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勇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問題意識淡薄,嚴重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從“改變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問;善于挖掘教材,引導學生提問;及時反饋互動,鼓勵學生提問;設計開放題型,激勵學生提問”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關鍵詞:問題意識?教學方式?挖掘教材?反饋互動?開放題型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是“十萬個為什么”;而五、六年級的學生是“沒有為什么”,不僅不再主動提問題,而且對于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都不愿去思考和回答。小學高年級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問題意識淡薄,嚴重阻礙了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容易失去興趣,對以后的數學學習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保持探究數學的興趣。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呢?下面筆者談一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感受和經驗。
一、改變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問
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所謂課堂效率,一整節課都是自己在說,力求把一節課的知識點全部講透,直至學生沒有一點疑問才肯罷休。其實讓學生不帶一點疑問地走出課堂,我認為是不對的。教師的課堂包辦,使學生沒有機會去思考,很容易養成惰性思維。有的學生沒有理解知識點,又怕老師責罰,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我大膽創新教學方法,采取了“預習質疑—探究釋疑—練習再疑—釋疑提高”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圍繞著問題轉,讓學生存有疑問。在課堂教學前,要求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并且在預習時必須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預習時自己所不明白的,也可以是對知識點拓展延伸的看法,甚至可以是針對知識點中的某個關鍵詞提出的,總之在預習時要求學生必須提出問題。剛開始,學生們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但是只要學生開了口,他們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至于問題的質量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去逐步地提高。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各抒己見,進行思維碰撞,教師再適時點撥,讓同學們自己總結知識點。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時提出疑問,在課堂中讓全班同學幫助解決。這樣整個課堂就成了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問題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結果、以培養能力為目標的問題課堂,讓學生始終保持著探究問題的興趣,增加學習內動力,通過思考、探究弄清楚數學知識的原理,從而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問,逐步養成學生愛提問題的好習慣。
二、善于挖掘教材,引導學生提問
教材中的一些例題或練習,尤其是統計知識的練習中,經常會出現“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者“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這些對教材內容進行呈現的問題,我們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在信息中發現數學問題,盡可能地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己獨自或者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選擇了哪些信息,以及選擇這些信息的原因。例如,我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一課時,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這道問題?”列方程解應用題,根據不同的等量關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只要有道理,都能行得通。同學們在我不斷的引導和帶動下,不停地思考“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做”“這道題怎么做更簡單”。有時一道題,同學們用了四五種方法去解答,對于他們的解題思路,我總要求他們在課堂上說出,在厘清他們思路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問題因素,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及時反饋互動,鼓勵學生提問
教師的積極評價對小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一句激勵性的評價、一個贊賞的眼神都可以燃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愉悅。所以教師要能抓住教育契機,恰如其分地評價學生的提問,給他們以鼓勵,這樣就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敢于提問。我班有一位學生,愛思考且常常對問題有著獨特見解,但比較內向、膽小,課堂上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更別說提出自己的問題了。鑒于此,我對他特別留意,并覺得他一定能成為積極發言的學生。我在教學《小數乘小數》這節內容時,看到他在課堂上欲言又止,于是課下將他喊到辦公室,詢問他課堂上有什么想要說的。開始他不敢作聲,經過我的引導后,他結結巴巴地說出他的疑問:“我們以前學的乘法積會變大,今天我發現有的題目積卻變小了,為什么呀?”聽完他的問題,我非常驚訝:他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我表揚了他,肯定了他愛思考、有想法。第二天數學課上,我把昨天的情況在班級里說明,并當眾表揚他,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他在下面特別開心,我又不失時機地請他到講臺上和同學們交流,最后同學們經過合作探究后水到渠成地攻克了“積與因數之間關系”的知識難點。而他在我的激勵和引導下,克服了害怕情緒,在課堂上逐漸地活躍起來,不僅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還時不時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喜歡和學生在課堂上互動。我要求學生不懂就問,有問題就提,不管提的問題合不合理,我首先都給予肯定,保護他們提問的積極性。然后再給予他們引導,指導他們如何用數學的語言準確地提出問題。通過教師的反饋互動,學生體會到了提問的樂趣,體會到了提問的成就感,于是樂于去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哪怕有時看法有點天馬行空。教師及時反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惑,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設計開放題型,激勵學生提問
目前,學生所做的練習題大多是封閉題,條件完整,結論唯一,教師容易批改,對錯明顯。這些題目在鞏固學生知識方面,有比較明顯的作用,但是在提高學生思維方面,作用就不再那么顯著了。開放題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等方面都具有獨特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開放題的開發,精心設計好開放題。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把一些封閉題改為開放題,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學習完工程問題后,我把“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完成要10天,乙隊單獨完成要15天,丙隊單獨完成要20天,三隊合作,幾天完成這項工程這道題改為“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完成要10天,乙隊單獨完成要15天,丙隊單獨完成要20天,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這樣一改,學生發揮的空間變得很大,學生也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這樣的練習,比封閉題有效多了,學生理解起來也更透徹。教師教學中要善于運用開放題,激活學生思維,激勵學生大膽提問,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從而培養和提高問題意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提問。從沒有問題到能提出問題,從不會提問到善于提問,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