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各類型新教學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基于此,文章對整合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對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意義加以闡述,提出創新教學模式以及注重融合過程等策略,希望能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新技術
一、 引言
整合視野下新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提升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也為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地便利,隨著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新技術深入的融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積極性與自主性,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加強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是目前各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 整合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有待完善
語文作為更好的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應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以及正確的學習態度為出發點,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其教學內容過于分散,進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功能與效果大大的降低,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與效率,也阻礙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過于重視對語文知識點的講授,忽略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不能更好的去引導學生學習,從而逐漸形成被動的接受語文知識的灌輸,達不到真正的理解與掌握,極大地降低了對語文學習的效率。
(二)教學工具利用率偏低
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也涌現了許多教學工具,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學內容。基于整合視野,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對其教學工具的利用過于表面,形式化教學根本無法向學生更好的傳遞語文知識,加上深受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并不是十分愿意運用新型的教學工具,這不僅不利于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語文教學相互的融合,也不能為新時代下的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
(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整合視野下,不僅豐富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也拓展了教學渠道,幫助教師快速的收集語文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注重這一點,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下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嚴重的脫離了小學語文教學初衷與目標,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學習負擔與壓力,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阻礙了后續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 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意義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教師過于重視對語文知識的教授,并不注重對學生個人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其“廣播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學生不僅無法理解教師所教授的語文內容,也不能很好的整合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方法,其固化的教學模式,弱化了學生自主性,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基于整合視野加強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目前小學語文過于單一化的教學形式,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也為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語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大地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充分激發學生自主性與積極性,進而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的掌握與理解教師教授的語文知識,改變了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逐漸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能夠幫助教學拓展教學渠道,鍛煉學生思維模式,培養學生自學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 基于整合視野小學語文教學融合新技術的具體策略
(一)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合理有效的融合過程,應當充分體現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態,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入融合的效果,為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語文奠定基礎,也為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構建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因語文是一門具有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所涉及知識包含多方面的內容,不僅提升了語文教學難度,也考驗了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和理解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語文上冊《題西林壁》與《游山西村》這兩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一些兩首詩作者其他的作品,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輔助工具,在家長的幫助下來搜集資料,并帶到課堂上,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一直采用讓學生背誦的方式來理解古詩內容,也只是單純的講授古詩中的難點,教師應適當調整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新型的教學技術,來幫助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理解、讀誦以及品析古詩的方法以外,也能夠增強自身對古詩內容的感悟與想象,在融合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事物,并從觀察中得到啟示,以此來強化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用新技術展現語文學科的魅力,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二)豐富課程內容
整合視野下的新技術具有非常明顯的教學優勢,加強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融合,能夠達到不斷豐富與完善語文課程內容的作用,并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進而更好的突出新時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以此來幫助教師制定針對性的語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新技術的運用,可以使得傳統靜態的語文教學內容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以此來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幫助教師順利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提供基礎保障,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求知欲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做好的PPT教學課件將本次課程內容展示給學生,把文章中涉及的重點知識整合好,并設計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互動的環節,讓學生對周恩來先生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以周恩來先生生平的事跡來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以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融合,極大地豐富了目前語文課程內容,活躍了學生課堂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地提升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原有的教學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模式的發展,也容易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熱情,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堂氛圍,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求知欲的同時,也會影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融合,合理運用新技術,可以改善目前語文課堂枯燥的氛圍,為語文課堂注入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參與性,使其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播放與本節課程相關的視頻,來引導學生對狼牙山五壯士英雄事跡的了解,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促進課堂上與同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可以通過小組匯報或展示,將自己總結好的內容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使其更好的激發學習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切身體會五壯士為祖國偉大現身的精神與忠于黨和人民崇高的品質,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實現真正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
(四)注重融合過程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融合新技術時,除了需要設計好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外,也要注重二者之間融合的過程,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基于整合視野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作用,為今后更加深入的融合提供基礎保障,進而幫助學生擺脫原有學習方法的束縛,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作為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切入點,以此來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充分滿足小學階段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也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并教授閱讀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總結問題與思考問題的能力,并對文章中的重點知識加以強調,教師可以把事先在課前設計好的思維導圖,用手機投屏的形式投放在教學設備上,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來了解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并切身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程內容的理解,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感受文章作者所描繪的情景以及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融合,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參與性的意識,也為學生抓住學習重點以及提升學習效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樹立語文知識以及整合學習方法,注重二者之間融合的過程,為學生今后開展學習活動創造自由發揮的學習空間。
(五)拓展教學渠道優化語文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的改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作為打好學生學習基礎重要的一個階段,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也需要具備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整合視野下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融合,為教師拓展了教學渠道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將二者具體的融合策略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是目前教師需要先解決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語文素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其教學過程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學活動,合理利用新技術,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層《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篇文章時,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來搜索有關這節課所涉及的內容,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達成了課前預習效果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擴展了語文視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果,以此來培養學生語文知識遷移能力,激發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熱愛,在此基礎上來激發學生對祖國山川的熱愛。教師也可以通過其他教學工具,比如說多媒體信息技術,以視頻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現小興安嶺四季的風光,進而加強學生對本節課程內容知識點的記憶,充分發揮新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作用,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整合視野加強新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入的融合,極大地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輕松活躍的學習空間,也更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新技術的運用與融合,不僅幫助教學拓展了教學渠道,也改善了現階段語文教學單一的形式,為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業亮.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J].小學生(下旬刊),2020(9):17.
[2]鄭榮榮.整合教學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0(58):39-40.
[3]徐燕紅.探究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5):233.
[4]侯軍.基于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7):215.
作者簡介:
殷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晉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