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
【摘 要】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關愛、監護不力等原因,身心發展出現了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學校教育中加強留守兒童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 留守兒童 ?生命教育 ?學校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農村留守兒童凸顯成為農村地區的又一個重要問題。2016年民政部、教育部和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共排查出農村留守兒童902萬人。這里的農村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
少年兒童時期是人身體發育、性格養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引導,極易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發展上產生很多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中的問題
此次調查顯示,隔代監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護的農村留守兒童有805萬人,占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89.3%。隔代監護往往對留守兒童過于溺愛、疏于管教,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視而不見,不能及時糾正孩子身上出現的不良行為習慣。而且隔代監護人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見識也比較有限,過于重視學習成績,也過于依賴學校教育,從而忽視對孩子人格和道德品質的家庭培養。
1. 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中最普遍的問題。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和支持,遇事容易產生無助心理,逐漸變得內向孤僻,容易發展為自卑型人格。另外,因監護不力、過于溺愛等原因產生的放縱型人格和逆反型人格在留守兒童中也較為常見。
2. 身體健康方面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出外打工,一般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這樣的家庭往往有著節儉的習慣,日常飲食常常限于吃飽就行,而忽略了少年兒童因身體迅速生長發育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不注重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和營養搭配,這樣往往會導致留守兒童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
3. 安全方面
兒童意外事故本就屢見不鮮,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安全意識淡薄和缺乏監管,更是意外事故的多發人群。女性留守兒童被猥褻、誘奸的事件也偶有發生。
4. 學習方面
一是由于疏于監管,會導致一些留守兒童不按時完成作業等不良學習習慣;二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因素導致厭學情緒。二者都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
5. 道德品行方面
少年兒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又缺少父母的監管教育,容易被社會上一些不良行為影響,養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說謊、吸煙、偷竊等。
二、加強學校在留守兒童生命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身為一名小學教師,立足于學校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留守兒童的生命安全教育。
1. 學校要高度重視生命安全教育,從整體上推進對留守兒童的生命關懷和安全保障。
(1)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全面動態地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狀況,當出現問題時及時干預。
(2) 建立心理咨詢室。幫助包括留守兒童在內的學生解答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讓孩子開心快樂地成長。
(3) 充分利用好學科教育。以生命安全教育學科為主、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為輔、其他學科積極滲透,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安全意識。
(4) 建立順暢的家校溝通渠道。利用便捷的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加強學校與家長尤其是外出務工的家長之間的聯系,方便家長及時、便捷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2. 包括班主任、學科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都應參與到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中來。
(1) 充分了解。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人和家庭情況,對于留守兒童,更要詳細了解其留守類型及其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詳細情況。留守兒童檔案不要僅建在紙面上,還要建在教師心上。
(2) 細心觀察。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要細心地觀察學生,記錄學生品行的發展和變化,評估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及時地進行引導、干預和心理疏導。
(3) 熱情關愛。教師在教育中對自己的學生要充滿愛心,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對他們就要傾注更多的愛。教師盡管不可能真正替代他們的父母,但也要盡力地扮演他們父母的角色,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關心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
(4) 嚴格要求。教育留守兒童要寬嚴相濟,既要當“慈母”,也要當“嚴父”。一味地關愛心、愛護、鼓勵,也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對于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嚴格要求,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種看似小事的情況也不能放松要求,要從小處做起,防微杜漸。
(5) 做好溝通。合理地利用家校溝通渠道,不要把學校建立的家校溝通渠道變成告狀渠道——經常指責孩子在學校的不當表現,時不時就對家長說你家孩子今天又做錯了什么什么事。教師這么做可能是想讓外出打工的家長了解孩子的行為,并進行教導,但這樣有時效果并不會很好。因為家長不在孩子身邊,說話對孩子沒有了“威懾力”,想管也管不了。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有時候甚至會影響留守兒童和父母的感情,讓孩子產生厭惡和逆反心理。
當然,對留守兒童的生命教育,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但我們會盡我們之所能,為留守兒童創造出好的外部成長環境,保障留守兒童的生命安全,為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李義庭.生命關懷的理論與實踐[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李菊.留守兒童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004(004):47-48.
[3] 陳勇.留守兒童生命教育途徑與方法的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青少年生命與安全教育系統工程建設的深化研究》中教師小課題《農村留守兒童生命關懷和安全保障系統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