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善
摘 要:針對技工學校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薄弱、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特點,本文基于對技工學校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及職業發展成長性與持續性的塑造,以“一體化”教學模式為基礎,結合企業實踐經驗,探索并運用簡單有效且易掌握的“問答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技工學校 ? ?“一體化”教學 ? ?“問答式教學” ? ?“微任務”
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技工學校畢業生畢業后找工作的起點不比大學生差,甚至更受歡迎。但在實習期后,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卻把技工學校畢業生普遍甩在了身后,且隨著工齡的增長,二者的距離也會拉大。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經過調查研究,筆者得出一個結論:造成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大學生擁有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此,筆者在 “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中,探索出一種能讓技校學生參與度高、能動性強的教學方法——“問答式教學”法。
一、初衷與來源
目前,“一體化”教學是技工學校積極推行的教學改革模式,但不是所有技工學校都具備推行條件。在面對枯燥、煩瑣、概念多、公式多的理論課程時,筆者以“一體化”教學為模型,將教材里的知識點,按照學生最易于接受的順序布局,抽取出來加工成不同的“微任務”,以“微任務”為載體,作為學生的工作任務,讓學生主動思考,學會查資料、找問題,并分工協作。根據各 “微任務”的實際需求,靈活地運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反饋”六步驟或部分步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其常記錄、勤思考的習慣與組織語言、溝通協調的能力。
二、研究與應用
(一)簡單化
1.一筆一本,就是課堂
筆者在“問答式教學”中形成了一種習慣:除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外,書桌上只允許出現兩樣東西:一支筆、一個本。即使查詢,學生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上交手機,或把教材等資料放入抽屜。在作答時,學生只可以看本子上 “自己的話”,嚴禁摘抄或背誦教材原話。
2.手段簡單,走進學生
課堂上筆者常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在空間與他們“親近”,并隨地取材。例如借助教室里的開關、風扇進行操作和演示,以闡述電路的組成與作用。總之,讓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讓學生高度參與,激發其興趣,加深其印象。
(二)靈活化
1.問者需答,答者要問
這是“問答式教學”的重要屬性與內涵所在:“問”與“答”既相互獨立,又互相關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是主體,不僅要思考、作答,還要“發問”,并養成自主性“發問”的習慣。當然“發問”要依據“工作任務”,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要做好引導,并一定要尊重學生、經常鼓勵學生,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讓他們喜歡上教師進而喜歡上學習。
2處處關注,靈活關聯
在加工“微任務”時,教師必須靈活地將“微任務”與學生熟悉的東西密切結合起來,以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的知識,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更方便理解。例如講交流電、直流電時可結合學生熟悉的公路、山路的特點,先讓學生主動思考兩種路的區別,并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記錄、討論。在教師簡單分析課程內容后再讓學生根據討論和聽講重新組織語言,用自己的話對專業知識進行總結、作答。
3.積極組織,靈活表達
筆者一直鼓勵學生要學以致用,把各類知識轉換成自己的東西去消化、吸收,嚴謹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當然,筆者也會引導學生,如用“文”“體”“技”“德”“證”五字代表從業條件的五個方面,而每個字再由學生主動聯想、思考,比如“德”包含個人、社會、職業三個方面,分別是事業心與責任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這樣,學生既可以把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也可以讓知識簡單化、條理化。同時,也可以適當穿插進去德育的要素。
(三)精細化
這種教學方法似乎是很簡單的,教師不用像原來那么辛苦地備課了。其實不然,這種教學實際上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對“精細化加工”方面,教師要狠下工夫。
1.加工“微任務”,務必精細化
在傳統的技工學校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而“問答式教學”則是“微任務”。“微任務”需要教師運用大量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把教材里的知識點抽取出來并加工成不同的“微任務”。如電工基礎這門課程,它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課程,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目錄,一上來就講基本量、講基爾霍夫定律、講戴維南定律,這樣講學生就會發呆、瞌睡且厭學。可見,“問答式教學”不是脫離教材,反而是源于教材、精于教材,將教材里的內容加工成精細化的、以問和答為主要方式的“微工作任務”。
2.設計駕馭,雙向精細
課程設計的精細化及課堂駕馭能力的精細化,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把“微任務”備得精細化,也要把每個“微任務”的過程與環節都設計得“精細化”,還要在駕馭課堂上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微任務”的設計、課堂的設計全部要來源于“問答式教學”的初衷,只有為了學生而設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用。
總之,“問答式”教學要注重教師的精細化、手段的簡單化及方式的靈活化,三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三、效果與總結
截至目前,經筆者的調查和用人單位反饋,無論是課堂效果、教學成效,還是筆者應用“問答式教學”所教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上與大學生之間的差距,都在縮小。也正因如此,筆者才敢于對“問答式教學”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及進一步的探究。
這種方法從根上講,就是以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一切從學生的客觀情況及實際需求出發,將學生的工作任務即“微任務”進行精細化加工,將教學的流程、環節進行精細化設計。同時,教師還要做好預案,以應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況。這種方法在設計上追求精細化,在方式上要求靈活化,而在手段上講究簡單化,在運用上要把握既相互獨立、又互相統一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導演”,不僅要編導好,也要指導好,更要引導好,要千方百計地將問與答的“微任務”加工得精細化,且處處貼近學生自身,讓學生最容易接受,最方便理解。
這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往復與完善的過程。在新時代,技工學校迎來發展的新機遇,也面臨著新挑戰,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但筆者堅信,技工學校只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為學生而創新,那么,不管是采用“問答式教學”,還是采用其他教學方法,都能收到積極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邢臺技師學院.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學習任務選編[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2] 辜東蓮.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學生職業能力測評實證研究 [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3]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電工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
[4] 韓雪濤.零基礎學電工[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濮陽技師學院(原濮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