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濤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地理;復習策略;基礎;能力;習題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20)13—0191—01
學生在學習初中地理時普遍存在成績低、興趣不足、試題能力差、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差、制圖能力差、運用地理知識能力不足、綜合分析能力差、用詞錯誤、書寫潦草、錯別字多等問題。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結合對新課改的理解與認識,從注重基礎掌握、重視能力提高、巧用情景創設、活用習題訓練這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淺顯看法。
一、注重基礎掌握
初中地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新課標的要求,主要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通過考試測驗可以看出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因此,在復習中,一定要把握重難點知識,注重基本知識。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準確掌握概念,從細微處入手,掌握地球的形狀、經緯網地圖的判別、中國的地形、氣候、長江黃河等知識點;引導學生將記憶和練習相結合,互相學習,在了解的基礎上記牢知識點,同時對課本上的相關地圖也要進行描圖、繪制,從而進一步識記地圖,做到心中有圖。
二、重視能力提高
1. 重視讀圖能力。地理閱讀制圖問題涉及范圍廣泛,是考試的必考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能夠讀懂圖、會看圖、會分析圖、活用地圖、知道圖例所表達的意思,并能夠提煉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完整、準確地呈現在試卷上;同時,也要學習繪制經緯網圖、柱狀圖、輪廓地形圖、氣候圖等常見圖形。
2. 重視分析能力。在地理學習中必須學會分析,分析相關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并找出原因,知道各地理要素之間是有聯系有共性的。例如,了解降水的分布特點可聯系到水資源的地域及時間分布、人口的分布,地形地勢會影響河流的流向、水文特征及氣候等。從某地的緯度來看,它可以和太陽的高度及溫度的大小聯系在一起。
3. 重視解題技巧。為了在考試中能盡量不出錯,多得分、得高分,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會讀題、會答題,首先要教會學生讀題、審題、解題、檢查問題;其次要強調,在回答問題時做到字形整潔、邏輯嚴謹、差異明確、用詞準確、答題規范。
三、巧用情景創設
好多學生在考試后總是非常懊惱,該記的知識點都記住了,可是考試時試卷靈活程度比較高,就不知所措,答非所問。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及訓練過程中注重情景的創設。首先,在平時上課中要學會創設相關情景,例如學習中國的民族時,講到獨特的民族風情,可以讓班級的少數民族學生收集本民族獨有的風俗習慣及文化等知識,現場講解;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備課自己當小教師,這樣不僅學生參與度高,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率。在注重課本知識的同時,根據以往考試試卷可以知道在考試中會加入相當多的熱點性問題和鄉土地理知識,如敦煌文博會、蘭新高鐵、一帶一路、2018年1月的月食景觀、巴西奧運會等相關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學業水平測試前應有針對性地對當年的熱點性問題進行整理,并加以訓練,讓學生知道身邊的地理,做到提前準備、提前適應。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考試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活用習題訓練
當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基礎知識,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的時候,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習題訓練,進一步加強鞏固。作為教師,要及時關注相關試題,對歷年來的會考試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找出常考題、易錯題和易考題,確立重難點知識,建立題庫,嘗試自己命題及印制試卷;每次測試后,還要組織分析試卷、分析成績,做好反思,查漏補缺,對學生不懂的和沒有掌握的內容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成績,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個人業務水平和科研教改能力。例如,在2016年初二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前夕,筆者將2014、2015年的全國各地考試試卷做了整理匯編,并根據出題規律做了一套預測模擬試卷。里面就涉及西亞部分知識點,與2016年的會考試題中所考知識點剛好吻合,因而學生輕而易舉地拿到了10分。有一個班地理班級平均分53分(滿分55),取得了優異成績,這樣不僅學生滿意,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加了說服力。
總之,初中地理的教學及復習是相互聯系的過程,二者密不可分。只有上好課,學生才能儲備相關知識,才能有好的成績。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