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營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不斷增強,人們在教育上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要求也倡導各個高校的教師在教學觀上實行素質教育。初中是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關鍵時期,歷史課程作為重要的基本課程之一,也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則從初中歷史為基本前提,探討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內容與方法探究,并提出了幾點自己的觀點,希望為相關的初中歷史教育從業者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和價值。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有效指導
素質教育在近幾年的推行下在各個高校之間的進展也如火如荼,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和成長生涯最為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對學生三觀的養成和未來日后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歷史學科對于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知識的提升、愛國思想的培養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應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分析問題以及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日后全面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初中生由于身心和認知程度都處于發展成長時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擾影響,意志力也相對不堅定,認識和接觸一個事物都是依靠自己的興趣驅動使然。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便于教師各項教學計劃的順利推進。初中歷史學科的首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的精神,以至于更有利于推動國家統一、維護國家和諧。此外,由于學生在初中首次接觸歷史學科,對具體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都感到陌生,一開始接觸通常會因為復雜晦澀的歷史理論知識出現許多困難。教師一般采用的是比較傳統的講解方法,借助課件和教材分析理論知識,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知處于被動吸收的狀態,雖然解決了學生歷史學習上知識難點,但是一整節課下來,實則效率低下,教學成果也無所進展。自主學習主要是讓學生自我驅動型學習,不再單純以教師和家長脅迫學習為出發的根本點,而是真正從自身的行動中體現自己對于歷史知識的認知和追求。教師借助學生的好奇心設置多種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提高知識的吸收效率。因此,在如今初中歷史的教育中,學校和教師有必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讓學生通過學習初中歷史的基本理論知識塑造培養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的提升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策略和方法
1.加強學生課前預習,提升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強學生歷史課前的預習,提升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學習雖然難度不高,但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學科,所以需要耗費的功夫和時間比較多,需要掌握的知識更多,為了防止在課堂上出現跟不上老師節奏的問題出現,教師應加強學生課前的自我預習,學生自身也應注重做好課前預習,從而提高在實際課堂上教師教授歷史知識點的效果。例如,在《青銅器與甲骨文》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有目的性的預習,可以對學生布置些預習任務,例如,提出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發展的特點與環境之間的影響關系以及甲骨文發現的基本史實和造字特點的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預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課前對青銅器和甲骨文的大體樣貌外形特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也方便教師在后續的教學中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性教學,可以做到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歷史學習情境,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一個好的教學效果的呈現必然由好的教學情境組成,創設教學情境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對最終教學教過的呈現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僅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影響和作用。也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從而保證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順利完整的進行,是學生培養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從而實現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在《新文化運動》的課程學習中,教師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在教學活動期間充分結合自主性教學,鼓勵學生的自主性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師在進行知識的傳授中,可以向學生提出有深度有層次的問題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這個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巧妙的設置問題:新文化運動的起因是什么?對后來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引導學生自由預習,分析教材內容中所包含的問題的答案,并進行恰當的理解,讓學生隨著課堂教師的講解和深入結合書本知識做出回答。在此期間,不僅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這節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還對學生的自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有了鍛煉和提升,從而有利于實現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目標。
3.調整自主學習的方向,提高歷史學習的高效性
自主學習方式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應用也很廣泛,然而,隨著自主學習的進展,各種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其中比較尖銳的問題就是在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還是會受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在歷史教學中無法做到先學后教的原則進行知識的傳授,由于課堂時間短,要講的知識多,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夠充裕,有些教師甚至連教材中的部分內容講解也囫圇吞棗,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也不夠強,導致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掌控、調整好自主學習的方向,在確定了學習大綱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融合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節歷史課中,在課堂前夕,教師可以率先引導學生明確好這節課所需要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內容,要讓學生了解莊園制度的變化,認識到中世紀晚期是歐洲社會的一個轉型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中世紀西歐的照片圖集以及影像資料了解中世紀晚期農村墾殖運動的發展特點,并讓學生分析歐洲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的主要原因并進行分析,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認知上更為清晰,不僅提高了學生自身的歷史課堂參與度,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性,還能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提高了歷史學習的高效性。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作為學生在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歷史素養的培養和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作為現如今新型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僅與新課程的改革標準相符合,也與當前的時代發展和時代要求相一致,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有效的提升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應加強這種模式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宋佳民.試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9):54.
[2]邵歆喬.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分析[J].魅力中國,2019,(51):107.
[3]陳倩.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5,(10):21,23.
[4]高玉輝.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7):78.
(作者單位:費縣胡陽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