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輝
【摘要】兒童文學是針對少年兒童而創立的文學形式,它的種類繁多,有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兒童歌謠等,它對小學生學習文字、積累詞句、增強語感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對小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學習引導,以此來提高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 教學關系 結合途徑
一、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
首先,兒童文學為語文教學活動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加強對兒童文學的研究,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也將加強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對促進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偉大的意義。
其次,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許多兒童文學作品都被納入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據的比例不斷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慢慢地體現出來了。
第三,教師能夠通過兒童文學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和延伸,使學生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塑造良好品德習慣,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二、兒童文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課文的編排還是以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為主,尤其是低年級,兒童文學以它特有的情節簡單、想象力豐富、富有童趣的特點而吸引著小學生,讓小學生在滿足自己閱讀興趣的同時,還具有更多的意義。
1.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從幼兒時期就與兒童文學密不可分,嘴里唱的童謠,耳朵里聽的故事,眼睛里看到的影視劇,無一不和兒童文學有關。可以說,他們就是在兒童文學中“泡”大的。由于小學生與閱讀兒童文學類的文章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科學引導小學生好好學習這些文章,并引導他們在課外好好閱讀這類書籍,讓小學生在課內外閱讀的同時,能漸漸地喜歡上我們的語文課,以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學習《比尾巴》一文,這篇文章就是以童謠的形式出現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也特別愛讀。在朗讀這首童謠時,可以啟發學生按照文章的樣式說話,如“誰的尾巴長?猴子的尾巴長。誰的樣子最可愛?兔子的樣子最可愛?!边@樣可以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激情,而愛上語文課。
2.提高想象力和審美情趣。兒童文學的內容特別單純,故事情節的設計非常有趣,語言簡潔明了,故事塑造的形象很生動形象,主題突出,和小學生的生活非常接近,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尤其是故事的內容想象力太豐富了,在孩子的世界里,自然萬物都可以開口說話,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故事以教育性強,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從這些兒童文學中傳達出的內容都是正能量。通過學習這類文章,不但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感,還可以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3.促進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很多的語言他們會從喜歡的事物中來學習。比如,他們??吹目ㄍㄓ耙晞。麄兂Wx的故事書,他們都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語言。所以,我們要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課堂內外好好引導小學生來閱讀兒童文學類文章,通過閱讀來提高他們的語感及語言表達能力,以促進其口語交際能力及寫作能力的提升。如學習《烏鴉喝水》一文,在課堂拓展訓練環節,可以讓小學生想象,烏鴉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喝到水,把自己想象到的寫下來。這樣做,不但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寫作的興趣,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兒童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一般來說,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可分為兒童詩歌、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多個類別,對于不同的體裁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差異,這樣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比如,學習《小貓釣魚》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相關動畫視頻讓學生觀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看完視頻后對學生提問,如“小貓釣了幾次魚?為什么最后一條都沒釣到?”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發言中,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選擇合適的兒童文學刊物培養兒童的讀書興趣。為了能夠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們一定要嚴謹地選擇適合的兒童文學刊物編入小學教育中。如果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的話,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課前,教師一定要認真備課,將兒童文學融入到語文教學內容中,在講課過程中,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將故事情節和人物精神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3.從文體特征出發來進行教學。要清楚兒童文體的特色,它的結構組成部分和分類情況,等等。由于這一階段的主要對象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文體系統的構成與成人文學之間存在著差距。其主要包含兒歌、故事以及小說等。教師要掌握好不同文體之間的特點,明確其存在著的區別。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兒童文學中形式、語言以及風格等方面有著一定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抓準其側重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