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摘 ? ?要】核心素養具體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能力之一。數感經過一段時間的演練,現如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同一時間比較物體之間數量的能力。2.對持續出現的物體的記憶能力。通俗來講,數感就是對數和數之間關系的一種感悟。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數學數感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養;小學數學教學;數感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5-0020-02
【Abstract】the core accomplishment refers to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that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re accomplishment is the idea put forward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hich is one of the basic abilities that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After a period of exercise, the sense of numbers now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1 the ability to compare the number of objects at the same time. Ability to remember persistent object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ense of number is a sen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arithm and number.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al sense based on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Number sense
數感最早在2011版《新課程標準》中出現(在我國教育應用方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數感的概念在數學教學中比較抽象,學生很難像理解其他容易的數學知識那樣對其產生理解,甚至可以說,很多學生沒有數感的概念和運用數感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但是良好的數感能力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選擇最合適的算法,并且還能對運算的結果進行估計。所以,教師要注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的難點
(一)教師對數感的認知不準確
對于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數感這個概念雖然提出得比較早,但是實際應用情況卻比較差。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培養學生的數感,這其中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教師本身對數感的理解不到位,并且,他們也認為數感數學教學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當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而且也只是一部分教師,并不是所有的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要深入了解數感的概念和相關知識,然后再以自身優秀的能力將數感的知識傳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以小學生為認知主體,以基本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為認識對象的特殊處理過程,也就是說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比較專注于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對定義的套用能力,對于數感的培養則不太注重。這樣會導致學生逐漸降低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不利于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學生對數感非常陌生
數感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沒有產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就更無法對其產生理解,因為課堂教學是最有效、最直觀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即使從半途開始培養學生的數感,學生還是會因為沒有基礎而很難對教師的講解產生理解。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沒有良好的數感,教師就難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就難以得到明顯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發展就會受到不良影響。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數感的策略
(一)培養并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直接培養學生的數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可以先培養并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穩定的數學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的數感。數學核心素養一般是指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基本技能、數學應用和數學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養的關鍵,因此要注重培養。2.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對于數學教學設計,既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要注重數學文化的學習。3.優化習題設計。習題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形式,良好的習題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二)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學生的數感
對于小學數學而言,數學知識來自生活,同時又可以運用到生活之中。數學教學是基于數學知識進行的,因此,數學教學也要從現實出發,讓學生熟悉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知識,從周圍常見的事物中學習數學。
比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數”后,讓學生通過對現實中數的觀察和記憶培養數感。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數學想象畫”的方式,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表示出來。例如:1.今天晚上媽媽炒菜用了幾個西紅柿,幾個雞蛋;家里一共多少人吃飯,用了多少只碗碟等。2.將自己存錢罐里的硬幣倒出來,數一數一元的有多少個,五角的有多少個,一角的有多少個。3.跟媽媽去買菜時,媽媽一共買了幾種菜,一共花了多少錢,不同面額的錢是怎么給收銀員的。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些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用到或者屬于自己的特殊的物品,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培養他們的數感。
(三)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學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需要學生動手實踐學習,讓學生從實踐中加深對數感的認識。學生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很多的思維形式都是從模仿動作開始的。動手實踐可以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因此,數學教學要圍繞實踐展開,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比如,在學完十以內的加減法后,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木棍或者小豆子(玉米粒、沒用的紐扣都可以,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輔助學生進行簡單的運算,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上課開始后,教師分給每位學生十根小木棍,然后向學生下達命令:“每個學生交給老師兩根木棍,然后再往鉛筆盒里放一根木棍,這時,同學手里還有多少木棍呢?如果老師再給每位同學一根木棍,同學再向鉛筆盒里放3根木棍,最后同學手里有多少木棍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每一步都用數學算式寫出來,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對數感的理解更加深入。
(四)豐富學生的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數感
德國著名的數學家高斯曾經說過:“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他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得極深。”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因此,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
比如,在學完“認識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數字觀察圖形的形狀和結構,讓學生將數和圖形聯系到一起想象。例如,讓學生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數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這樣數形結合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對數字和圖形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數感能力。
(五)幫助學生建立估算意識
估算是一種基本的運算方法,估算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數學理論知識中,精算的使用多于估算,但是在生活中,估算的使用多于精算。比如出門買生活用品時,想的是大約帶多少錢,而不是一定帶多少錢。學生一定清楚買電腦帶幾十元錢是不夠的(分期不考慮,因為學生沒有分期的概念),也知道日常買菜不用帶幾千元。這源于生活的經驗,這就是對數感的應用。
三、結語
數感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師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念,不斷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數感,最終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以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小云.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數感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5).
[2]柯月娜.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數感培養研究[J]. 新課程(上),2019(10).
[3]許少華.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生數感培養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2).
[4]張芳.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對策探討[J].中華少年,2018(3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