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凱
摘要:趣味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開展,有利于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要巧妙地借助趣味科學實驗的應用,優化課堂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趣味實驗;開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212-01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的開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必須改變過去單一的知識訓練為主的科學教學模式,以興趣為導向,積極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欲望和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趣味小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開展,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兒童的認知特點,是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條化的科學教學現狀的有效途徑。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地通過科學趣味小實驗的開展,優化小學科學的教學,全面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1.新課改下小學科學教學中趣味實驗開展的必要性
1.1?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遠比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有助于激發其探索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那么,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趣味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開展,則是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有關摩擦力、壓力的相關知識時,就通過一個神奇的科學小實驗開展:筷子的神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開始,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你們知道:筷子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還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嘛?學生面面相覷,想不出還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教師繼續:今天呀,老師要用筷子“提”起一杯米,你們相信嗎?學生搖頭,表示不相信,教師這才進行趣味小實驗演示。演示成功之后,教師這才娓娓道來,給學生講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并以此進入課堂教學的內容。這樣的趣味小實驗的開展,遠比過去單調地給學生講解知識更加富有趣味性,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1.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科學素養。
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明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育目標,而核心素養的觀點,則將學生適應于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作為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而無論是新課改的三維教育目標還是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我們都可以看到:現代教育背景下,“能力”培養已經成為了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基于此,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立足教育改革的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發展學生科學素養。和傳統的教條化教育模式相比,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開展趣味實驗,教師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實驗的開展中來,有助于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新課改下小學科學教學中趣味實驗開展的對策
2.1?趣味實驗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一堂課中,導入是極其關鍵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中,由于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方式,借助富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而在課堂導入方面,很多教師習慣于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進行導入。筆者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通過富有趣味性的科學小實驗作為導入,取得了好的導入效果。例如,在小學科學《筷子折了》的教學中,該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通過光的折射現象,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中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能運用光的折射知識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作出解釋。為了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筆者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通過“隔空變錢”的魔術,制造懸疑氣氛,借助學生對魔術的興趣,引入課堂教學內容。“隔空變錢”的魔術很簡單,道具只需要一個透明的玻璃水槽,數枚硬幣即可完成。同時,為了讓學生對“筷子折了”的科學現象認知更加直觀,筆者還準備了玻璃杯和筷子,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講解其中蘊含的科學奧秘,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2.2?鼓勵勇于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新課程改革將“知識與技能”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而核心素養,則將學生的“關鍵能力”作為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由此可見,在現代教育背景下,“能力”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那么,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教育改革的要求,積極改變過去應試化的、教條化的科學教育模式,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就如同上述我們所開展的實驗“筷子折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做實驗,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筷子如何“折了”。又如,在“燈泡亮了”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小組合作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實驗。在小組合作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按照4人一組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學習小組,給予每個小組必要的工具:燈座、導線等,讓學生在組內自主分工合作,每個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這種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實踐的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所在。
2.3?巧用多媒體,優化趣味實驗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中趣味實驗的開展,除了教師演示、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以外,在教學中,為了增強實驗的效果,教師可以巧妙地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的方式,將一些操作難度大的實驗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出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樣也能夠取得好的實驗效果。關于小學階段的科學趣味實驗,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互聯網資源優勢篩選,將有很多優質的實驗視頻供教師選擇,教師可以擇優選取,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地通過趣味實驗的開展,優化科學教學效果,發展學生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蔡安鏡.小學科學趣味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6,(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