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于教育事業的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新課標的推動與進步,素質教育已經取代了我國的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的提高語文能力與語文學習的文化水平,讓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成了重要的研究課題。文章重點分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性與激發學生思維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思維;激發
一、 引言
思維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水平與高度,更決定著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與創造能力。《語文課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需要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與運用自己的母語,要豐富對詞匯與句子的積累,培養愛國情感,學會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這更需要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才能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的教學手段,整個課堂上缺少激情與創意,這樣就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小學語文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讓課堂變的活躍起來,激發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教學質量,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
(一)課堂教學特點不突出
在小學語文學習課堂教學中,許多資歷較老的教師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思想與思維觀念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沒有及時的對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對于多媒體教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仍然不接受,沒有合理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仍然采取傳統的說教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樣很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閱讀熱情。此外,有些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習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只是單純的通過備課的課件直接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再結合板書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但是仍然與小學生沒有互動的氛圍,教師也無法準確的掌握與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影響了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也進一步降低了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這樣的一個枯燥乏味、較為死板的閱讀環境下,小學生的閱讀成績難以得到提高,忽視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學的發展與現代化學技術的融合變的更加困難。
(二)教學手段不靈活,缺少探究討論的環境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許多教師都在小學語文學習課堂教學上播放課件作為教學的手段,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忽略了小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缺乏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大多數都是以圖片的形式與知識點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無法將教學內容的主體精神傳達給小學生,甚至文章中許多精彩的片段也沒有被深入的挖掘。許多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都只是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一些簡單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省去了小學生朗讀、同學之間討論與提問的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的使用多媒體與信息技術,這樣就會讓教學變得更加形式化,導致小學生無法找到閱讀的重點,難以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影響了小學生閱讀的自主性。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小學生都處于在一個枯燥乏味的環境下進行閱讀,閱讀氛圍比較沉重,這樣小學生就無法充分的對知識進行理解,閱讀積極性不高,對于教師提出的各項問題也沒有認真積極的思考,因此需要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閱讀熱情。
三、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中來,學生才能提高學習興趣,真正的體現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主體地位。
(一)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小組合作與討論的方式,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結合與具體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可以充分的展開想象。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學會去主動思考問題,學會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每個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通過教師的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才會得到能力的提升,為學好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知識的學習重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學會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性。此外,學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學會獨立思考,通過對生活中的小事去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
(二)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要求著學生需要多元化的發展才能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階段最基礎的就是小學階段,在小學階段需要激發學生的思維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通過學生自身所掌握的知識與自身的豐富的想象能力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小法,教師也需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及時的改善教學方法,確保可以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實現多元化的發展。
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教師需要緊緊圍繞著每堂課的課堂重點給學生構建一個相應的課堂環境與課堂材料,同時需要圍著每堂課的教學特定的,充分的將具體的內容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在設定課堂的過程中,對于課堂情景的創設需要將掌握具體的方式與方法,通過多元化的形式讓課堂教學可以緊扣教材的,教師也可以通過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等一些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通過圖片展示、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對于課堂學習的描述更加生動,也可以通過口頭文字敘述的方式讓課堂教學的情景更真實。
其次,課堂教學需要緊緊圍繞著課堂教學的主題,避免出現偏離的課堂情況的發生,教師也要制定基本的課堂教學的計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嚴格按著課堂計劃執行,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可以牢牢掌握,圍繞著思想開展課堂教學。
課堂是一種將課堂理解與寫作能力緊密結合的方式,主要考察了學生以下幾種能力:第一,把握好文章中關鍵信息與語言特征的能力;第二,語言的運用對中心思想運用的準確性與豐富性的能力;第三,對語言結構的理解能力;第四,創造性發散思維能力。學生需要通過課堂學習掌握原文所要抒發的情感與故事的情節,包含了哪些主要人物,通過課堂學習再銜接原文進行續寫,要符合邏輯發展與故事情節。此外,課堂題型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符合課程發展的要求,更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五、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思維的策略
(一)與生活相結合,運用生活經驗
理論來源于實踐,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書本上的內容都是通過生活反復實踐總結出來的。為了更好的提高課本上知識的感染力度,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與生活相結合,充分的利用好生活實踐的內容,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受真實的生活,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以生活案例,結合語文知識,讓學生去思考,逐漸養成一個思考的習慣,從而培養著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可以讓同學主動分享,在交流與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思考,再通過電子計算機設備展示烏鴉喝水的動態圖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巧妙的設定課堂教學的情景,讓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中對知識有著全新的探索,提高語文知識的感染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環境
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環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輕松,釋放學生的緊張心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暢所欲言、激發思維、學會思考。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去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就需要迎合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首先,教育手段要符合學生的年齡段,給學生創設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通過對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與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對書本知識的體系構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周末帶學生到戶外進行學習,讓學生去感受自然景觀,讓學生對自己沒有見到的新鮮事物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戶外活動,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三)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的知識傳授,更多的是學生自我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的都是教師給學生講,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小學正處于學生的起步階段,更多的是學生需要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替代傳統的說教形式,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積極的討論與思考,通過同學之間的思維碰撞,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培養,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與掌握知識與學習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暢所欲言,讓自身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與進步。
六、 結束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潛能與創造能力,真正提高自身的語文知識水平,掌握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恒燕. 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想象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37):96-97.
[2]李建玲.巧設有效問題 激活學生思維——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以問題促進思維的發展[J].新課程,2020(37):185.
[3]繆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方法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0(6):30.
作者簡介:
盧碧紅,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