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進行高中歷史學習時,逐步形成的以歷史學科特點為基礎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觀念。這種以學科為基礎的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知識以及高中歷史學習模式下的綜合體現。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指的是要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歷史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科知識構架,讓高中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運用系統的高中歷史知識認識問題并分析問題。為了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提升現有高中歷史教學的教學質量,文章也將會對高中歷史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
一、 引言
從新課程標準中的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標準中可以看出,近年來隨著教育產業的不斷發展,教育行業也開始重視起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所以,教育產業也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要求,歷史課程要將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為主要教育目標進行課堂教學。這也就代表著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并對現有的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將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核心目標設計在日常的課堂理論知識教學中。事實上,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是未來高中歷史教學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是因為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型學科,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學科核心意義,代表著歷史對于人文知識的存在意義和存在價值,其擁有的核心素養內涵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較的。所以,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培養每一位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的發展,促使每一個高中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二、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和重要性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所得到歷史觀念和歷史思維方式等等。從實際劃分的角度來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可以分為唯物歷史觀念,歷史認知,家國情懷等等幾個不同的部分。事實上,通過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課程,還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基本的哲學觀念。了解歷史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認可性,以及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素養。基于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對高中歷史教學策略進行探討。與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教學目標相符合。新的教學觀念中,鼓勵教師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并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塑造學生良好的歷史觀念、價值觀念和世界觀念。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過程中,著重提出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高中歷史教師也應優化現有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進度,從而更加深入地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三、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可以從五個方面概括歷史學科整體的學科脈絡。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來說,由于歷史中所蘊含的史詩較多,所以歷史的相關知識點也較為雜亂,這其中有相似也有不同,高中生在記憶時很容易出現混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從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高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史詩本身的理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通過學到的歷史知識來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當然,想要讓高中學生將所有的歷史知識都進行客觀分析,這對于他們來說較為艱難。但是如果教師幫助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學生就能掌握基本的歷史邏輯和歷史發展規律,分析歷史問題時就會更加容易。
四、 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實事求是——實現核心素養之史料實證
進行歷史學習,對史料的了解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歷史學習階段,歷史教材就已經逐漸接近于基礎史料,所以要想更好地進行高中歷史學習,教師也應該適度地讓學生培養一些史料實證能力。除了進行課本上的知識學習之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通過書籍、網絡以及博物館等等渠道對課本上的歷史知識進行史料收集。例如在學習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課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的史料,指導他們將歷史材料進行編年整理,從而讓他們了解更加深入的歷史知識。
事實上,想要更好地學習歷史,就必須對歷史資料進行深入的了解。這種資料通常不僅僅局限于歷史課本中,而是存在于各個渠道內,例如博物館、電視節目或文獻資料等等。高中歷史教師應鼓勵并啟發學生自主地對某個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尋找歷史資料的方式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并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例如在學習《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制作相應的資料卡片,將不同渠道內所搜集到的重點史料進行歸納整,合并精簡。然后學生就可以通過這些零散的資料卡片對知識進行簡要了解,這樣在課堂學習時,他們就能更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在進行《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這一課的教學時,高中歷史教師就可以將班級里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兩個小組。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來進行交流辯論,對課本上可以出現的歷史知識進行辯論和探討。這種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課堂思維,培養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課的學習中,有一部分人認為美國的共和制度要比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加進步,而有一部分同學的觀念則相反。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辯論的方式就可以讓兩邊的觀點進行碰撞,從而為學生開拓全新的歷史分析思路。在這個辯論過程中,也間接地培養了學生搜集史料和史料應用的實際能力,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呼喚理性——實現核心素養之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主要是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唯物史觀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歷史認識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做出有效的解釋。一般情況下,進行歷史解釋的常見手段分別是比較性分析法,誰要分析法以及計量分析法等等。但這些分析法中,大部分對于高中歷史教學的幫助性不大,所以文章只對比較分析法進行分析研究。
從歷史教學的角度可以發現,在歷史知識體系中,由于歷史年限較為悠久,歷史知識也比較復雜繁多,其中有不少歷史知識點都較為相似,很容易會被高中生記混記差,導致高中生出現學習阻礙。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歷史比較的方式來進行高中歷史教學,將這些疑難知識點進行整合聯系并二次發展,通過這樣的思維聚合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歷史知識。例如在課堂上有學生詢問關于17世紀的中國和18世紀西方的啟蒙思想導致了完全相反的發展路徑時,教師可以先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詢問學生歐洲啟蒙思想與中國早期反封建思想的特點以及其中的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記憶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表格劃分,將每種歷史因素進行分門別類的劃分,并在劃分后進行逐條比對。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自己學習到的歷史知識來對當時的社會環境進行分析,并對當時的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的不同點進行探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充分地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辯駁,并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從而論證自己的學習觀點,這也是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三)感悟升華——培養家國情懷素養
愛國主義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中學生對祖國的社會的認同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正直的社會責任感。高中歷史是一門社會人文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以史為鑒,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國歷史悠久,中學歷史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1. 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培養家國情懷素養
由于歷史科目與我國發展歷程息息相關,所以在進行教育時,高中歷史教師也可以適當嘗試設計教學情景來讓學生更好地帶入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例如在講授《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一些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他們代表著不同的角色和陣營進行相應的情景扮演。為了使得學生的代入感更加明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收集一些所屬陣營的抗日活動。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通過這種設身處地的教學情景,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感覺到在當時處于民族危機背景下,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奮勇抗日的熱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心情,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2. 開展社會實踐,撰寫調查報告,培養家國情素養
事實上,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家國情素養的重要方法。近年來,高中歷史教學時也著重提出教學不能拘泥于課堂之上,而要深化教學改革,完成教學方式的優化和革新,由傳統的歷史課堂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所以高中歷史教師也應適當地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撰寫調查報告,通過對一些省市級物質文化遺產觀光游覽培養學生的家國主義情懷。事實上,開展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歷史因素出現的環境和其實際意義,并培養學生合作撰寫報告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家國情懷。
3. 開展形式多樣、精彩有趣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家國情懷素養
每一個高中校園是學生生活的中心,良好的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如舉辦雷鋒書畫展、元旦文藝演出、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創建文明宿舍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 結語
總之,培養和發展每一位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實現的。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高質量的閱讀,開闊自身原有的學術視野,豐富自身的教學智慧,不斷地提高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的歷史文化素養,在歷史教育教學中滲透,勇于探索和實踐,培養每一位高中學生以歷史學科為核心的素養,實現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應純.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落實:以《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一課的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0(25):77-78.
[2]馬奎.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文淵:小學版,2019(8):281.
作者簡介:鄭小紅,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涇川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