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柔
摘? ?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作為醫學生入學之初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應用性,要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讓醫學生在新的價值坐標系中準確定位人生目標。結合“基礎”課課程內容,設置“重大疫情的防控與醫學生的價值定位和責任使命”“重大疫情的防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重大疫情的防控中中國精神的體現”“重大疫情的防控與醫學生醫德教育”“重大疫情的防控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專題進行教學,推進高等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關鍵詞: 疫情防控? ?高等醫學院校? ?“基礎”課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醫務工作者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在疫情防控的斗爭面前,全國人民共同戰“疫”,可以說疫情防控是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堂最生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這樣的新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準確對出現問題作出回應,捕捉大學生關注的思想理論熱點問題,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及時有效地在‘如何培養人的問題上深耕厚植,更好地服務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育人目標”[1](116-119)。
一、重大疫情防控融入高等醫學院校“基礎”課的必要性
(一)是增強“基礎”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必然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融入“基礎”課教學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針對性,貫徹落實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的必然要求。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針對性與親和力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當前廣大學生最關心、最感興趣,也是能夠運用所學理論解決的問題,疫情防控中發生的生動案例和鮮活事實,與高等醫學院校“基礎”課涉及的醫學生的價值定位、人生觀的確立、人生價值的選擇、中國精神的弘揚、醫學職業道德的養成等內容密切相關。高等醫學院校“基礎”課要強化問題導向,突出“醫”學特色,體現醫學精神,以醫學生在人生目標、價值選擇、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困惑為主題,及時開展專題教學,講清、講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分析具體事例中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價值共識,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拉回可觸、可感的學生身邊,引導醫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應對與處理問題,正確看待此次疫情,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打造有知識、有溫度、有深度的“金課”。
(二)是進一步明確醫學生價值定位和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
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融入“基礎”課教學是進一步激發醫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的正確思考,明確自身價值定位與歷史使命,鑄就“醫魂”的迫切需要。醫學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人員,其價值定位和責任使命不僅事關個人成長,更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緊密相連,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生的生動案例和鮮活事實,及時答疑解惑,不僅是進一步加強高等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需要,還是培養人民滿意的公共衛生人才的需要。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醫護人員勇挑重擔、勇擔重責,義無反顧地堅守在戰斗的最前線,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務工作者對患者、國家所承擔的神圣職責。及時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通過分析引導、情境激發、理論闡釋等,引導醫學生反思個人的學醫目的、道德觀念,思考個人與社會、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找準自身在社會中的定位,在新的價值坐標系中準確定位健康的價值與醫者使命。
二、重大疫情防控融入高等醫學院校“基礎”課的內容設置
將重大疫情的防控融入“基礎”課教學需要精心設置教學內容,結合“基礎”課課程內容,擬設置“重大疫情的防控與醫學生的價值定位和責任使命”“重大疫情的防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重大疫情的防控中中國精神的體現”“重大疫情的防控與醫學生醫德教育”“重大疫情的防控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專題進行教學,增強“基礎”課的吸引力。具體設置如下:
在“重大疫情的防控與醫學生的價值定位和責任使命”專題,講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和本領,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人人享有健康而奮斗。首先,必須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祖國需要,隨時挺身而出抗擊疫情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以及廣大“90后”“00后”醫護人員的守護為例,引導醫學生明確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能脫離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科學高尚的人生追求,在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其次,還要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從患者救治到心理疏導,從交通管理到物資保障,從科研攻關到信息發布,從精準摸排到基地建設……疫情防控的每一條戰線,都有人在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赴時艱。疫情防控中最美“逆行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很強的先進性、時代性與代表性,凸顯醫生的使命與擔當,以此激勵廣大醫學生謹記醫學之誓言,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做人民滿意的醫務工作者。
在“重大疫情的防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專題,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勝利提供了堅實支撐,主要體現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三個方面。首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特征,也是疫情防控、應對風險的重要法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黨中央迅速建立應對疫情工作的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各項防控措施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迅速有力地得到貫徹落實。黨中央面對重大疫情的明確要求、堅定決心、有力部署,彰顯了我們黨在面對重大風險挑戰時的“主心骨”“定盤星”作用。與此同時,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堅守崗位、靠前指揮,無數黨員沖在一線、勇當先鋒,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力量。其次,“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又一顯著優勢。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啟動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級響應,全國各地軍隊、醫院、高校抽調醫療骨干,各類社會組織、人民團體提供急需物資,醫學領域專家、科研院所研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和藥物,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等防疫救治基地快速建成并投入使用……展示了令世人驚嘆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疫情面前,全國上下步調一致、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都印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再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追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同志曾多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是疫情防控的最高原則。既給各級黨委政府和一線防控人員以有力指導,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系人民的責任擔當,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這場抗擊疫情斗爭中的本色體現,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密碼。
在“重大疫情的防控中中國精神的體現”專題,講清戰勝風險挑戰和矛盾困難,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精神的引領。首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生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體現。疫情面前,安定富強團結的國是無數幸福小家的堅強保障,眾多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工人、各行各業群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頑強意志投身戰“疫”,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最鮮活的案例。其次,中國精神是激勵中華兒女抗擊疫情的強勁動力。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是激發創新創造的精神動力,是取得疫情防控戰“疫”的精神定力。必須用中國精神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以14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后,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涌現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英雄楷模,激勵醫學生將中國精神轉化為青春行動,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人人享有健康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重大疫情的防控與醫學生醫德教育”專題,講清人文性應是醫學的本質屬性。首先,利用重大疫情防控對醫學生進行職業認知教育,正確認識醫德與醫術的關系。以公共衛生領域重大突發事件為切入點,引領學生了解醫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更是一個神圣的職業。醫學生面對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一名好醫生不僅要掌握高超的醫術,更要具備高尚的人格。人文性是醫學的固有屬性,醫德是醫術的保障,唯有在醫德的指引下,利用精湛的醫術才能為病人的健康謀福祉。因此,醫學生要具有更高的職業道德素養,“以人為本”和“學會關懷”是醫學生自我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其次,利用重大疫情防控對醫學生進行職業責任教育,正確認識醫療行業與相對應的責任和風險。新時期,一些公共衛生領域重大突發事件因突然性、未知性、感染性和強致病性,更容易對戰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傷害,對醫務人員的醫德和行為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醫學生而言,政治要強是首要標準,在發生公共衛生領域重大突發事件時,要做到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嚴謹求實,勇于奉獻,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護佑人民的健康。
在“重大疫情的防控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講清強大的法治力量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引導學生努力提高法治素養。首先,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方面統籌推進,是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疫情發生后,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迅速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關于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意見》等,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懲處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阻礙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普法宣傳,為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務,將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工作納入法治化的軌道。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從1989年我國出臺的傳染病防治法到2003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7年突發事件應對法,再到一次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具體的法治實踐和經驗積累,我國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治化進程不斷推進。盡管我國在探索法治實踐的進程中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但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斷推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制度化、規范化,就一定能夠有效化解重大風險,有效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生的生動案例和鮮活事實,與高等醫學院校“基礎”課涉及的醫學生的價值定位、人生觀的確立、人生價值的選擇、醫學職業道德的養成等內容密切相關,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強化問題導向,把握融入重點,突出醫學特色,講清、講透此次疫情防控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朱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課教學要義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