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玲

摘 要:目前,校企合作辦專業、訂單式培養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對口性。以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對企業而言能針對性培養適應企業發展模式、運作模式的技術型管理型高端后儲力量。文章基于校企合作視角,探討軟件開發課程的改革和創新趨勢,并對該模式下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創新路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校企合作視角;軟件開發;課程改革;創新研究;計算機科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院級教改類課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計算機軟件課程群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9YJ207)階段性成果之一。
一、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種基于多方利益,并且實現了學校、企業、行業和政府的協同支持,是一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多向教育教學模式。校企合作的運作模式見圖1,高等院校是校企合作的主體,學校和企業之間形成聯動的機制,企業為學校某一或某幾個專業學生提供實訓基地,高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技能培訓和理論指導,同時,學校開設某一門課程,都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行業發展前景之上的,并且充分斟酌企業、行業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力量,并予以最直觀、最科學、最有效的教育教學體系。目前在計算機相關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案例屢見不鮮,其為計算機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基礎,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業招徠人才的針對性。校企合作模式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多種模式的合作辦學體系。第一種是“訂單式”的人才培養,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簽訂委培用工協議,實現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在學習計劃完成后,學生可以直接到企業參加工作。第二種是工學交替,這種模式是校企共同籌劃和實施,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在企業參加實習。第三種是教學見習,這種模式在管理類專業教學中比較常見,學生可以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并實際參與相關工作,系統掌握相關知識。第四種是定崗實習,學生在完成計劃課程以后,到企業進行半年以上的實習工作。
二、軟件開發課程的發展現狀
軟件開發是培養軟件工程相關專業人才的專業課程,但是在實際的軟件開發授課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這門課程本身不好學,知識點多并且非常零碎。第二,很多學生沒有相關的學習經驗,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學習,學生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學習難度很高。第三,教師本身教學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基于學生自身基礎不牢固的現狀,教師很難開展拓展教學。第四,軟件開發課程的考核方式古板,并比較依賴于課上學習的考評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學生對實習和項目合作沒有很深的認識,導致實際的教學沒有重視企業實習;第五,課程編排沒有實踐性,教學大綱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沒有太大的聯系,導致學生即便學習了軟件開發這門課程,到企業以后,也是感覺非常陌生,并不容易適應企業的發展步伐和工作基調。
三、校企合作視角下中國高校軟件開發的課程改革實踐
基于校企合作視角,中國高校軟件開發的課程改革方向定性為訂單式校企合作培養,實現企業的需求和學校的人才培養聯系起來,既能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能保證軟件開發相關專業的人才不流失。因此采用校企對接合作辦學的模式,能最大限度提升課程開設的價值,并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
(一)構建全面發展的學生培養計劃,引入現代工程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在學生入學之前,就應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尤其是一些委培校企合作辦學的專業,學校更應當建立完善的學生培養計劃,并在現代化的工程教育新理念的引導下,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崗位的未來發展預測等進行合作專業規劃,建立“1+N”的校企合作機制,一個專業對應多個企業,這些企業形成一個企業群,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升校企合作的廣泛程度。其次,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創業園的優勢,實現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轉型和改革。再次,在新的教育理念模式下,建立現代化的學生培養體系。在德育教育、實踐教育和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的協同引導下,建立一個“德育為先、實踐為重”的教學模式新理念,并重塑學生評價機制,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要有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和品德教育,以打造德、智、技兼備的高端專業化人才。
(二)以校企合作平臺為依托,建立完善的合作育人體系
學校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并且將合作企業的教學資源引入教學系統,靈活結合企業的優勢和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實現系統化合作育人,打造“五位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以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為依托,結合企業的優勢資源,打造實踐課和理論課分步教學的新模式,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針對高等院校教師往往理論性比較強,但是實踐性比較差的現狀,學校教學以理論講課為主,企業的專業軟件開發技術人員擔任實踐課教師。技術開發人員根據企業的發展實際向學生提出研究實踐課題,學生以此開展定向學習。
第二,建立案例聯動教學體系。實踐課上多向學生介紹企業相關的軟件開發知識,如現在企業更傾向于用什么進行開發;在實際的模擬過程中,如果出現系統運行故障,那么從一個企業技術人員的角度,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問題。
第三,與項目結合開展實習實踐。高等院校除了校內模擬和校外參觀,對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學生和相關專業的學生,實行為期不低于3個月的企業實踐,讓學生真正跟著企業中的師傅學習,跟進一個項目,了解項目的運作模式,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四,建立團隊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建立比較完善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小組分工的方式,讓學生養成團隊合作的意識,并建立企業專業人員帶隊,學生學習的合作模式,一組學生分配一個技術人員,系統指導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第五,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考評和評價體系、轉變軟件開發課程評價模式,采用學校理論課教師、校外企業實踐課教師、學生三方評價的考評機制,并提升校外實習和校內項目演練在軟件開發課程考核中的比例,讓學生真正重視軟件開發的實習和企業實踐。
總而言之,現在“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向好,隨著移動上網設備的普及,關于軟件開發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但是目前軟件開發課程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理論和實際聯系性不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刻等問題都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基于現在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學生普遍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弱的問題,采取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動手意識,并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教育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楊鵬.面向“互聯網+”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策略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9):68-69.
[2]丁俊.高等職業院校軟件開發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創新與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7):124-126.
[3]黃河清,陳文.軟件技術專業“校企企”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探索——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2018,17(1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