成效,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把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奉獻社會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納入專業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全面提升畢業設計水平。
關鍵詞:爸爸的皮衣 ? ?德技融合 ? ?課程思政 ? ?鏈上德育 ? ?畢業設計
以“爸爸的皮衣”為主題的畢業設計,是筆者學校皮革服裝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在企業師傅與學校專業教師的引領下,運用所學專業技能完成畢業設計的各項任務,在最后階段的綜合訓練,即作品設計展示。孫海濤大師工作室與筆者學校皮革服裝專業組聯合,以中職學生的特點與終身發展需求為基礎,創新畢業設計形式,打造“爸爸的皮衣”畢業設計匯演,進行“德技并重、品能兼修”的“鏈上德育”實踐。
一、背景與起因
(一)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中職學校也應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突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課程思政為抓手,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通過課程思政引領專業教學,即把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奉獻社會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
(二)培養皮革企業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皮革產業是海寧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隨著皮革產業轉型升級向時尚產業邁進,企業技術技能人才的缺口明顯加大。據海寧市皮革協會統計:海寧市皮革行業用工缺口超過2萬人,主要集中在縫紉工、制版工、服裝營銷等。筆者學校的皮革專業正是依托地方特色產業和產業轉型升級人才需求開設的,2016年學校和海寧中國皮革城有限公司牽頭,聯合31家皮革企業、科研院所等成立了海寧皮革職業教育集團。2018年,學校建立“孫海濤技能大師工作室”,推進校企合作,結合實際需求將專業設在產業鏈上,不斷完善“三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理念與目的
“爸爸的皮衣”畢業設計活動是皮革服裝專業學生在校最后階段參與的一次競賽,要求每一位學生親手為爸爸縫制一件皮衣,還需要完成系列服裝設計、制作及展示。整個活動包含前期準備、構思、表現、制作、表演五個階段。該項畢業設計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與創新能力培養,促進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和專業學習動機的激發,培養理想信念,弘揚工匠精神,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筆者學校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充分將“愛與責任”融入活動全過程,實現全方位育人。“爸爸的皮衣”這一畢業設計活動,不但可以展示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滿足了學生的內在需求、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理想,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培育感恩奉獻精神,以此實現“德技并重、品能兼修”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做法與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體
畢業設計的完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與企業師傅是引領者。首先,教師與師傅根據學生各自特長,對學生進行分組組合,明確主要任務,選派組長,責任落實到人。在教學中主要通過相互合作,讓學生參與全過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教師協助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實現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讓學生親身實踐并有更深的感悟。
(二)以校企共育為主導
畢業設計期間由企業師傅現場輔導,實現校企、師徒對接,促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緊密。作品完成后學生需進行自我匯報展示。學校邀請行業專家一起參與,活動現場請專家點評,能讓學生更好地看到自己以后需要努力與提升的地方,也能更好地認識同伴,有利于企業發現學校的優秀人才。孫海濤大師親自參與全過程,時時傳經送寶,對學生創作不斷提出要求,為提升教育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以培養核心素養為主線
圍繞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基本內涵,筆者學校訂畢業設計活動方案。作品的設計和制作展示了學生的專業技能,“爸爸的皮衣”主題中融入了品德教育,作品的闡述和展示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盡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的、可選擇的教育,讓學生有更多的幸福感。
筆者學校在踐行“鏈上德育”過程中,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學期初組織開展以“專業初體驗”為主題的職業體驗實習,第三學期開展以“我的皮馬甲”為主題的生產實習,第四學期開展以“爸爸的皮衣”為主題的生產實習,舉行學徒制拜師儀式,融工匠精神于技能教育中。
四、成果與成效
實踐證明,在畢業設計中采用“合作”式教學模式,將課程思政與產教融合貫穿其中,把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感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有效融入實踐課程教學中,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可形成協同效應。全方位育人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與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從而有效推動學生更快成長。通過活動育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創新意識與職業精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實現未來的發展。
(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通過“爸爸的皮衣”主題畢業設計活動,推動了學生對皮革專業的熱愛,增強了學生參與各項技能競賽活動的積極性,大多數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一些學生在匯演中脫穎而出,其作品得到行業專家的一致肯定。學校一直為皮革行業的企業輸送畢業生,企業滿意率逐年提高。
2019年,筆者學校皮革專業的學生在海寧市級及以上專業技能競賽中獲獎達48人次,其中有4位同學獲得世界大賽設計類評選優秀獎。學校通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關注與培育,開發學生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專業教師綜合能力
盡管在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在“爸爸的皮衣”畢業設計活動中,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為此,筆者學校在不斷實踐研究與探討的基礎上,加強師德師能建設,促進了科研及技能水平的顯著提升。
2019年,孫海濤大師工作室成員共獲獎41人次,其中世界級3次、國家級4人次、省級8人次、市級7人次。學校的科研水平提升顯著,完成校企共編校本教材4本、省級課題立項1項、市級課題結題2項,并獲得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
(三)示范輻射增強
筆者學校皮革專業已連續五年開展“爸爸的皮衣”畢業匯報展演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同時《中國教育報》《浙江教育網》等多家媒體對皮革專業進行了宣傳報道,對其他類似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匯報展演活動中,孩子對爸爸說一句話,在臺上又親自為爸爸穿上皮衣,有時還與父親深情擁抱,這些足以感動現場觀眾,常常讓人眼眶濕潤。在這份愛的傳遞中,教師感覺到了責任與擔當,活動充斥著滿滿的正能量,可以說這就是一種有溫度的教育。
五、體會與思考
實踐證明,以“爸爸的皮衣”為主題的畢業設計適應了新時代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有利于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畢業設計是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一次大檢閱,也是對專業教師教學的一次檢測。筆者學校在育人過程中,通過“技能+德育”,樹理想明責任,增知識漲技能,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聶芹.項目化教學在中職服裝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28).
[2] 廖燦.對高職院校服裝專業畢業設計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2013(27).
[3] 張劍峰.服裝專業畢業設計指導[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