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丹
摘 要:“核心素養”已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靈魂,而教師作為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教師能力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新課改的成敗。本文試圖探討教師必須具備的一些能力素養,以期為今后教師素養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能力素養
一、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這一概念。2016年正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明確指出了未來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素養體系。繼而影響到課標修訂、課程建設等諸多方面,也成為了新課改的創新點,依據“核心素養”,更加凸顯“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我國教育改革進入了“3.0時代”。
二、教師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象是學生,主體卻是教師。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踐行者,肩負著歷史使命、時代的重任。所謂“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師的能力素養必將影響核心素養的落地,決定未來教育的質量。
三、中職語文教師肩負的責任及自身存在的不足
中職生是初中畢業后接受職業教育的特殊群體,學生尚未成年,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不成熟,在認知世界、建構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中,更離不開教師的教育與引導。同時,相比高中生、大學生而言,他們較早地踏入社會、進入職場,角色跨度較大,職業教育就更應該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出發培養中職生的核心素養。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幫助中職生順利進入社會的基本支撐,因此,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習慣良好的中職生,中職語文教師的能力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以往中職教育不被重視,加上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導致大部分中職教師沒有職業歸屬感、成就感,對職業教育熱情不足,對語文學科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核心素養不甚了解,教學能力有待提高與突破,自我反思與學習能力不強等,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不斷改變與提升自我,才能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四、中職語文教師必備的能力素養
(一)政治素養
“責任擔當”是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并分解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三個基本點。關于“國家認同”,即要求學生具有愛國愛黨的意識和行動,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職語文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四版)第一單元中就選入了《我愛你,中國》,就是這一思想的鮮明體現。
學生尚有如此要求,教師就更應該具備這樣的政治素養,因為教師個人的內心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等均會對學生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影響學生對社會現象的判斷、思考。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教師是教育不出具有偉大抱負和國際視野的學生。因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
(二)道德素養
師德、師風、師魂是教育的根基。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必將承擔對學生進行德美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角色充滿敬畏,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三)語文素養
“人文底蘊”是學生核心素養之首,可見,針對語文學科,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倪文錦教授更是提出了“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發現與鑒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四大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那么,作為一名語文學科的教師必須豐厚自己的語文素養,首先就要從以下幾方面錘煉自己,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引領學生素養的提升。
1、教師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只對學生提要求,教師更要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給學生樹立楷模,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教師較好的口才與文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表達與交流”部分,這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文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展現自身的語言魅力,能夠條理清晰、準確表達、妙語連珠的老師一定對學生有著不可言喻的影響。
其次,語文教師還需要一定的課堂教學能力,比如分析瑪蒂爾德的形象時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思辨;分析周樸園對魯侍萍的“虛情假意”時讓學生展開討論,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講解琵琶女精湛的彈奏技藝時,通過仿寫,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通過編演舞蹈《琵琶行》感受中華詩詞的藝術魅力,弘揚民族文化。
(四)創新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一切變革的先導,想要學生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理念,積極主動地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明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以及實現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五)信息素養
“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更加多元化,教師也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能力的培養者。因此,教師要學會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相融合,整合教學資源,能夠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如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開展多樣化的師生互動,能夠制作簡單的微課,讓課堂教學更豐富更有趣。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尤其是學科核心素養的明確,為今后的教育與教師發展指明了方向,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才能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荔,高陸,馮曉超,劉婷婷,張婧.信息化背景下中學教師核心素養及發展途徑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
[2]王慧霞,趙麗霞.核心素養教育呼喚教師的價值素養[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
[3]彭召軍.中職語文落實核心素養的兩點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9.
[4]閆穎.芻議核心素養時代的美術教師[J].藝術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