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英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常州 213002)
課程思政在藥學專業教學中實施,以專業課程為載體,通過融入德育教育的教學環節,發揮藥學專業課程育人價值,使其與思政課程同行同向,是藥學專業課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課程思政不是一門專門的課程,而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1]。藥學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應注重創新兩個教學模式,在傳播價值中注重凝聚藥學知識底蘊,在傳播醫學知識中注重強調價值引領。
國家要求職業院校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德技并修、促進全面發展。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和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藥學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面向醫藥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藥品調劑、用藥指導、藥品銷售、制劑生產等工作的應用性、創新性、發展性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道德品行、實踐能力、心理健康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專業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專業自信,激發學生對藥學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學以致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
教師是教書育人、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需要教師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對教師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有著較高的要求。加強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的培養,建立一支有較好綜合素養的專業課程師資隊伍,確保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學校可以利用新教師上崗培訓、把專家請進學校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培訓,教師走出學校參加各級教學改革的培訓等途徑加強教師的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的“育德能力”,增強教師的“育德意識”,促進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思政教育的自覺意識和教學研究能力。
藥學專業課程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內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并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2]。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寶藏豐富,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人民的身體健康。“齊二藥假藥事件”反映了藥品生產企業采購、檢驗人員甚至企業高管,在金錢利誘下變得狹隘無知,傷害了無辜的生命。通過這一案例讓學生知道,不但要學好藥學專業知識、掌握相關的藥事法規,還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敬畏生命。讓學生懂得學好《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的重要性。《藥劑學》課程不但要教會學生“會做藥”,而且還要“做好藥”。通過給學生進行近期發生的“長春長生疫苗”大案的案例分析,發現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違規篡改數據,使得效價低不合格的疫苗公然上市,而且一錯再錯,最后害人害己,讓學生認識到按照“標準操作規范”生產藥品的重要性。
大多數學生是被動選擇了藥學專業,對專業并不了解,我校五年制高職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生。大多數學生的化學基礎較差,對一年級《化學》課程的學習有較強的抵觸情緒,就需要讓學生增強專業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動力,學好基礎課為以后專業課程打好基礎。一年級學生主要是學習文化基礎課,需要將藥學專業的元素融入課堂。例如,將中華民族醫藥優秀傳統文化、醫藥行業發展趨勢、藥學專業優秀畢業生事例等融入課堂,激發學生作為藥學人的自豪感和學好藥學知識的動力,從而增強專業自信。《化學》老師要循循善誘、潤物細雨,改革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化學基礎好了,以后的專業課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同時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藥學專業課教學內容。
要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功能,必須抓好課程建設。以藥學專業核心課程為重點建設對象,比如《藥理學》《藥劑學》《藥物檢驗技術》《藥事管理與法規》和《藥物化學》等課程,將思政目標納入專業課程標準,并且積極推進所有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在建立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評價時,要在全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體現育德功能,并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點,體現價值引領。這樣就可以從過程標準、目標和源頭上來強化所有專業課程的“育德”功能,并將課程建設、教學實施與運行管理等環節將“育德”功能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實處。
總之,對藥學專業課進行課程思政改革是落實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趨勢和要求,這項工作任務艱巨而道遠,需要專業教師轉變傳統的專業知識與思政分離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能力。自覺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并發揚光大,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同時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全方位多元化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使課堂具有情懷和溫度,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通過樹立專業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習熱情。藥學專業課程的教學通過融合思政,結合藥學專業實際,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3],積極探索藥學專業思政教學的實踐,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全員育人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