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 要】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學好物理的基礎,擁有這兩種能力,才能發現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才能善于找出題目的關鍵“詞”,才能將題中相關信息與對應的物理規律“牽線搭橋”,并發現彼此的異同,從而做到“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本文就物理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澄清物理概念,用準物理規律,記憶物理知識幾個方面作一些闡述。
【關鍵詞】教學實踐;比較思維;方法
一、運用類比和對比,辨別似是而非的概念
物理學中有許多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地方,如速度和加速度,電阻和電容,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等,中職學校有些學生不善于記憶,容易混淆。若采用比較記憶的思維方法,問題可以變得簡單很多。
例1:講電容的概念時,可以將電容器類比于水杯。對某一確定的電容器,若板間電壓U越大,則所儲存的電荷量Q就越多,而比值不變,這個比值反映了電容器儲存電荷的本領大小,由電容器本身決定;對某一確定的水杯,若倒入的水越多,即高度H越大,則所裝水的體積V越大,水杯的容積反映了杯子容納水的本領大小,由水杯本身決定。借此引出電容的概念和定義式C=,學生就容易接受些,且不易忘記。
例2:講速度與加速度時,學生不容易區分這兩個概念,總有學生認為速度V越大,其加速度a就越大;或是速度變化量ΔV越大,加速度a越大。實際上,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是反映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a=,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變化率。速度大,速度變化量ΔV不一定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速度變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加速度 a與速度V和速度變化量ΔV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量值關系。
例3:在講動量與動能的關系時,總有學生誤認為:兩個物體如果動能相同,則動量一定相同,動量變了則動能一定變。事實上,動量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當某一物體僅有速度方向變了而大小沒變時,其動量是變了的;而物體的動能是標量,只考慮速度大小不考慮速度方向。
像這樣類似的概念還有速度和速度變化量及速度變化率,動量及動量變化量、動量變化率等。要區分這些相近的物理概念,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比較,如判斷它是標量或矢量,是狀態量或過程量,它在物理中的具體作用、地位是什么,通過比較加深理解。
二、運用類比和對比,記憶物理知識
有比較就有鑒別,有比較印象才會深刻。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通過類比和對比來記憶物理知識,可以達到舉一反三,強化記憶的效果。
例1:在分析力和運動的關系時,根據加速度a、速度v是否共線,把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根據加速度a大小和方向是否恒定不變,直線和曲線運動又都可分為勻變速和非勻變速兩種。像“自由落體運動”和“平拋運動”就分別是重力作用下a=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則是非勻變速曲線運動,因為加速度方向在不斷變化。
例2:分析靜電力做功問題時,抓住與路徑無關的特點啟發學生與重力做功進行類比,重力做功會引起重力勢能的變化,所以學生容易想到靜電力做功必然引起某種能量變化。地球表面的物體處在重力場中都有重力勢能,這種勢能具有相對性和系統性。類似電場中的電荷應該具有電勢能,其大小也應具有相對性,靜電力做功會引起電勢能的變化。這種關系同樣可以類比分子力做功與分子勢能的變化等。
例3:在講電源在電路中的作用時,可將電源的作用與抽水機類比。現用一根水管將有一定高度差的A、B水池(A的水位較高,B的水位較低)的水面連起來,水在重力作用下從高往低處流,直至A、B水池液面相平,過程中會有一個短時的水流,要讓水管中有持續的水流,即要保持A、B水池中的高度差,就需要用抽水機將流入B池中的水不斷地抽到A池,這個抽水機的作用就相當于電源在電路中的用途。這樣類比,對初學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
三、運用類比和對比,準確把握物理規律
要準確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就應把對應的物理定理、定律所研究對象的成立條件、適用范圍、解題步驟等問題進行比較、區別。
例1: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都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它們都是對單個物體而言,均需對研究對象(單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都是重在抓物體的初、末兩狀態進行分析的,但也存在不同之處。動能定理是力對空間的積累,它討論的是合外力所做的功與物體初、末動能變化的關系,它是一個標量式,不管速度方向,與路徑無關,不管是直線還是曲線,也不管是恒力還是變力,是一個力做功還是多個力做功;而動量定理是矢量計算式,是力對時間的積累,討論的是合外力的沖量與物體動量變化的關系,與速度的大小、方向都有關。明白二者的異同,就能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的方法,列式計算。
例2:對于洛倫茲力和電場力做功的問題。洛倫茲力和電場力,都是磁場對電荷的作用力。由于靜止的電荷只能產生電場,而運動電荷既能產生電場又能產生磁場,洛倫茲力的對象是運動電荷,不是靜止電荷。電荷在電場中某點受到的電場力為零時,該點的電場強度一定為0,但運動電荷若受到的洛倫茲力為零時,該點的磁感應強度不一定為0。運動電荷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速度方向不斷變化,大小不變,洛倫茲力與運動方向垂直,不做功;而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其速度方向和大小均可變化,在電場中移動電荷時電場力是做功的。
四、運用類比和對比,拓展思路
例1:渡河問題中,對于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即船在水中,船對水的速度,很多學生不理解,采用類比方法則能很形象地說明問題。假想水面是一塊以流速順流而下的大木板,人在木板上行走,類比船在水中劃行。當人垂直河岸在木板上步行到對岸時,同時也會隨木板向下游流過一段位移;與船頭垂直河岸劃行同時隨水流向下游的速度都一樣,即不管大木板流不流動,在上面動的人對板的速度是一樣的。這樣類比,可以使問題更具體易懂,學生也會感到茅塞頓開。
例2:對于圖像問題。如s-t圖像,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位移時,斜率則表示速度;相交則表示相遇,即位移相同;與橫軸交叉,則表示方向改變;而對于v-t圖像,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速度時,斜率則表示加速度,圖線和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有正負),相交表示速度相同;與橫軸相交表示速度反向。另如,將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運動類比平拋運動,二者都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只是加速度的提供者不同,二者都可以分解為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直線運動兩個運動來處理。
巧妙、恰當地運用比較思維來理解物理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指導學生如何作比較,比較什么。
【參考文獻】
[1]胡亦民.“比較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師,2005(8)
[2]楊雨龍.類比思維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
[3]朱建武.淺談比較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師,2011(8)
[4]張磊.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培養[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3)
[5]王安挺.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湖南輕工高級技工學校,湖南? 株洲? 4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