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敢
摘? ?要: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各個高校在人才培養上紛紛向應用型方向轉變。當前,對于絕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實踐教學管理模式主要參與校院(系)二級管理的管理模式,這樣的管理模式對實踐教學有利有弊。隨著高校的擴招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素質、能力等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本文分析了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 應用型? ?實踐教學? ?教學管理
作為實現國家提出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戰略目標主力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積極探索應用型的內涵,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從課內實踐到課外實踐再到校外實習實踐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說,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1](43-45)。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實踐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實踐教學管理對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提升,各個高校都在進行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積極探索,并與相關企業進行人才聯合培養,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在校內成立行業學院的形式開展[2](107-110+138)。同時,隨著高校的持續擴招,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規模持續擴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及教學管理的監控力度。當前,圍繞社會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各個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特別是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在經管類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日益受到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關注和重視。隨著實踐教學開展的不斷深入,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構建完善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中,絕大部分高校執行的是校院兩級的管理體制,教務處實踐科負責全校的實踐教學統籌工作,各個二級學院是具體的執行單位。在這樣的管理體制下,實踐教學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實踐教學管理權責不明確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各個專業為了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通識教育實踐,專業課程實踐,綜合實習實踐,三者的學分在整個學分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可見實踐教學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在當前絕大部分院校執行的校院二級的實踐教學管理中,學校的實踐教學管理主要由教務處的實習實踐課進行統籌,負責實驗室建設的審批、論證、學科競賽的審批等,各個二級學院基本沒有獨立的實踐部門對實踐教學進行管理。實踐課的設置、各個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由各個專業教研室設置和聯系。二級學院的實踐教學管理工作,主要由兼職實驗室主任和實驗技術員完成。這樣的情況造成了學校和學院層面權責不明確,在實際工作中,容易造成工作拖拉的后果。二級學院需要進行實驗室建設,自己沒有建設的自主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管理的時效性。應該在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下,明確分工,設立二級學院實踐教學管理中心,明確中心的權力,將權力和實驗室建設經費下放,提高二級學院開展實踐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二)缺乏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監督體系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分為兩部分,即課內實踐和集中性實踐。對于課內實踐而言,分為課程內實踐(理論+實踐)和獨立實踐課(純實踐)兩部分。課程內實踐,包括通識教育實踐和專業課實踐,而獨立實踐則主要由獨立實踐課和跨專業綜合實踐課組成。這兩種類型的實踐主要依托校內的實驗室資源進行授課。集中性實踐,主要指學生進行的社會實踐、定崗實習,這類實踐課主要在校外的實習實踐基地進行授課。
在實踐課實施過程中,對實踐教學管理缺乏一定的監督,沒有完善的監督和評價體系,使課程實踐質量得不到保障,主要體現在:第一,對于課內實踐,現在很多課程都采取理論加實踐的方式進行,一門34個課時的課程,理論往往占26個課時,實踐為8個課時,對于這8個課時,教師如何開展,排課如何在實驗室中進行,都面臨一定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這8個課時的實踐科難以落實,流于形式。第二,對于獨立實踐科。對于經管類專業而言,很多課程是跨專業的綜合實訓課或手工沙盤模擬課,這類課程的開設會涉及集中授課的時間安排問題。由于要求集中授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課程開設或學生其他時間的安排,影響授課效果和獨立實踐課的授課安排,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第三,對于集中性實踐課。由于授課主要在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進行,有的采取定崗實習的形式。定崗實習過程中,學生的授課教師以實習單位的教師為主,對定崗實習過程中的質量保證缺乏制度保障,實習效果難以衡量和把控。第四,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與社會用人單位對能力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教材建設相對滯后,教學內容較為陳舊。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很難將校內具備的實踐能力直接應用到工作崗位中,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才能適應工作崗位。因此,課內實踐內容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職業能力上,普遍采用模擬實訓(包括手工模擬和教學軟件模擬)的方式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缺乏對學生職業素質、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的培養。
(三)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實踐教師主要由理論課專任教師和實驗技術員組成,大部分高校沒有為實踐課教師安排獨立的崗位,大部分實踐課還是由理論課教師主講。這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師資缺乏,一些高校教師直接從學校畢業到學校做教師,實現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換,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欠缺,各高校要想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實踐教師隊伍有一定的困難。同時,由于實踐教學課酬的計算、實踐教學環境、授課時間長、強度大等客觀問題,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四)校外實習實踐缺乏保障
對于絕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徑。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學生將課內和課外實踐培養的能力更好地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可以說,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上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維護經費少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高校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缺乏維護,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形同虛設。鑒于經管類專業的專業特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時由于一些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接收學生數量有限,學生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頂崗實習,校外實習實踐經驗積累難度較大。與此同時,還有一些高校為了應付評估的需求,各個專業設立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過多,但是與企業合作的質量一般。而且由于企業相關人員的崗位變動使得校企合作缺乏深層次的交流,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接觸的是專業以外的崗位,校外實習實踐缺乏有效的保障。
二、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的對策
(一)明確校院二級實踐教學管理職責
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是實踐教學得以正常進行的有利保障。在現行的校院二級實踐教學的管理體制下,學校層面要加強實踐教學規章制度的建設和制定,使實踐教學的教師安排、課時分配、授課時間有制度保障。同時,還要適時下放權力,協調分工,尊重二級學院根據本學科本專業的特點,采取靈活有效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積極和二級學院的教學主管領導、教學辦公室主任適時溝通,做好實踐教學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及時解決實踐教學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此,在明確校院二級實踐教學管理職責中,學校層面主要對實踐教學的總體安排、學分占比做總體的規劃,主要是基于宏觀層面對二級學院進行指導。二級學院根據自己的學科、專業特點,開展多樣化的課內、課外實踐教學,突出專業特色。
(二)完善實踐教學管理監督體系
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后,在實施過程中,為提高實踐教學管理水平,要有完善的監督體系。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不論是通識實踐、專業實踐還是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的定崗實習,都要加強監督。第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形成“校—院—學生”的監督體系,學校層面有教學督導,二級學院層面有教學辦公室主任及督導,學生層面則有學生信息員。通過三級監督體系,對實踐教學課程的開設、教師授課情況和授課過程進行監督,保證實踐課程的順利開展。第二,加大考核的力度,以應用型人才對技能的要求為標準,實現考核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提高職業素質和技術素養。同時,積極地和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聯系和溝通,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及時了解學生定崗實習情況,保證學生定崗實習的質量。第三,加大對課內實踐教學的投入,鼓勵教師更新教學內容。對課內實踐教學及經費的投入上,學校要重視經管類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充分認識到經濟管理專業實驗室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發揮的作用。對于綜合性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實驗室建設的經費預算上,要做到相對公平,不能一味地把經費投入理工科實驗室中,要適時加大對經管類專業實驗室的經費投入。鼓勵教師更新教學內容,以便滿足時代對經管類專業人才的需求。
(三)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實踐教師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師出現人員缺乏、經驗欠缺、水平不高等問題。對于學校而言,首先,應該加強對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管理人員的培訓。同時為這些人指定轉為獨立實踐教師的渠道,當實驗技術員達到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達到授課要求后,可以從實驗技術或管理員轉為獨立的實踐教師,這有利于穩定實驗教學管理隊伍,對實踐教師團隊的建設也是有益的補充。其次,學校要從待遇津貼、職稱晉升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從事實踐教學。再次,為了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到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進行掛職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最后,加大對實踐教師的培訓力度,實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鼓勵有一定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導師到校內給學生講授知識。同時鼓勵老師走出去,利用自身的資源,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通過以上四種方式的實施,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實踐教師隊伍,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四)加強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及管理
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改善辦學條件、突出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學校及二級學院等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管理及維護,建立健全實習實踐基地管理及責任的相關制度,同時要和合作企業長期保持聯系,投入一定的建設經費,進行積極的溝通,適時實現學生在基地進行真正的定崗實習,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完善的校院二級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實施,對提高學校的實踐教學管理水平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應該職責明確、監督體系完善和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只有這樣,高校實踐教學才能在完善的管理體系下正常運轉,才能利用實踐教學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南云,張曉芬,成玲,李紅章.高職院校院系兩級管理體制下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探討[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04).
[2]湯鳳蓮.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綜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14(08).
[3]徐玉朋,石一民,竺柏康.高校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觀察,2017(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校級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以梧州學院工商管理系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