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徐千惠
摘要:譯制片作為電影市場的組成要素之一,以其本土化的創作形式滿足了受眾對于海外文化的認知需求、擔負起促進地區交融互鑒的時代使命。在國際地區合作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小語種影片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例如《天才槍手》一類的優秀小語種譯制片,博取市場青睞的同時更贏得了受眾的認可,這為我國電影行業,特別是小語種譯制片創設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啟發。本文將以泰國電影《天才槍手》為例,淺析小語種譯制片作品創作中的配音技巧與具體應用,幫助相關從業者快速把握規律、更好服務受眾。
關鍵詞:小語種;譯制片;配音技巧
一、概念界定
(一)小語種的概念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語系的定義,當一種語言具有使用人群少、覆蓋語言區小的屬性時,即可稱之為小語種。各國政府為統一標準,現將漢、英、法、西班牙、俄、阿拉伯語作為聯合國通用語種,而除聯合國通用語種外的語言均列為非通用語種即小語種。亞洲地區的常見小語種有泰語、朝鮮語、日語、波斯語等;歐洲地區的常見小語種有德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等,部分小語種在詞句構成及語音拼湊上體現出地區性、族群性、沿襲性特點,但均有所區分。
(二)小語種譯制片的概念
原成片使用語種為非通用語種,后經翻版創作時譯制為本國通行語言的影視作品稱為小語種譯制片。本篇文章所選影視資料為泰國電影《天才槍手》,成片發行語言為泰語和英語,經長春電影譯制片廠翻版制作后以漢語配音版本在國內商業放映。
二、《天才槍手》中體現的配音技巧
(一)語言畫面配合技巧
影視作品依靠畫面、聲音、音響效果的有機結合呈現其藝術價值,譯制片在創設過程中對原作品進行了拆解,音畫分離后進而補充、添加本土內容。配音演員需巧借配音技巧,彌合因語種、文化、地域特色差異而導致的內容不對稱。在語言環節上,若無法把握各語種的自身特質,易造成譯制作品聲畫不一致的創作失誤,影響受眾的視聽體驗。小語種語系中多帶有漢語所無法對應的助詞與擬聲詞,其雖不具有任何實義,但卻改變了句子結構、打亂了表達節奏。電影《天才槍手》的制作語言為泰語,泰語由五種基礎語調、四十四個輔音、二十八個元音構成,獨有形容詞置于名詞之后的語法規則。在語言對譯時,泰語表達完整意義所使用的字詞量多為漢語的兩倍。為避免語言同畫面錯位、留有空白,《天才槍手》的配音演員運用了調整口腔開閉、改變節奏、以氣息延展句子等技巧,完成了聲畫同步的創作標準。
1.開閉一致快慢相合
為實現聲畫同步,配音演員的有聲語言創作需以畫面中演員的對白為基礎,起于演員張嘴,止于演員閉口,即表達由開始到結束的兩端,均要求同角色口部動作緊密貼合。同時,漢語中開口音與閉口音的語言概念,也需映襯至畫面中演員的唇形。《天才槍手》的原語種泰語,開口元音較多,這導致演員在結束臺詞表述時,口腔的張開程度較大。如影片中女主角向其他同學擔保答案絕對正確時,其臺詞譯本為“這樣便不存在后顧之憂了”,該句在泰語中以開口元音結尾,畫面里女主角口腔保持張開狀態。配音演員為保證此處口型一致,其具體表達調整為“這樣就沒后顧之憂了吧”。句子向感嘆語氣偏斜,但并未改變原有含義,且“吧”為開口音同畫面中角色口腔打開狀態契合,實現了精準的聲畫同步。
泰語語句偏長,漢語則簡短凝練,同一內容在不同種語言的加持下體現出相差較大的表述時長。影片中父親得知女主角在考場作弊,憤怒且失望地將女主角為他挑選的襯衫脫下,表明自己的態度。其臺詞譯本為“對于這件襯衫,我以后都不會穿上了;對于出國留學,我也不會允許了”,該句以泰語表述共用時10秒。若以漢語每分鐘240個音節為標準,該臺詞的表述時間為6秒左右。在語句內容做出明確限定的情況下,配音演員需借助語言節奏延展漢語表達、填補剩余4秒的空白。該句在影片中的具體漢語表述為“這件襯衫,我再也不會穿了;出國留學,你想都別想了”,前半句語速較慢且中間伴有短暫停頓,與父親糾結的內心活動相適應,也表現出思考過后采取此舉的情感矛盾,共用時7秒;后半句交代干脆利落,意在突出父親心意已決,共用時3秒。兩部分所用時長同畫面中角色表述相一致,借助松緊有度的語速、錯落有致的節奏,規避了語言空白,同時豐滿了父親的角色形象。譯制片配音借助語速服務于內容,由語言差異造成的表述時長不統一,均可通過節奏快慢的設置加以補足。
2.氣息先行打好鋪墊
譯制片配音演員需捕捉畫面中角色的口腔動作及面部神情,進而輔以有聲語言表達描繪具體人物、推進故事情節。除鏡頭所收錄的畫面外,影片里參與對話的角色始終處于限定的場景當中,保有各自的情感及肢體活動。配音演員應在創作中力圖重現畫面環境,以真實反映塑造指定形象。
影片中女主角質疑學校借不正當理由收取高昂費用,該片段鏡頭多聚焦于校領導面部表情變化,而在臺詞設計上則著重于女主角的發問。配音演員在表達過程中有意調整了個人呼吸,隨矛盾激化逐漸縮短了呼吸間隔,并以氣息連結每個分句。一方面呼吸的調整反映出女主角內心的情感變化,另一方面聲斷意不斷的處理手段實際將人物以語言形式留在了屏幕當中。以氣息貫穿臺詞可保證前后過渡合理,為每個分句的單獨表達做好情感鋪墊。
(二)人物情感再現技巧
受眾通過觀察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來把握其角色特質,譯制片配音演員的二次創作是人物能否鮮活的關鍵。為使有聲語言表達與角色相匹配,配音演員需熟知故事情節、了解人物背景、揣摩角色思想內涵,并以此調整個人音色、音強、音高、音長。在聲音條件同角色屬性契合的基礎上,再通過發聲技巧完成聲畫同步、反映人物個性,進而描繪角色情感。電影《天才槍手》中的主要角色為正值青年的學生,音色相較青澀,但人物之間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性格情緒各不相同,在創作時需做明顯區分。
1.角色對應氣質相匹
電影《天才槍手》中的青年群體由三類人組成:紈绔子弟、寒門學子及普通學生。第一類人揮金如土,卻在文化學習方面顯露短板。配音演員在創作時提高了音調,但保留了稚嫩的音色,反襯出該角色目中無人但涉世仍淺的人物形象。
第二類人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生活拮據。因此在為該角色進行有聲語言創設時所選音色較為厚重、低沉,以鋪設人物諳熟世道、熟練老成的心路。第三類人并未著墨過多,聲音設計上多服務于故事情節。不同聲音要素的拼接組合,構建出完整的獨立角色。音色是人物年齡的寫照、音強是人物背景的線索、音高是人物性格的門面、音長是人物情感的體現。配音演員為角色賦予相應的語言特征,受眾則通過具體的特征迅速把握人物,察覺人物前后的情感變化。
2.諳熟劇本賦予變化
配音演員對作品的創設過程實質是對影片現場拍攝的重現,這要求配音演員對劇本進行充分了解。也只有在了解了詳實的故事內容后,有聲語言表達才能符合角色的熒幕形象;情感的拿捏與爆發才能收放自如、張弛有度。電影《天才槍手》中女主角的前后反差巨大,由不接受考試作弊、嘗試考試作弊、主動幫助同學作弊到影片末尾以向他人提供答案謀取利益,其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角色個性也從溫和細膩逐步變為冷漠無情。配音演員對該角色的聲音處理,自始至終都在不斷調整、配合影片每個階段的劇情發展。人物前后迥異,但通過聲音變化使情感過度自然,反差順理成章。
總之,不論處在哪個時代,譯制片都為受眾豐富文娛生活、了解海外文化、加深民族底蘊與認同感架起了絕佳的橋梁。作為舶來品的小語種譯制片,進入國內市場后并無明顯的排外反應,反倒收獲不俗的票房與口碑,這不僅為疲軟的譯制片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更給我國本土電影產業發展與影視作品創設帶來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