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學古詩詞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古詩詞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內涵。教師應尋找正確的情境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加強對古詩詞內涵的研究,發掘其中的深層文化精髓。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較為充分,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委會也非常注重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培育。小學階段開始古詩詞教育課程已經極為常見,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個人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接受能力有限,而情境教學模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情境教學的應用方法,結合實際課堂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的培育。
一、情境帶入,啟發學生興趣
在當代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需要教師首先對教學情境加以設計,在備課的階段,教師要勾畫出相對完整的教學情境,設計出大體的情境思路,并對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情境環節的安排加以揣摩,確認能夠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以后,再細致地研究如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加強對教學情境的創設作用。如在古詩詞《秋思》的學習中,本首詩的重點在于作者的思鄉之情,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關于本首詩的圖片,或是借助一些視頻資源、動畫片段等,在視頻音樂的情境中,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觀看視頻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請你試著說明一下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每個學生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促使學生投入學習情境中,設身處地地考慮詩人的思想感情,而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加速了教學情境的代入感,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并且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古詩詞的學習中。
二、情境創設,研究詩詞內涵
教師將學生帶入學情境之后,要對情境創設的方式加以優化,不能故步自封,將教學情境固化,否則就會喪失情境創設的靈活性。小學古詩詞教學應當具有一定的深度,對古詩詞學習不能僅停留在原文層次,教師應當帶領學生研究古詩詞的寫作背景,通過對詩人個人情感的分析,研究古詩詞的思想內涵與境界,才能深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如在小學古詩詞《泊船瓜洲》的學習中,本詩有一處非常經典的“用字”,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稱頌。在學習本首詩時,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詩人的創作背景,詩人在遭遇貶謫以后,漂泊在外多年終于得以重回故土,船停靠在瓜州渡口,詩人遙望著京城的方向,吟誦出這首詩。教師讓學生以自身的角度去考慮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生認為詩人此時應是濃厚的思鄉之情。而“綠”這個字之所以成為全詩的“詩眼”,是由于作者將一個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綠”具備了動詞的詞性,詩人曾經想將此句詩寫為“春風又吹江南岸”,但始終感覺“綠”更妙。這句詩也可以解讀為“春風一次次吹綠了江南的花草樹木”,其內在含義是表達時間已經過去了許多年,而“綠”這個字更加生動和具體,讓后人讀來更覺精妙。小學古詩詞的學習要注重對詩文內在含義的發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字能力。
三、拓展情境,擴充課堂容量
教師除了要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完成創設情境與優化情境之外,還應注重對教學情境的拓展應用,將實際生活的部分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延伸課堂古詩詞教學的作用。如在古詩詞《長相思》的學習中,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是艱苦的軍旅生活及濃厚的思鄉之情,而創設情境時,教師既要帶領學生深入走進詩人的軍旅生涯,利用一些教育素材營造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下細細品讀作者內心的情感,還要對古詩詞學習進行適當的擴展。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長相思》一詞為基礎,進行現代文改寫。學生寫道:“在趕路的過程中,我與士兵們翻過一座座高山、跨過一條條河流,不知道走了有多久,只記得前進的方向。到了夜晚,我們就安營露宿,燈火通明。夜晚的嘈雜聲讓我難以入眠,想起遠方的家鄉讓我倍感憂愁,我的家鄉應該沒有這種聲音吧。”教師通過多種多樣的情境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得以擴充,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文字想象力。情景教學的方式需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得到拓展,才能延伸其豐富的教育作用。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創造充分的課堂教學氛圍,促成情境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積極利用其他形式的教學資源,使其充分融入古詩詞教學情境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字鑒賞能力,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