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要】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方式主要使用生硬的方法記錄高中地理知識,這樣的教學形式就會造成高中地理教育質量差,學生的核心地理素養不高。我國高中地理新文化課程的正式來臨,教育部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因此,我國高中地理專業教師在學校課堂教學中也就需要將自身核心知識素養的綜合培養,與學校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教學內容相互結合聯系,使高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既可以快速獲得高中地理學的基礎知識,還可以能有效推動自身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發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 核心教育素養 基礎知識
在我國2005年頒布的高中課程教學改革指導文件中明確提出,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終身核心教育素養創設問題,核心教育素養創設促進了學生能夠適應學校終身科學發展以及適應社會進步發展。同時,核心課的素養建設符合當前世界高中教育課程改革科學發展的重要前進性和趨勢,并能有效提高當前我國高中教育地理方面的專業國際化和競爭力。
一、高中地理各個學科中的核心專業素養知識內容介紹
高中地理的學科核心知識素養內容包括最重要的就是人地關系,以及一種綜合性的思維和對區域性的認知以及參與地理理論實踐的能力。
(一)人地間的地理關系
在高中地理知識教學中,學生需要了解到各種類的地理條件環境、地貌以及各種地形物理特點,根據不同時間區域的地理氣候條件特點、地理環境條件需要進行深入的地理學習,但是我國高中地理知識學習的研究重點不僅僅在于此,在于不同區域地理條件環境之下需要學習地理人地和諧相處的人體結構管理模式,知道基本的地理人體自然協調運動理念,并希望能夠將這些基本理念充分運用表現出來。學生通過建立新穎出新的人地矛盾協調觀,正確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經濟環境對于我們人類日常生活的直接影響,以及了解人類在生活中對于地理環境影響的深度和最終后果。
(二)綜合現象思維力
人們對自然地理中的事物和具體現象要素進行全面的和系統化的認識后,所從而產生的綜合思維表達品質與運用能力,幫助中小學生通過運用認識到自然地理中的事物和具體現象中,認識每個地理要素之間應該是相互存在聯系,相互影響的一種關系,并在其中深入理解它是事物整個文化演變史的過程,通過全面的現象觀察和研究分析不同地理區域的自然地理文化環境所可能存在的不同文化特點,并從中學生能夠深入思考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所可能面臨的實際問題。
(三)區域知識認知教學
區域知識認知教學是我國地理本科學習的一種認知教學方法,其教學內容主要是泛指學生對人與地之間關系以及地域系統的地理特點、問題現狀進行深入了解、預料、解說的一種辦法和表達能力。學生首先要使思想真正形成根據各個區域的不同視角特點來正確認識區域地理特征現象的正確思維活動模式和日常思維習慣,首先所需要準備掌握的方法就是傳統區域地理認知教學方法,從傳統認知方法到實際理解再到實施環節,運用傳統區域地理認知教學方法理論來教學進行地理綜合性的分析、比較等教學措施,來正確認識各個區域地理特征以及解決區域之間人地關系的基本問題,由此開展區域知識認知的理念。
(四)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的具體內容是指人們所進行實踐活動的品質和行動力,如在戶外考察、社會調查以及檢測實驗等,當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地理實踐,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地理工具,用學習的眼光去探索地理、欣賞地理,對地理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并順利完成實踐活動,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更高價值的知識。
二、地理核心素養與高中地理學科教育
伴隨著高中地理的不斷改革與深入,核心素養作為高中地理學科教育發展的引導理念,并滿足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不同所需。重視地理問題所帶來的探究思考過程,增強在信息時代對地理內容的應用,注重全面學習以及學習結果的評價。新理念反應核心素養在地理學科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促進高中地理學科教育的高效率開展。借助于把科學和素質人文地理思想結合來不斷落實學生核心人文素養在高中學生自身發展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少的就是通過科學與地理人文的結合學習,在不斷落實學生核心人文素養期間,注重要把科學人文素質以及地理人文思想素質的培養緊密結合,將它們綜合運用擴大到學校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結合掌握地理學科基礎知識作為學習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的主要精神及其內涵,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充分體現出把科學與地理人文相緊密結合的教學思想。將所學知識、技能與學習態度結合形成連貫的知識整體,為指導教師的自主教學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提供堅實依據和有效指導。給高校教師人生帶來豐富的文化創造實踐空間,將教師核心文化素養在現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結合思想下逐步得到有效落實。
三、如何有效培養高中學生的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的核心素養
要更好培養高中學生提升高中地理相關學科的綜合核心知識素養,需從提高人地整體協調觀、綜合整體思維、區域整體認知、地理理論實踐等能力的四個途徑加以開展。
(一)人地協調觀
培養學習人地關系協調觀的主要途徑是在學習培養人地關系之前,了解培養人地關系協調觀的內容,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所可能存在的相互性和聯系性,這就是學習人地關系。人地關系主要反映著各地自然環境條件對各地人類自然生活的協同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及各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互動協調和相互抗衡,人類自然實踐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直接決定著其對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正確認識。同時,現在的我國人地關系發展現狀,伴隨著我國人口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品質水平的不斷改變,對于自然環境保護中的農業土地、水資源和其他能源供應方面也會出現緊張。認識自然人地關系,其次要使學生加強人地自然協調觀的意識培養,需要讓學生知道自然地理環境中每個自然因素之間都應該是相互不斷聯系、共同不斷發展、統一不斷演化而共同形成的,由數學教師主動引導促使學生樹立形成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的自然整體觀。
(二)綜合思維
1.充分發揮地理教師教學主導性,鍛煉引導學生高中地理綜合思維,教師在從事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期間主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根據地理教育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以啟發引導學生培養高中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借助自己所學的地理基礎知識以及理論,從培養學生自身認知地理角度觀點出發,在每次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內容時不斷融會自己對高中地理知識的綜合思考,在每次地理思考中不斷創新地理思維,開拓對高中地理知識的綜合想象創造能力,加強普通高中地理知識學習提高水平。
2.通過加強學生高中地理教學思維知識導圖的邏輯形成,高中地理教學思維知識導圖的熟練運用,提升廣大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全方面性和系統性的認識分析,保證高中學生地理思維導圖邏輯的完整準確性。在教師學習普通高中地理相關學科知識期間,教師高度重視高中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不斷培養,為高中學生學習提供充分的認識思考問題和新的思考想象空間。完善基礎地理知識的培養同時,加強對中國學生地理知識素養體系的綜合構建,世界上各地靈活運用。高中地理專業學科具有思維模式導圖,以便順利地被運用于學到生活實踐中和復習學業上。
3.從地理生活應踐實際角度出發,建立課程完善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將有關地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相連,學生在直接獲取地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認識有關地理知識的基礎理論,經過地理知識點的交流與理論分析,最后再將其運用結合到生活實踐中,通過完整教學過程設計使全體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地理知識,開展完善地理知識綜合思維能力延伸。
4.由學校為每個班級免費購買閱讀地圖,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在地圖閱讀期間,學生在閱讀地圖上可以進行各種探索性質的認知與邏輯學習,培養提高學生多媒體領域的邏輯思維能力,地圖不僅是幫助學生日常學習中國地理的一種基礎知識工具,即使是在教學期間也是不可以或缺少的一種地理數學教具,也許它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地理科學概念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培養學生區域地理認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廣大學生首先要多學習使用各種地理圖,增強地理專業使用方法的知識指導,鍛煉廣大學生自我學習讀地理圖、繪圖、用地理圖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每日一練的地理學習思維方法,加強廣大學生在地理圖與語文圖以及地理圖加文之間的知識轉換運用能力,培養廣大學生自我利用空間的獨立想象思維能力和自我定位思維能力,同時,學生首先要能正確理解掌握如何獲取地理圖表中的信息。
(四)培養學生地理理論實踐性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培養地理理論實踐性能力的有效培養,就是我們要經常進行地理實踐性的操作,在生活中需要進行各種實時性野外觀察,在野外觀察中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中小學生對于探究新世界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尤其特別是在野外進行觀察,學生希望能通過親身實地體驗深入了解高中地理知識的綜合學習實踐過程,培養用生將地理知識綜合運用實際到體育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能力,提升普通高中地理體育教學質量文化水平。例如,在保護水資源這樣一堂課中,教師首先可以做到提前為每個學生合理布置節水作業,調查自己家用的節水實際情況,以及針對家庭用水實際情況及時制定近期節水實施計劃,之后可以了解實際節水實施效果,針對我國地理缺水現象的這種長期性、廣泛性和地理認識的間接性,使許多學生暫時無法全部通過親身經歷到并進行實地觀察,這樣一來學生才能認識,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可能存在的困難。再就是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可以引導在校學生適時進行學校地理教學實踐討論活動,教師可以在學校網絡平臺上適時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王春靈.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07):74.
[2]彭艷玲,謝朝暉.生本視角下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科學咨詢,2020,(04):142.
[3]韓青梅.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設計——以雁蕩山三折瀑為例[J].地理教育,2020,(02):55.
[4]孫中偉,趙靜.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科核心素養解讀[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