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緒燕 張素敏 江山
【摘要】在傳統(tǒng)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常認為,音樂的本質(zhì)就是各種音符與樂曲,學生就應當將音樂學習的重心放在樂曲旋律,沒有必要將音樂學習與其他藝術形式聯(lián)系起來。然而,在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中,就是要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改善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總感到枯燥乏味的局面,以及提高學生對于音樂之美的理解能力。探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創(chuàng)新教育 情感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新教育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
創(chuàng)新型的音樂教學法,作為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中,針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提出的一種新型的音樂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打擊樂器,舞蹈等,多元的音樂元素來輔助音樂學習。讓學生全方位的感受音樂,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就不單單只學習歌唱,同時也將進行舞蹈、樂器的學習。創(chuàng)新型的音樂教學法,讓學生從更加深入的角度理解音樂,也將使得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得到明顯的提高,為促進高效音樂課堂的產(chǎn)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開展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多的關注于,激發(fā)學生自身的音樂潛能。對于旋律和節(jié)拍產(chǎn)生相應的美感,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具備的本能,在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要通過多種方式,盡可能的去發(fā)掘?qū)W生對于音樂本能的理解,而不是通過單純地進行歌曲教學,讓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僅限于歌曲。
二、將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育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措施
1.音樂欣賞與舞蹈表演相結(jié)合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音樂鑒賞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于一些復雜的音樂知識,還難以理解,在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中,就是要通過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對于音樂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舞蹈與音樂,向來都是相依相存的音樂模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編排相應的舞蹈,通過表演性更強的舞蹈藝術,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中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情感。
在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情感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情感相近的舞蹈,讓學生體會和感悟,不同藝術形式中相同的情感,從而完成,引導學生發(fā)掘歌曲情感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 “草原牧歌”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選擇能夠體現(xiàn)草原風光的蒙古舞,作為學生音樂鑒賞的輔助舞蹈,在學生體會過蒙古舞的輕快、靈動后,再去聽歌曲中所表達的草原的嫻靜優(yōu)美,這樣將會使學生更加專注,更有興趣地擔任起學習音樂的責任。
2.音樂學習與樂器學習并進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樂器來演示音樂,通過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調(diào)特點,來體會出其在樂曲中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這樣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也將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時,其中種類繁多的樂器,都代表著不同的音樂要素,因此,學生要通過對于樂器特點的學習,才能夠更好地為音樂學習做好鋪墊,這是幫助學生構(gòu)建起屬于自己音樂思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對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應當過于局限在某一個領域,而是應當涉及到多個不同的方面,讓學生理解在樂曲著作中,每一種樂器都代表著作曲家相應的情感。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起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今后欣賞更高難度的音樂作品時,更加得心應手,也會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的音樂學習。
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國》這一課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細細品味樂曲的能力,感受作曲者所想要表達的,與國家緊密不可分割的情懷,以及對于祖國的深深依戀之情,學生要能聽出樂曲中采用笛子這種傳統(tǒng)樂器,所表達出的旋律的低沉和節(jié)奏的變化,在培養(yǎng)學生通過欣賞樂曲進行情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借助身邊的用品,通過敲擊等方式,編出一個旋律。通過這樣的教學將使得學生對于音樂有著更為生動的感觸,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音樂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3.開展多風格的音樂欣賞
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不同風格以及不同地區(qū)的音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更受到音樂的多樣性。音樂是離不開生活的,在不同地區(qū)擁有著不同生活習俗的人們,在通過音樂來表達生活的同時,自然也會帶有濃郁的地域風情。因此,單一研究一種音樂風格,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是不利的,只有讓學生站在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之林中,才能夠理解與感悟,世界上不同地域風情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
例如,在介紹到亞洲地區(qū)、歐美地區(qū)、以及非洲地區(qū)之間樂曲風格的不同時,教師應當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舉例,為學生能夠分門別類,而不是一味的進行籠統(tǒng)的簡述。如非洲的手鼓、拉丁美洲的排簫、以及蘇格蘭的風笛,等等,這些在不同地區(qū),所采用的不同的樂器,都將成為導致的音樂風格不同的因素。因此,只有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盡可能的尋求創(chuàng)新,才能引導學生在音樂課堂,自由的提出對于音樂的不同感受,以及不同看法。這也將會為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學習,增加更多的活力。
三、對于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育,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感悟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通常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刻板記憶,而忽視了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育模式,對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深入理解,以及提高學生品味音樂能力的有利之處。這就違背了,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對于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進行表達的本義。通過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育模式,教師便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在期末結(jié)課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班內(nèi)的歌唱競賽,讓學生通過歌唱表演,使學生更加深入細致地感受,在音樂學習中對于自身的啟發(fā),進而思考音樂所表達出的情感內(nèi)涵。只有學生自身對音樂有所思考,才能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更好的走下去。
在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有所不同,對于知識的接受速度有快有慢的現(xiàn)象,從而保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音樂學習中,有所收獲。每個人在鑒賞過程中,對于樂曲的理解不同,感悟也不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在音樂欣賞中,對于曲風曲調(diào)的不同意見,也將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于樂曲深層的理解。讓學生主動去講,也是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下,小學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為了更好的促進音樂課堂的改革,就需要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變革。
四、結(jié)語
通過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育理念,將使得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深刻內(nèi)涵,進而對樂曲的風格、旋律的特點,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為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而學習。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與理解,不僅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答疑解惑,還要在學生對樂曲內(nèi)容和旋律產(chǎn)生疑惑時,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開導與溝通,讓學生真正通過自身的研究,對于樂曲內(nèi)容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才是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育理念最根本的意義。
能否有效地開展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學,對學生能否把握好音樂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音樂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如何愛上學習音樂知識,這是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難點。但是,只要廣大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夠使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馬恒.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困生進行精準幫扶[J].陜西師范學院學院學報,2017,(s1) :73.
[2]劉顏,在音樂教學精準化課堂實施策略例談[J].廣西教育,2017,(40) :49.
[3]陳巧.讓精準知識轉(zhuǎn)化為深度評改能力——加深學科綜合思想在音樂課堂的程度[J].音樂教師,2016,(6).
[4]周圣.傳統(tǒng)模式下音樂教學的弊端(1977-2008)[J].社會,2016,(5)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