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芳
摘要:初中生這個群體的健康水平對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并且初中生的健康水平與原生家庭因素也有較大的聯系,家庭關系、家庭氛圍以及家庭理念對學生直接或間接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文章就是生物模式下探究原生家庭對初中生健康的影響及對策,想要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生的身體健康,提高其整體的健康水平。
關鍵詞:原生家庭;初中生物;對健康的影響
前言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提出:并不是說沒有疾病、身體虛弱就是健康,而是人的身體、心理整體呈現的良好狀態(tài)。在生物模式中提倡積極的健康觀,把生物、心理與社會聯系到一起,人的健康需要滿足身體良好、沒有心理與社會存在的問題,初中生在青少年階段影響其健康的因素主要來源于各種心理問題、不良行為導致的身體疾病,影響身體呈現亞健康的狀態(tài)。而原生家庭是出生與成長所在的家庭,經過研究發(fā)現,影響初中生健康的因素需要從原生家庭中尋找,原生家庭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可能是不良行為、焦慮、社恐、無法正確處理情感、不良嗜好等。
一、原生家庭對初中生健康的影響
1.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首先,家庭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可以劃分為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只有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才對人們的健康有益,無污染的空氣、土壤都有助于健康的發(fā)展,相反,有害的環(huán)境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常見受到污染的水源容易引發(fā)傳染病、而霧霾天氣造成人們呼吸系統疾病;社會環(huán)境像城鄉(xiāng)背景、文化、經濟收入、居住等情況,反映了原生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會影響初中生的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其次,家庭觀念。家庭對健康的觀念決定著家庭中的人員使用的健康資源,進而轉移這樣的觀念到后代身上,阻礙學生的健康素養(yǎng),進而產生對學生健康有危害的行為與現象,如人生病卻不看醫(yī)生而選擇使用偏方來治療,一些小毛病去診治是浪費金錢與時間等,有的貧窮地區(qū)還有一些之滯后對身體健康不利的風俗,關系到初中生的身體健康,決定著學生整體的健康水平。
2.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第一,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影響著子女的人格,特別是孩子在幼兒時期,不一樣的親子關系會給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其中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與類型是評價親子關系的重要指標,可以說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類型分別為情感溫暖與慈父慈母的類型,這樣家庭中的初中生心理是最好的狀態(tài),相反如果是冷漠拒絕與嚴父嚴母的家庭,那么初中生的心理肯定是消極的。第二,父母婚姻關系。父母婚姻關系對子女情感與家庭的幸福指數有很大的關系,本身父母關系是較為和諧的,其子女在情感表達上就會敢于付出愛,可假如父母是生硬、冷漠的,其子女不容易與他人建立情感,可能還會有抵觸、反感的情況,主要是初中生在社會進化中有不良的心理就會影響其今后的健康成長,對其有很嚴重的阻礙。第三,家庭氛圍。家庭氛圍不僅僅是說父母的關愛,還有父母與子女的良好互動,這與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經濟狀況與地理位置等有很大關聯,居住的所在地與父母的文化程度、經濟度不錯的家庭氛圍是比較理想的,學生的心理是積極的,有一定的幸福感,很少會出現心理問題,自信很高,較為開朗,有著良好的性格。
3.對不良行為方式的影響
可以說影響初中生身體健康中的不良行為一般都與其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像吸煙、大量飲酒、很少運動導致的肥胖、作息不規(guī)律、過度依賴電子產品以及高鹽高糖等不良習慣,以上的因素都是影響初中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是由于家庭教育給學生普及健康意識不足,導致學生有很嚴重的不良習慣,進而影響其身體健康,降低了學生整體的健康水平。
二、優(yōu)化原生家庭因素提高初中生健康的對策
1.加強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相關政府需要加強衛(wèi)生資源分配以及衛(wèi)生費用的支付調整,提高其重視度,加大投入力度,保證國內各個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家庭具備基本衛(wèi)生資源與健康條件的保證,建立與本地衛(wèi)生制度相符的位置服務機構,設置合理的布局與分工。然后政府還要因地制宜帶動貧困地區(qū)的產業(yè),促進貧困地區(qū)的經濟快速發(fā)展,一定要重視貧富差距過大的影響;特別是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有著很嚴重環(huán)境惡化的現象,政府需要重視衛(wèi)生部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像那些特殊的地區(qū),有著濃厚宗教氛圍的區(qū)域需要積極宣傳科學與佛教知識,進而培養(yǎng)當地的人才,合理運用政府的力量來消化本地不合理的風俗或是對健康不利的習慣等。
2.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只關注其身體與財力,最重要的是以及觀察學生的心理,避免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降低那些對學生成長不利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健康意識;學校方面要針對原生家庭因素采育一定措施,不定時給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進而采取合理的解決辦法,注意那些本身有著心理疾病或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時機給學生進行梳理,及時與其家長進行交流與討論,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的概率,也要及時給家長發(fā)放問卷,清楚家長對學生健康的認知,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3.注重初中生健康素養(yǎng)的提升
想要化解原生家庭給初中生健康帶來的消極影響,不要局限在家庭教育中,還是應該在初中生自身尋找原因。學生在學校期間要重視針對其身體、心理與行為組織健康教育課程,不定期開展健康講座,給學生普及相關的知識,組織相關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yǎng),這樣才能有效的改變原生家庭給學生健康帶來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娜.淺析原生家庭對高職學生教育的影響[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8):20.
[2]鄧秋,楊雪.原生家庭對學生成長心理健康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7,4(4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