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沛
摘 要:英語新課標特別指出,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需要重視朗讀,朗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還能讓其在朗讀的環節中獲得整體感知,使其在朗讀教學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學英語教學的基礎要求就是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朗讀意識與興趣,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效率。本文以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朗讀能力為著手點,分析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朗讀教學;指導朗讀
一、小學英語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生對朗讀的意義認識不足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為了應對考試,朗讀的效果遠遠不及“講”與“練”,他們認為,教師要求背誦單詞,而考試中最基本的也是單詞,所以要進行多背多讀,并沒有真正理解朗讀的意義,也影響到了他們參加課堂朗讀活動的自主性。
(二)小學生對自身的朗讀能力缺乏信心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不管課文的基調怎樣,學生都很是漠然,特別體現在齊讀與自由讀的環節中,大部分學生都是一副應付了事的態度。日常朗讀能力不錯的學生只要被老師點名朗讀時,就會表現出缺乏信心的狀態。很多小學生可以流利地朗讀小語篇,但是不會讀重點詞,沒有注重語速變化,使聽眾無法感受到課文中的情感波動。
(三)教師定位不當,素質偏低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引導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師要具備較高的能力,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使用朗讀教學策略的教師,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導致教師朗讀教學能力偏低的原因包含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部分老教師沒有經過專業性的朗讀訓練,缺少與朗讀有關的知識和技巧,無法進行英語朗讀訓練;其次,教師沒有提高自身朗讀能力的意識,對朗讀知識與應用方式的掌握也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再次,缺少整體、系統性的培養,導致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選擇局部與淺顯的朗讀知識來進行教授。
(四)朗讀主體狹窄
朗讀教學面向的應該是全體的學生,不可以只針對朗讀能力強和愛好朗讀的學生。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環節中,教師特別喜歡在課堂中讓朗讀能力優秀的學生進行英語朗讀。這樣反而會打擊到很多學生的積極性,最終造成課堂中出現朗讀能力與英語學習能力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那些學習主動性不佳、目的不明的小學生。
二、培養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英語朗讀教學
教師首先要擺正態度,對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培養有充分的認知。教師開展英語朗讀教學時,首先,需要改變自身的認知,不可以有以往的“唯分是從”的思想。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要處理好英語教學進度與提高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關系。雖然朗讀沒有被劃分到考試的范疇中,但它對于提高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響著小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對此,教師和學生都要在思想上重視英語朗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過程中,要不斷地研究與總結教學方式,同時不斷改進方法并運用到英語朗讀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聽英語類廣播與看英語節目的樂趣,為小學生拓寬學習英語的渠道。
(二)培養學生英語聽說習慣
在課堂中使用優教通播放發音標準的錄音,使學生能夠感知單詞與句子的正確發音,掌握好課文中單詞與句子的語調、節奏以及輕重音,真正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基調,之后進行模仿訓練,并在課堂中學習并掌握知識點。在進行單詞的學習時我會在出示圖片前,說一段有關的英語句子,并以此作為導入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好新的內容,有效提高說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模仿朗讀的習慣
教師可以將每周的英語晨讀時間定為朗讀日,讓學生跟著錄音讀。與此同時,讓學生養成使用手指著單詞讀的良好習慣,通過這種朗讀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學習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大膽地去模仿課文中的句子,不過需要以熟練作為基礎,保障知識的精準性,再讓學生自己說。比如,在學習“This is my …,Its nice.”課文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師在說pencil時,讓全體學生拿著自己的pencil說:“ This is my pencil.”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不斷地學習新句型,在確定了全體學生都能夠說這幾句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說的同時搭配夸張的動作:“This is my pencil- box, Its nice. ”假如看到某一位學生的文具盒非常漂亮,教師可以將文具盒展示給大家看看,并說:“This is my pencil- box, Itsnice. ”說這句話的同時著重要強調“my”,并對文具盒的擁有者說:“看來這個文具盒屬于我的了,不然你為何不反駁!”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他們都對文具盒的擁有者說:“趕緊說,否則被 Miss 唐搶去了。”這時該同學立馬拿回自己的文具盒,并說出:“This is my pencil- box,Its nice.”這個游戲能夠讓學生清晰地說出該句型,還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輕松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找到合適的道具,練習這課中學到的內容,讓學生在仿讀中學習并掌握英語知識。
(四)培養教師的朗讀教學能力
為了提高教師的朗讀教學能力,學校要定期開展朗讀教學培訓。此外,教師也要從自身做起,自主加強自身朗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深入研究,從中總結出適合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可以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與小學生的被動學習及找榜樣的特點適配。對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所產生的焦慮情緒,教師要及時進行疏導。朗讀屬于綜合性強的學習,小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使用鼓勵的方式提高其信心。通過鼓勵與疏導的方式可以提高小學生對英語朗讀學習的信心,對小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也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五)擴大朗讀教學的主體范圍
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擴大朗讀教學的主體范圍,使每一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及展現,從而達到義務教育的目的。教師還要拓展輸入量,開展全面性的閱讀。在學習語言時都要通過大量與重復性的練習才能提高學習效果,英語也是如此。要提高英語的朗讀能力,需要詞匯與知識的積累。所以,教師要將朗讀材料輸入進行豐富化,不管在朗讀課堂或者課后都要為小學生提供優秀的朗讀材料,同時引導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當朗讀的范圍越廣,小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也就越深,進而進一步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因此,小學生需要把廣泛的閱讀和朗讀作為自己課外訓練的必修課之一。
三、結語
英語學習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開展朗讀教學可以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與使用英語朗讀的機會,給小學生提供了寬松與舒適的環境,同時更改了以往英語教學的固定模式,充分發掘并激發了小學生英語學習和朗讀的積極性。對于語言學習者而言,動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朗讀訓練教學中,設置內容豐富的朗讀活動和多樣性的朗讀方式,可以減少英語學習的單調性,與小學生興趣相符,也為研究英語朗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費小蘭.小學英語朗讀教學初探[J].新紀實·學校體音美,2019(008):1.
[2]劉妍.淺析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七),2019.
[3]強聰.讀出英語“味道”——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2019(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