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
摘 要:文章從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性、現狀及策略三方面入手,就高職院校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問題展開深入分析與探究。在重要性方面,指出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有助于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在現狀方面,指出課程內容單一、教學手段落后以及活動缺乏創新,是現階段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過程當中的突出問題;在策略方面,提出利用多學科、多手段和多渠道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鑒賞能力;人才培養
注:本文系湖北技能人才培養研究中心項目“藝術素養的培養對提升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20BJN015)研究成果。
藝術鑒賞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審美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體現。藝術鑒賞能力的發展與提升,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與藝術的溝通與交流,還能夠更好地激發自身潛在的藝術創造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在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同樣需要充分關注且有效引導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藝術鑒賞能力、藝術作品和藝術創作共同構成完整的藝術體系。而藝術鑒賞能力,則形成及表現于圍繞藝術作品所進行的感受、理解以及評判等一系列活動之中。可以說,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也直接決定其藝術創造能力的高低,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包括加強其對音樂及美術等各種藝術的鑒賞能力,使其深入感知藝術所帶來的強大感染力,基于強大的藝術感知力及豐富的藝術感受,繼而激發活躍的藝術創作思維,促進學生藝術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發展。
(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新時期,高職院校教育需要融入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大環境之中,著力于全面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其中,便不能忽略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院校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專業的知識,掌握扎實的技能,還要使其得到藝術的熏陶,逐步實現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在健康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的指導下,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而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藝術的視覺享受,也可以使其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尤其是可以豐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實現情感升華。經過長期而不斷的熏陶,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得以提升,能夠從藝術鑒賞之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的同時,還能夠獲得更多的指引。
(三)促進學生職業發展
職業素養由思想、心理、文化、技能、身體等多種素養組合而成,而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有助于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心理素養等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學生學會欣賞、鑒別和評價各種形式藝術作品,具備一定審美能力,學會思考和感受,從而健全人格。由此,可以說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高,有助于為學生今后職業素養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困境
(一)課程內容單一
目前,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大多數或者說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都相繼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是課程內容單一的問題卻較為突出。具體來講,比如很多院校都開設了“音樂鑒賞”“美術鑒賞”“舞蹈鑒賞”等藝術鑒賞能力培養課程,但是由于課時有限,學生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選擇其中一門課程來進行學習,時間久了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審美疲勞,或引發學生的審美單一,因為不同類型的藝術有著不同的特點,也有著不同的審美與教育功能,相互之間是不可替代的。另外,課程內容也存在較為單一的問題,教學的中心內容主要是近代經典中外藝術作品,著重進行作品體裁、歷史背景和具體內涵等基本知識點的介紹。這些內容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手段落后
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去鑒賞藝術,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主動而有效的鑒賞過程當中,實現自身對藝術鑒賞意識與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即由教師完成對藝術作品的播放、講授及鑒賞指導等,教師的“侃侃而談”與學生的“沉默不語”構成鮮明對比。在這種教學情境之下,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自身鑒賞能力始終得不到提升,一旦脫離教師、走出課堂,更是變得匱乏。
(三)活動缺乏創新
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需要依賴于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實現。總體上來講,要將藝術欣賞、藝術評判和藝術創造等活動組合在一起,通過開展豐富活動加強主體審美感受和理解,促使主體產生藝術創作需求。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活動缺乏足夠的創新,大多只是簡單的欣賞類活動,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難以使學生獲得深入的藝術體驗,學生很難深刻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和情感,無法產生藝術創作的欲望,更難以達到藝術鑒賞的培養要求。
三、高職院校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培養策略
(一)豐富藝術鑒賞課程內容
教師可以將多種藝術元素及內容巧妙地融合起來開展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多元藝術的感知。舉例來講,我們可以利用相關影片,比如周杰倫導演的《天臺》,電影元素精彩豐富,融合浪漫、動作、歌舞、特效等多種風格。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教師能夠指導學生對各種藝術作品進行學習和鑒賞,從中汲取精華,繼而提升審美知覺力、敏銳感受力和藝術想象力等,為培養藝術鑒賞能力奠定基礎。
(二)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
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單純依賴教師講解是難以實現的,而是應當創新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舉例來講,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比如在組織學生鑒賞馬奈創作的繪畫作品《吹笛少年》過程當中,可以從互聯網選取一些能夠體現與反映當時法國藝術氛圍的影視資料,以此來幫助學生感知這幅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才氣。
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比如在組織引導學生對中國剪紙藝術進行鑒賞的過程當中,可設置專題活動,搜索我國不同地區的剪紙藝術作品,讓學生感知不同地區的剪紙手法、形象特點等,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和強調互動,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在具體專題教學的框架之下,由各小組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共同完成作品的鑒賞。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會得到培養與提升,而且通過相互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也能夠實現互相啟發,促使學生在藝術鑒賞的同時實現其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當然這樣的學習過程也能夠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能夠在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藝術鑒賞活動形式
藝術鑒賞的活動形式要豐富、多樣,也就是說要在多種多樣的鑒賞活動之中,在豐富多彩的鑒賞內容之中,獲得鑒賞的樂趣,形成鑒賞的能力。具體來講,首先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尤其要借助和發揮校內社團的力量與智慧,促進學生對各種藝術門類的了解并實現鑒賞。比如在音樂鑒賞方面,我們可以組建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不同音樂類型的社團,由校內教師或校外音樂協會人員領導,促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不同形式的音樂的同時,實現對音樂節拍、音高、調式等元素的辨別,敏銳察覺到音樂節奏的變化,體味不同樂曲的情緒變化,領略音樂作品的深刻含義。
其次,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在聯系生活聯系實踐的過程當中,加強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實現鑒賞能力的提升。比如開展社會調查類活動,布置“調查大眾喜歡的電影”的任務,由學生通過街頭采訪的形式,向被訪問者提出“你最喜歡的電影是?你的理由是什么?”或者是“你看過×××這部電影嗎?你認為怎么樣?”等等。參與該類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多聽、多看和多感受來加強對影視藝術功能、審美意識等方面的理解,逐步掌握作品評價和鑒別的方法,提升藝術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職業院校改革浪潮的不斷引領與推動之下,作為職業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職院校,要更新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著重于高素質全面型人才的培養,特別需要加強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偉權,李時,關瑩.藝術鑒賞[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2]陳婭玲,王詩群.藝術素養讀本[M].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15.
[3]許雁翎,胡蘭蘭.高職院校學生藝術素養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7):134-135.
[4]智英斌.如何提高藝術鑒賞能力[J].藝術教育.2014(3):31-32.
作者單位:
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