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珊
[摘 要]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與推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習作教學,讓學生通過閱讀和寫作提高語文文化素養。本文通過創設情境、放飛想象、發現亮點、以評促改等方法,對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措施進行簡單闡述,希望能為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效果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習作教學;有效措施
一、創設情境,找尋心靈的觸動
教學過程僅靠知識的復制與傳遞是不夠的,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展開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情境中伴隨著積極的情感,以此觸動孩子的心靈。
1.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學生在進行文章寫作時,除了要運用優美的語句進行表達,還需要有真實生活的體驗,這樣才能使習作的整體內容更充實。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進行文章寫作時很少能夠將真實的生活體驗通過語言表達描述出來。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文章寫作質量,教師在進行習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生活實際進行仔細觀察,并且認真地體會和感受生活,讓他們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在生活中的感受作為寫作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各項教學拓展活動,改變教學空間,讓僅局限于教室的課堂教學得到改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他們真實地感受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寫作時將自身的真實想法與體驗靈活引用。
2.巧借教材內容,豐富習作表達。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將自身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并且將它們引入到習作表達當中。比如,教師在講解《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等有關昆蟲或其他動物的課文時,讓他們仔細觀察和研究在多媒體設備上放映出來的圖片和視頻,然后認真品讀名家的寫作技巧,最后帶領他們走出教室,在室外觀察各種昆蟲和動物的身體形態及活動方式等。通過觀看多媒體和對室外的實際觀察,學生會對昆蟲或者動物有更多的了解,那么,他們在進行同類文章寫作時,就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放飛想象,構建馳騁自我的天地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1.釋放學生天性,培養創新思維。新課標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注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習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天性,并且加強對學生天性的釋放,培養他們寫作的創新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假設自己是文章的主人公,會采取怎樣的方法去完成任務。那么,學生在假設的過程中,會積極大膽地猜想各種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并且從假設和猜想中提高了自己的創新思維。
2.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拓展寫作思維。為了能夠使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得到有效的促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習作課堂教學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入能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事物融入到習作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接觸和感受不同形式的美,在這些不同形式美的感染和熏陶下,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身審美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北京天安門的課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有關北京天安門的視頻和圖片。在視頻播放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視頻中的景象,指導學生積極大膽地指出視頻中的北京天安門與他們印象中的天安門之間的差距,并且讓他們詳細地對視頻中的建筑物進行描述。學生在進行語言描述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審美能力,還可以提升自身語言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良好的基礎,實現培養學生語文文化素養的目的。
三、發現學生亮點,領悟習作的技巧
閱讀是提高寫作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捕捉作品中的表達亮點,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并學會靈活運用,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1.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技巧。目前大部分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寫作時,都是將自身的真實感受體現在字面表達上,他們往往不能將觀察事物的思考結果引用到寫作當中。大部分小學生經歷的事情以及體驗的感受都是大致相同的,如果他們在進行語文寫作過程中,僅僅是將感受體現在紙面上,那么,他們寫出來的作文寫作形式也是千篇一律。如果小學生的作文寫作一直都無法將觀察事物的思考結果引用其中,那么,他的寫作能力將得不到提高,而且寫作的興趣以及寫作積極性也會受到消極影響。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優秀文章來積累素材,并了解優秀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學生在閱讀優秀文章時,千萬不能走馬觀花式地閱讀,真正有效的閱讀方法是除了對優秀文章中的素材進行積累之外,還要觀察學習甚至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技巧,這樣才能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和寫作素材,從而提高自身文章寫作的效率。
2.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亮點。為了提高學生文章寫作的質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并且閱讀一些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文章,同時指導他們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去體會作者在文章創作時的意圖與背景。比如,在講解《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文章中的一句:“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這句話就是作者采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來描繪秋天里大樹所發出的聲音,通過對文章中的事物擬人化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讓學生體會語句的寫作手法。同時,讓學生仔細回想在課文中除了大樹能夠發出秋的聲音之外,還能聽到哪些有關秋的聲音,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將你所聽到的秋的聲音創作出來,并引導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與討論,在不斷地模仿練習中,學生可以將自身寫作手法進行鞏固和提升,最終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四、以評促改,憑借批改促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批改學生的作文上,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大多都沒有效果。所以,應該讓學生也參與到批改作業中,這樣既能把教師從繁重的作業批改中解放出來,又能讓學生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提高寫作的能力。具體做法:1.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文時,只把學生文中主要的錯誤或是語句不順的地方用符號標記出來,再加上總批。不要在后面打分或者劃分等級。2.對于共同出現的問題在課上進行集體講解,但是個別的錯誤需要因人而異進行講解??梢宰寣W生對文中的不足之處說說自己的修改意見,再做單獨輔導。3.在批改中自己的思維始終是有限的,批改完后,可以通過結對子、互相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從中取長補短,提高寫作水平。4.教師在學生評改完后,再進行第二次評改,采用抽取的方式進行評改,對文章進行客觀的評價,在評價中要少用“不”這個字眼,要多給學生積極的詞語,多加鼓勵,對于不足的地方,要委婉的說出,并說明修改意見。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這種做法也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從實驗的效果上看,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但這其中也存在不足之處。
總而言之,為了滿足新課改提出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仔細地去揣摩優秀文章,并且模仿和學習文章中的優秀語句。我相信,只要教師能堅持下去,一定能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從而寫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家海.小學習作核心素養教學模型的構建[J].語文教學通訊,2016,(z3).
[2]王玉花.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現代語文旬刊,2016,(10).
[3]吳珍梅.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課教學探索[J].吉林教育,2017,(21).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