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喜強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教育信息化的指導下,小學中年級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融入了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激發課堂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主要分析如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小學中年級古詩詞教學中,觀察古詩詞背誦六步法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 +”;小學語文;古詩詞背誦;六步教學法
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供了便利條件。背誦古詩詞六步法包括知背景、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品意境和悟詩情六部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將互聯網技術與古詩詞背誦教學六步法相結合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將對這種教學方式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一、背景背誦
小學中年級學生尚不具備較強的古詩詞理解能力,一般不感興趣的學生不會主動背誦古詩詞。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先要引導學生進入詩境,使學生更好地領會詩意。應用互聯網技術引導學生進入詩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故事、視頻、圖片、伴樂等,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古詩詞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朗讀古詩詞時,在保證讀準字音的同時,要注意朗讀節奏的掌握。教師可以通過錄音、視頻等方式規范學生的讀音,引導其掌握朗讀節奏,從而促進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下冊《詠柳》這首詩時,教師利用課件展示高高柳樹垂下綠色柳枝的畫面,學生在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過程中,便能更好地領悟柳樹垂下綠色絲條的意境,也能更好地進入古詩的意境中。
二、情境背誦
捕捉詩詞情境來領悟詩詞意境,結合詩題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審美體驗更加強烈。教師可以讓學生依照情境故事來背誦古詩詞。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書湖陰先生壁》這首詩時,傳統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出現理解困難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應用情境故事引入的方式能夠顯著改善這一問題。那年初夏王安石第一次辭官后,去往湖陰先生家做客期間,發現湖陰先生家庭院干凈、整潔、優雅,也就是詩中的“茅檐長掃凈無苔”。在主人庭院中可以看到對面有兩座青山佇立,遠遠望去是一片蒼翠的山色,也就是詩中的“兩山排闥送青來”。在這一情境故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古詩中描述的春天風光。
三、意境背誦
古詩詞是一種語言藝術,優秀的古詩詞蘊含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蘊,因此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背誦古詩詞的重點。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需要反復閱讀,從閱讀中逐漸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應用畫面再現古詩詞形象,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領悟古詩詞的意境。在學習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下冊《春曉》這首古詩時,將百花盛開、桃紅柳綠、鳥兒在枝頭歡叫、夜雨將花瓣吹落及滿地花瓣等優美畫面展現出來,自然地引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中。
四、時節背誦
古詩詞中描寫春天的詩句較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春天的主題古詩詞大會,并將活動照片、視頻分享到朋友圈、班級群、微博等互聯網平臺,激發學生背誦古詩詞的興趣,促進學生古詩詞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在季節變化過程中尋找相關古詩詞并背誦。例如,在冬天看到白雪時,學生能想到背誦教材二年級上冊《江雪》;在秋天看到黃菊時,學生能想到背誦教材六年級下冊《秋浦歌》。在學習、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欣賞自然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背誦古詩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拓展背誦
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也是讀懂一個人的過程,能夠豐富學生的閱歷,將自己融入古詩詞中,促進學生對詩人生平的深入了解,領悟詩人的思想,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古詩詞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組織以拓展古詩詞為目標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古詩詞,促進學生拓展思路。每周進行不同主題的古詩詞大賽,并在微信平臺展示學習效果。在互聯網科技的推動下,學生能更好地展示自我。
六、靈活背誦
在學習、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背誦古詩詞,促進學生積累更多語言材料,其中靈活應用這些語言材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恰當地引用古詩詞。學生引用后需要教師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修改及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
在小學中年級學生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中,應用古詩詞背誦六步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古詩詞中的意境,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調動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互 + 課程助力農村小學詩詞積累教學行動研究(GS[2019]GHB1151)。
參考文獻:
[1]王雪紅. 小學中年級借力“互聯網 +”有效背誦古詩詞六步法[J]. 新課程(上),2017(12).
[2]劉小書. 用“六步法”實現文言文有效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0).
[3]徐曉蘭,張琴鳳. “互聯網 + 中華經典詩詞”新型傳承模式探析[J]. 短篇小說(原創版),2018(26).
[4]郭學萍. “互聯網 +”時代古詩文教學的堅守和創新[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