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云
【摘 要】小學語文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針對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方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部編版;問題;生活化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教學不能獨立存在于生活之外,語文教學課程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映與升華。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學生形成語文素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讀書、識字的能力,也要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生活中,能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各種有趣的話題,進而在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語文學習不僅在于幫助學生理解現有的知識,還需要實現學生對人生的基本認知。學習都是基于生活的,學生需要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樣才能深刻體會到學習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情緒管理不到位
低年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控力比較差,對學習充滿好奇心,但卻很難做到認真聽課,上課非常容易走神。安靜地坐一節課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學生的小動作也很多,教師整頓完紀律,學生一會兒就坐得東倒西歪了。教師一節課需要反復強調課堂紀律。教師如果沒有絕對的耐心,沒有特別合適的指導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的情緒極容易失控。
(二)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偏弱
不少學生存在口語表達能力偏弱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并不善于和其他同學交流,不少學生會出現自卑、畏懼、怯懦的情緒。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表達不清楚,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更不必說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三)學生生活與學習脫節
在實際生活與學習中,學生會習慣性地將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脫離。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坐在教室里聽教師講課,學習書本上的一些知識和文字。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還要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生活上,學生喜歡成群結隊在一起玩耍,討論身邊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自己看到的一部動畫片或是自己喜歡的衣服。在學生眼中,課堂與生活是完全脫節的。
二、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只有在小學一二年級掌握基礎的內容才能更好地完成后續的學習任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清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引領者。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安靜地坐著上課聽。二者之間缺乏交流,學生不能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教師覺得學生不認真學習。教師要隨著時代的要求,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把學習的過程歸還給學生,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講授新知識。比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漢語拼音“a”“o”“e”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出一些基本的兒歌:小企鵝,美滋滋,游泳穿件黑褂子;出門忘了系扣子,露出白白大肚子。播放這首兒歌時同時播放一些輕快的音樂,讓學生習慣這樣簡單輕快的課堂氛圍。其次,教師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完全的認識這些個漢字呢?那就要學習漢語拼音,只有學會這了這些,才能看書識字。又如:學習字母“j”“q”“x”時,教師利用PPT展示給學生圖畫,圖畫中包括一只雞,一個西瓜,小孩手里拿著很多的氣球。首先,借助生活情景初步幫助學生了解字母的音和形。教師示范朗讀字母的發音,學生之間進行練習。同時利用兒歌幫助學生進行鞏固練習,七個氣球qqq,母雞捉蟲jjj,切個西瓜xxx。除了發音,就是書寫的問題。學生需要知道四線三格,這個需要教師講解,教師寫下這三個字母標準的寫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學習基礎知識不必太著急,需要學生慢慢地理解和消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礎,對日后的學習很有幫助。
(二)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和豐富的哲理。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簡單的故事或事件,利用生活中的事件豐富課堂容量,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創建高效的課堂。舉例來說,《曹沖稱象》這個故事非常經典,教師要求學生閱讀一遍課文之后,除了掌握基本的生字生詞之外,還可以要求學生簡述一遍基本的故事內容。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大家發揮一下自己智慧,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給人的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解決一些困難,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想辦法,如:新衣服破了個洞,怎么辦?可以縫一朵小花來裝飾。又如:不小心把水灑地上了,怎么辦?可以順便拖個地,讓家里變得更干凈。在講解《田家四季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見到的四季景色,這就給了學生鍛煉的機會,在口語交際練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生活中的四季是客觀存在的,學生對四季有不同的感悟,“我喜歡春天,春天暖和,花都開了,樹葉綠了”“我喜歡夏天,夏天的冰淇淋特別好吃”“我喜歡秋天,秋天沒有夏天那么熱,也沒有冬天那么冷”“我喜歡冬天,冬天下雪了就可以推雪人,去年我去東北玩,在雪地里和爸爸媽媽堆了一個大雪人,好開心!”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在不斷的練習中慢慢提高,所以教師完全可以把學生學到的內容與生活進行有效連接。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引導者,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質量的好壞。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雖然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世界的目光。教師要做到的不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懂得學習,更懂得關愛自己。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更好、更先進的教學方法,時刻關心學生的發展動態,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師還要向身邊的同事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每個教師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也會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勉之,教師應學習別人的長處,改善自身的問題。最后。教師還要向書本學習,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教育的專業課程,接受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多思考如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總而言之,教師要做一個學習者、思考者、踐行者。
三、結束語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學生要面對的更大的舞臺。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語文課程不僅是基礎學科,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更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當今時代的教育是通識教育,無論是學生還是基本的社會環境早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在實際教學中踐行下去。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教育資源,教師不斷地加以利用,學生就能發現生活的美好。生活中處處蘊含著大量的知識,很多小故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只有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了,學習的興趣才會增強。生活化的教育本身就是把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從生活再次走向學習。小學生是祖國燦爛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教師作為園丁不但要精心培育這些花朵,給予辛勤的汗水,還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扎根,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水分,實現自己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劉一凡.小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培養與體系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25(1):56-58
[2]杜天翔.小學語文教學生活中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周刊研究,2019(1):46-52
[3]陳一航.小學語文教學生活中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研究,2018(1):46-52
(廣州市花都區圓玄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