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
摘 ?要:隨著真愛夢想課程的逐步展開與深入,教師已經逐漸意識到轉變自身角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即由原來的知識權威者的形象轉變成學習的組織者,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與啟發。既然是引導者,教師就必須要了解相應的引導技術,并嘗試運用到課堂中,承擔起引導者的角色。
關鍵詞:引導技術;真愛夢想課程;實踐研究
真愛夢想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即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轉變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導發展的教學。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必然發生改變。因此,掌握一定的引導技術是教師的必備技能。另外,將探究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引導技術會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解析引導技術
引導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個體和小組富有成效地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引導實際上就是促成建構和幫助思考的一種技術,引導就是讓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變容易的過程。
二、運用引導工具
1. 停車場法
在夢想課堂上,常常需要全班學生或各小組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討論。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討論常常會偏離主題,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得出正確結論,運用停車場法的引導工具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停車場法的運用方法:在墻上貼一張紙,寫上PA(停車場),當出現偏離討論主旨的意見時,在得到教師或組長的允許后先記錄在PA上,然后再回到原本的討論中來。討論或課堂結束時,再決定如何處理PA上記錄的內容。在交流過程中,常常會有學生的發言內容重復。PA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前面有學生已經說過類似的內容或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就可以在PA上記錄這件事的地方標注好,以作提醒。
2. 傳球發言
在設計方案或組織探究活動時,常常出現思維活躍的學生獨占發言權,個別學生無法參與到活動中來,進而引發矛盾。而簡單的一個小球就可以讓交流變得順利,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參與機會。傳球發言的運用方法:參與者要坐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地方,從拿著球的人開始表達,參與者要看著拿著球的人,集中精神聽他講話,發言結束后,把球傳給下一個人。在發言情況不均衡的小組中,為了讓所有組員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便可以運用傳球發言的引導工具,這樣可以使交流變得更順利。
三、在夢想課程中運用引導技術的效果
真愛夢想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最明顯的特征。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第三小學開展夢想課程后,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自主合作的機會,改變了傳統的以接受型為主的學習方式。在一個小組內,每名學生都掌握著應對當前問題的某些資源,如想法、能力等。教師作為引導者,就是讓學生都有意愿、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之間相互融合,通過引發學生(個人或相互之間)看到更多的情況和信息,激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達成共識、決策和行動(計劃)。通過發散思維讓學生看到更多,形成自己的思考,進而為下一步達成共識和行動計劃奠定基礎。
對于教師而言,可以利用工具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營造高效的小組合作氛圍,設計合理的研討過程,帶領學生收到預期的探究成果;對于學生而言,可以產生同伴意識,即使發生問題也是集體共同解決,使探究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效益。
參考文獻:
[1]森時彥. 引導工具箱[M]. 朱彥澤,夏敏,李猛,譯.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