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禮 徐萍
【內容摘要】就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依托于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統一性、多樣性,并在此基礎上樹立科學世界觀和自然觀,以此為價值導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活化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為基礎展開學科教育活動,由教師幫助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來解決學習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將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轉變為生活化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所學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學模式
生物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起的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形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也是高中生物實施新課改的重要方向。將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目標進行貫徹落實的有效途徑就是開展高質量的學科教學活動,高中生物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建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養,早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現狀
在高中生物新課標中做出了明確表示: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要重視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例舉生活事例,進一步實現有機融合教育和生活的目標,促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可以及時聯系生活,并將自身所學靈活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①。然而,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很多教師都不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忽視了引導學生積累、觀察和總結生活實例,以至于備課不完善,教學氛圍沉悶,并不利于構建高效課堂。還有部分教師尚未正確理解生活化教學理念,片面理解其實際內涵,導致在實踐應用時耗費較多時間,延緩教學進度,不能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難以取得理想教學效果。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
1.在教學中明確生活化要求
在教學活動實施之前,教師們普遍會研究教學目標,主要原因在于教學目標是進行各章節教學的核心。因此,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切不可忽視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之前必須做到充分熟悉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進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章的學習內容②。其次,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明確生活化教學。教師在帶領學生正確理解各章節的重點知識時,也是在塑造學生的自然觀、世界觀,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2.課前導入生活化
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扮演好自身引導者的角色,重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計生活化的課前引導,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通過課前引導的生活化,能夠激發學生共鳴,將對于學生來說抽象復雜的知識轉變為簡單易懂的生活常識。學生在思考這些生活問題時,能夠自主探索到更多生物知識,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意識。
例如,在講解“人體內環境與穩態”這一內容時,對于學生來說,內、外環境的概念較為抽象,單純憑借教師的語言講述是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這些概念的。此時,教師就可給學生設計生活化的課前導入環節,依托于初中所學的人體系統和實際生活現象提出問題:“我們在長時間行走以后,腳上會磨出小水泡,它是如何形成的?”“人體和外部的環境是各自封閉還是相互循環的?”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積極思考“水泡”是怎樣形成的,并結合人體日常所攝入的食物和代謝,分析研究人體內環境、外環境的概念與關系。通過這一教學方式的實施,學生學會自主思考、提出假設、證明結論,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不斷培養和提高③。
3.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培育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這個教學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要通過教師長期的、有意識的、系統化的訓練。基于此,高中生物學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堅持對學生進行傳輸和滲透,于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然而,就實際教學情況而言,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沒有貫徹落實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根本原因就在于高中生物知識更加抽象難懂,導致學生很難做出正確理解和掌握。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師密切關注有關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從學生原有的生活經歷入手,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立生活化教學情境,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④。
例如,在講解“環境污染的化學防治”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到的有關生活環境水污染的照片或影像資料。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隨后圍繞教學內容下達學習任務,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環境污染及其解決策略。
4.創新教學方式,培養生命觀念意識
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四個主要組成就包括生命觀念,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各種自然生命現象進行不斷探索的過程,學習這些概念能夠更好促進學生生命觀念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進一步培養其生物核心素養。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觀念,并借助生動形象的生活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和探討有關生命觀念的生活事件,通過簡潔易懂的方式來解讀抽象的生物概念,助力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生命活動的形式,逐步培養其生命觀念意識。
例如,在講解“蛋白質形成過程”這一內容時,學生的理解難度很大,此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手拉手”的游戲,并將“氨基酸”看作人,比喻“脫水”就是拉手久了以后出的汗,拉著手的兩個人就可以看作是“二肽”,因此,“肽鍵數”就等于脫水的“分子數”。以此為例,教師讓學生結合以上內容來自主設計和展示“五肽”的形成過程,并通過不同人數、人員、排列順序表示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造成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起與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5.理論聯系實際,樹立良好社會責任意識
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它不僅是生命科學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生物學在人類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疾病的應對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生物學學科的社會責任通常是指學生基于對生物學知識的了解而參與討論單個或集體事件的責任,并做出科學的解釋和合理的判斷⑤。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探索教科書中的社會責任內容,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對這些內容進行梳理和處理,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熱愛大自然的戶外活動,讓學生體驗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有意識地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習更多新理論,引進生活化教育理念,不斷改進和創新自身教學方式。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實施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采取明確生活化要求、課前導入生活化、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創新生活化教學方式、理論聯系實際,樹立良好社會責任意識等舉措,來幫助學生全面提高生物學習水平,實現有效教學。
【注釋】
① 閆禮. 高中生物實行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86.
② 徐強.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A]. 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期座談會資料匯編[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512-514.
③ 呂海霞. 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66.
④ 黃奎聲.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04):63-64.
⑤ 岳麗霞.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8 (22):105+135.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一般課題《基于“生物核心素養”下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入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 GHB0089。】
(作者單位:甘肅省榆中縣恩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