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目的:全面分析腦出血患者治療期間采取預見性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通過分析課題研究內容,選取100例腦出血患者為課題對象,并依據治療期間采取的護理措施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兩組腦出血患者恢復情況。結果:腦出血患者行預見性護理程序,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腦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預見性護理程序,顯著改善傳統護理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常規護理;并發癥情況
【中圖分類號】R47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臨床治療過程中腦出血較為常見,也是一種嚴重中老年疾病,呈現出發病快、進展迅速及并發癥高、病死率高等臨床特點,直接影響到患者生命安全。治療腦出血患者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等,這就需要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最大程度恢復,將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降到最低,具有臨床研究意義。文中選擇100例腦出血患者為對象,探討預見性護理程序的實施效果,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患者資料
選取100例腦出血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且經過CT或MRI檢查后確診,排除存在嚴重心肺疾病、意識障礙的患者。
62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56.23±12.23)歲,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2.12±10.28)歲。并根據紅藍球法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腦出血患者治療期間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常規治療、遵醫囑治療等;觀察組腦出血患者治療期間采取預見性護理程序,主要措施如下:
專業護理人員聯系實際制定完善的預見性護理程序計劃,并成立專門護理程序計劃,圍繞程序開展以提升搶救質量,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護理路徑表上詳細記錄患者入院檢查、功能康復等情況,并聯系實際情況評價患者情況,制定可行的預見性護理措施與內容。依據病情準備好物品、建立靜脈通道,預備各類搶救設備,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包等,具體實施步驟:(1)生命體征預見性護理。隨著腦出血患者出血量逐漸增加,部分患者會陷入到昏迷狀態。此時需要提高患者頭部,通常為(15-30)°并偏向一側,避免對患者頭部晃動與繼續出血。嚴密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及呼吸等,詳細記錄。當出現異常時及時告知醫師,采取治療措施。當處于腦出血急性期是患者顱內壓增加,使得患者收縮壓大幅度提升,舒張壓變化不大,這段時間內要重視監測患者體征變化;(2)呼吸道預見性護理。定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內分泌物,避免出現肺部感染,保證呼吸順暢。如果存在嚴重腦出血患者,需要給予氧氣,如果切開氣管需要做好預防感染護理;(3)泌尿系統預見性護理。腦出血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意味著活動量減少,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情況。要對患者尿量嚴密觀察,控制好輸液量與速度,保證基本水分供應避免泌尿系統感染。
1.3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課題研究所得數據分析時,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0.0,保證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2 結果
2.1 治療后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4.0%),對照組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16.0%),組間對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2.2 治療后腦出血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觀察組腦出血患者護理滿意度48(96.0%),對照組腦出血患者護理滿意度42(84.0%)
3 討論
常規護理內容相對隨意,整體缺少系統性與全面性,不利于患者治療與康復。通過引入預見性護理程序,患者從入院開始便依據患者病情短時間內評估并給出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率。預見性護理程序可以讓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制定系統化的護理計劃,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達成提升業務能力的水平。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4.0%),對照組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16.0%);觀察組腦出血患者護理滿意度48(96.0%),對照組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4(88.0%),組間對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總之,腦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預見性護理程序,顯著改善傳統護理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楊苗,趙真.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8(10):57.
邱宏霞.預見性護理程序對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7):248-249.
吳美娟,黃勇.探討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