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僅意味著教育觀念和模式需要改變,也要求老師注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在我國很多經濟發達地區,都在開始運用較為先進、科學的教學形式,在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也進一步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其中問題教學法則是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其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自主性和教學質量方面等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文章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主要作用,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問題式教學法有效開展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式教學法;現狀;策略
一、 引言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如今,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滲透了問題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在提升學習效果的基礎上,對學生全方面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大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中,很多老師還停留在以往主導講解為主的方式,再加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致使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為了改善以上現狀問題,在課堂中老師應該注重問題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在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為未來更加深入地語文學習提供有力保障。
二、 問題式教學法概述
所謂的問題式教學法指的是通過課堂情境的設置,以提問的方式貫穿到教學整個課堂中,促使學生在設問和回答問題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及學習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并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問題教學法將學生課堂主體位置充分地凸顯了出來。在課堂上,在老師問題的設置下,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確保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主要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問題式教學法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重點提出了要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其主人翁作用充分體現出來,而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他們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的階段,求知欲也十分旺盛。但是由于自身生活和社會經驗不足,老師通過在課堂上適當地提問,正好是學生學習思想的真實隱射,再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效率和質量去開展針對性的輔導,這樣可以達到顯著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對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問題設置的是否有效、科學與否,和老師的專業素養存在著很大的關聯,要求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因此,問題教學法也能將老師的綜合素養完全反映出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的思維能力存在差異,盡量避免采取比較偏激的教學方式去糾正,而是不斷分析其原因,再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語文課堂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思維意識。
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師生主體位置顛倒,影響學生質疑能力的提升
新課改下要求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公,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指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將主導和主體位置直接混淆理解。在課堂上占有大量的時間去講解知識內容,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次,新課程標準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質疑能力,然而在實際課堂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也過于形式化,一些老師為了展現自己先進的教學方法,而在教學環節中不停地提出問題,但卻沒有給學生提供太多思考的時間,而是在提出問題后不到一分鐘就給出了答案,這種教學模式直接阻礙了學生質疑能力的提升。
(二)合作學習、問題教學法都流于形式化
在《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明確表明:“實施探究性學習活動,去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學習下共同發展,達到師生互動學習的目的。”合作學習、問題教學法都是新課改下全新的學習形式,不僅著重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合作交流探究中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然而,當前合作學習、問題教學法都基本流于形式,部分地區的小學基本上是形同虛設。老師在問題教學法開展時,沒有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和教材內容去設置科學的問題。同時,一旦在課堂上語文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就開始前后左右,幾人一組,展開激烈的討論。而在討論時間不過短短幾分鐘,最后還是由老師給出正確答案,這種形式上的合作學習法,不利于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問題教學法都待需改進。
(三)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提高
小學生處于對任何事物都比較好奇的階段,調皮天真是他們的天性。而由于年齡和心理特征直接決定了小學生課堂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小學語文老師需要不斷營造出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由于部分語文老師還滯留在過去的教育觀念中,教學課堂形式不僅單一,且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堂上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或是與學生聊天等,這樣的教學課堂不僅無法達到教學目標,且教學質量也會日益降低。
五、 小學語文課堂問題式教學法有效開展策略和建議
(一)充分做好備課工作,合理設置問題
在傳統教育中,課堂教學都是以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也是學生在校學習獲取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而課堂教學效率也對學生學習效率產生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做好教學工作,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每位老師的職責所在。在語文課堂實施前,作為重要的工作則是備課,在備課時老師需要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去準備相對應的教學課件,還需要按照不同班級
學生需求去調整授課形式和難易程度,這樣確保每位學生能夠接受老師的教學方式,達到高效課堂。在語文課堂中,融入問題教學法,將其優勢和作用發揮出來,在備課時將教材所有內容和細節都熟悉到位,再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情況去設置幾個適合學生探究的問題,鼓勵學生去開展小組討論。在問題設置時,要注意探究性和趣味性原則,確保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交流問題,以及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將問題的重難點解答出來等等,只有遵循了問題設計原則,才能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情境中,達到顯著的語文學習效果。如在《烏鴉喝水》教學中,老師可以先提問:“倘若你自己就是這只烏鴉,你想喝水,在瓶子很深的情況下,你會選擇什么方式喝水呢?”用問題去吸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學生紛紛開始討論,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文賞析結束后,老師再提出問題:“如果你們是這只烏鴉,碰到的水瓶比這個要深得多,怎么也填不滿,你們該怎樣做呢?”問題設置除了凸顯出趣味性,其也具備開放性特征,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回答問題,而答案標準并不是唯一的。問題式教學法促使每位學生都能順著問題的梯子一步步深入語文課堂,只有讓他們解決更多的問題,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全面掌握提問時機
好的問題需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來,才能達到思考和探索新知的目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問題教學法應該全面把握住提問的時機。一方面,在小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提出趣味性強的問題。上文提及到,小學生由于心理和性格特征,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將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帶回課堂。在《故鄉的楊梅》課文賞析中,老師立即提出問題:“哪位同學吃過楊梅,楊梅是什么味道的呢?”通過食物去將學生注意力帶回課堂,重新集中在課本上。另一方面,小學生由于思維能力有限,應該提出引導性問題,避免在課堂中提出他們理解能力以外的問題,而老師直接給出答案也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引導性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出發,去理解課文的內涵。
(三)問題教學法應用過程中的注意要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教學過程很關鍵,教學過程的目的在于除了讓學生真正掌握課本知識外,還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第二,課堂合作學習十分重要,學生在對某個問題進行合作討論時,正是思考的過程,老師要將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保持下去,給學生提供課堂討論時間和空間,并盡量尋找和學生學習興趣相符的教學方式,盡量迎合學生的需求去調整教學計劃。
第三,提問過程中要注意提問對象的差異性,老師在面對幾個學生時,其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都不同,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性,也要同時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課堂的民主性,促使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生心理和性格特征因素,在課堂上注意力難以持久的集中。為了更好地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帶入到課堂中來,老師應該在課堂在加強問題教學法的運用,通過認真備課,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教學問題,在課堂上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去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未來更加深層的學習奠定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鞏吉寧.小學語文課堂問題式教學法的實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49.
[2]奚錦筆.小學語文課堂因問題導向式而光彩綻放的分析[J].新課程,2020(1):68-69.
[3]宋國義.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實施問題式教學法[J].課外語文,2016(2):43.
[4]王繼科.淺析小學語文課堂問題式教學法的運用[J].新課程,2015(9):121.
[5]王瑞東.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問題式教學[J].考試周刊,2014(33):33.
[6]曾春燕.探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開放式教學法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2014(3):175.
[7]楊春花.問題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2013(6):76-77.
作者簡介:唐占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積石山縣蒲家灣(小學)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