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普及,教材、教輔資料已經不再是教師、學生獲取教學資源的唯一途徑。通過網絡平臺,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實現多種形式的教育資源的整合,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上的多媒體課堂被廣泛地運用到教育之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由于學生長期地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在課堂上不能夠擁有學生的主導權。而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數學的運用當中,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地發揮了教育的作用。文章從初中數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出發,結合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事例探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數學;教學實踐;運用策略
一、 引言
數學是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主要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令學生頗為頭痛的課程,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尚不成熟,其對于數學中的抽象敘述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應用到了教育領域中來,而多媒體技術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則為成了輔助數學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數學知識難度,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還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創造有利條件。
二、 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對即將探索的事物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才能夠形成繼續探索的動力。提起數學,我們更多地強調的是它的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枯燥乏味的公式、概念似乎與興趣全然無關,但實際上,數學知識并非如此,除了上述特點,它還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我們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要依靠嚴密的邏輯,更需要發散思維,只有利用豐富的聯想才能夠探索不同的解決途徑。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習慣于利用冗長枯燥的講解來指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并利用大量重復性的訓練,來強化、鞏固學習效果,學生在這種沉悶的學習氛圍中,只能夠機械地理解、記憶,難以產生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則打破了課堂教學的這種單一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動靜結合的優勢,形象直觀地將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呈現出來,這樣初中生在視聽的雙重刺激中自然也就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營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模式,多媒體具有的獨特特點就是生動性和直觀化,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數學知識本身的枯燥性,由于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的時候往往會缺乏學習的動力,認為一切的數學知識都是枯燥乏味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在課堂中全面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前導入教學內容的環節,就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是圖片,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點之前先了解知識的背景,激發學生對即將要學的數學知識點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育環節,同樣也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教材中瑣碎的知識點直觀化,維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課堂上。例如在講解“一次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將一次函數的圖像繪制出來,并通過改變解析式y=kx+b中的k與b向學生比較說明,一次函數解析式圖像的變化規律。這樣的教學過程相較于在黑板上手繪更加動態化,而學生也能夠在觀察中更加直觀地體會數形結合的重要性,進而在興趣的引導下進一步理解一次函數的含義。
三、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一直是廣大教師的共同前進方向。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的背景下,其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強化學生的知識體驗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整個教學過程更強調的是教師對教授這一環節的體驗,而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則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種教學弊端應該被扭轉,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重視學生的知識體驗才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利用動態化的技術手段,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上有一個較好的學習體驗,在課堂上就要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由于初中數學中存在著許多的重難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在黑板上寫很多板書,這種措施無疑浪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將這些時間節省下來,注重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知識體驗。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圖形展示的方式為學生解釋勾股定理的形成原因,以深化學生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
(二)整合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有限,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得不依賴教材、教輔資料,這雖然對于打好學生的知識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在多媒體技術不斷運用與課堂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更加廣闊,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關的網絡課程平臺,讓學生在名師課堂中獲得新的學習思路;或者在課堂教學中,綜合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源,實現對初中數學知識的重新架構,以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四、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因素,所謂“愛屋及烏”,學生對于教師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其對該學科的態度。在調查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學生因為不喜歡某一學科的教師而對該課程產生抵觸心理。在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隔閡長期以來一直阻礙了師生關系的構建,也使得學生難以從“愛屋及烏”的角度產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背景下,師生之間傳統的失衡關系被打破,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自主獲取知識,這樣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就獲得了平等的條件。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建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之上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教師在初中數學的課堂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之下,學生就可以對數學的教學活動接受度大幅提升,從而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課堂上的親切度,就是在進行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一定要耐心,將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與教材內容高度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具體的教學情境;第二,課堂中也要講究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就是也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個故事情境,或者與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在《有理數》一課中,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安排自主探索“絕對值”的相關任務,并為學生推薦了相關的微課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形成初步認識;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設計教學討論環節,這時教師不僅是課堂討論的組織者,還應該是課堂討論的參與者,即加入學生的討論互動中來,這樣在開放、平等的氛圍中,師生不僅實現了角色的轉變,更實現了新的師生關系的構建,而這也為初中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五、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師的職業水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其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上的指導,更需要教師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也不斷被強調。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育領域的情況下,教師的主導地位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就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積極面對新的教育教學環境,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要求,改變教學態度,確定新的教學方法,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角度實現對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還應該注重教學技術的提高,教師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將多媒體技術靈活的運用到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之中,比如說在教學時運動多種科學技術的手段,講述幾何內容時能夠運用幾何畫板這個電腦程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例如在“二次函數”的講解中,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繪制函數圖形,并根據函數解析式的變化,實現對圖形的動態化處理,以提高課堂講解的形象性。在講述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在投影的顯示屏上繪制幾組具體的相似三角形模型,能夠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總而言之,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擁有“一桶水”,教師只有熟練掌握了多媒體技術,并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體系,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不竭的活水源頭,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六、 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教學優勢必然會不斷強化。基于此,在數學課程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完善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另一方面,還應該從自身教學能力的角度出發,掌握更多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方式,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英輝.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2):228,230.
[2]呂國棟.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學周刊,2016(31):187-188.
[3]羅世忠.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培訓,2016(14):189.
作者簡介:羅延彩,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