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凱 杜江 周偉 李海明
摘? 要:近年來重慶地區在高校國防教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集中展現了域內高校國防教育的組織情況、研究水平、教改思路,但存在基礎研究薄弱、研究方向分散、軍民融合不夠等問題,今后應針對性加強域內高校國防教育和研究工作。
關鍵詞:重慶;高校;國防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2-0184-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hongqing area has made certain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research, which concentratedly displays the organization, research level,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dea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weak basic research, scattered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nsufficient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should be targeted to strengthenin the future.
Keywords: Chongq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research
一、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研究主要內容
(一)關于高校國防教育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
國防教育基礎理論包括國防教育學科定位、研究對象、現實意義、作用價值等基本問題。近年來,域內每年平均僅有1篇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刊發。例如邸玉娜認為在高職院校開展國防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高職生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水平。[1]高瑞娟指出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對于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高民族國防意識、端正大學生價值取向、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姜春英認為中國當前所處安全環境的復雜性、敏感性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加速推進的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在對象、內容、組織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加強高校國防教育。[3]鄒姍、譚曉玲則分別探討了國防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和高職專科學校大學生素質培養中的作用。[4-5]應該說,這些研究都初步涉及了國防教育在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現實意義和作用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使大家提高了對國防教育的重視。
(二)關于高校國防教育改革對策性措施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占了相關成果的半壁江山,也是當前重慶地區研究者們關注的國防教育主要領域。研究者們分別對高校國防教育現實情況、教學內容、課程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等進行了宏觀和微觀的探討。如:《從系統論看<國防教育法>的貫徹落實》[6]《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開設軍事課的思考》[7]《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現狀分析與發展研究》[8]《獨立學院國防教育現狀及對策》[9]等。
關于國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問題,域內研究者既有關于對相關制度機制的綜合性分析和反思,如凌世聯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管理機制建設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回顧,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反思。[10]也有針對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制度機制問題,提出措施建議,如劉蓉、羅宇認為當前國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應當借鑒全國先進地區經驗,構建省級“高校國防教育協會”,以期促進高校國防教育工作更快發展。[11]朱華光從必然性和必要性出發,提出建立和完善高度統一的高校國防教育領導體制、建立和完善運轉順暢的高校國防教育運行機制、創建良好的國防教育校園文化環境保障機制等多個方面,構建中國特色高校國防教育體系的具體措施。[12]秦榮廷從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愛國意識;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素質,配備專業隊伍;建立評估機制,達到育人目的四個方面入手,著重分析了如何建構以培塑愛國主義情懷為核心價值的國防教育體系。[13]黃警秋站在理工院校的角度,明確了理工院校國防教育的定位,同時,從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出發,提出改革理工院校高校國防教育的設想與措施。[14]這些研究,既有從頂層設計和領導體制的思考,也有從統籌協調和具體落實中的舉措,總體而言可操作性、可執行性都比較強。
關于國防教育課程改革問題研究,重慶地區高校的研究者們主要集中于對學生軍訓模式或軍事方式的革新探索,但對軍事理論課改革研究較少。宋莉、鄭添華認為軍訓集中體現了高校國防教育核心任務,并運用強化理論,結合雙因子理論和三因素模式等方法對高校國防教育任務進行了分解。同時,提出了以軍訓連隊為載體的高校國防教育教學體系。[15]樊少華、宋鈺靜結合在高校組織大學生軍訓的實踐和體會,提出對高校學生軍訓后期應當從抓思想、抓學風、抓安全、抓日常等四個方面進行管理模式創新。[16]劉君認為國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課又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具有其他學科和教育方式無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因此,針對高校國防教育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軍事課要貼近實際、處處創新、靈活多樣的具體方法。[17]趙鋒深入分析了當前軍事理論課定位不準、教學內容枯燥、考核方式不合理、力量投入不足等現實問題,提出要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理論教學理念、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以期達到軍事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互融互進。[18]而重慶地區的原重慶通信學院仵征與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張建東等在高校本科生開展國防教育的基礎上,共同提出了地方大學開設軍事學研究生教育的建議。[19]總體而言,相關研究大多基于教學實踐或訓練實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個別成果運用了當前教育學的新理論和新思想,有一定借鑒和參考價值。
(三)關于高校國防教育與其他課程融合的研究
課程融合研究是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研究者們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德育、美育課等的融合等問題。胡標輝、康波依據國防教育的基本內容和施教原則,針對性提出了高校國防教育應與“兩課”教育、與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與大學體育和體能達標、與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與學生第二課堂及素質拓展活動相互融合的具體辦法和舉措。[20]而張炬、姜榮、張正明、郭惠琴則就推進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以及二者資源的整合分別進行了深入探討。[21-22]何秋榮、李坤從完善管理育人、拓展實踐教育、重視校園文化、開拓網絡德育、開發咨詢教育五個方面探討了高校國防教育與大學生德育工作的融合途徑的途徑,并提出了實際的舉措。[23]彭毅認為高校國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與此相對,素質教育則為國防教育實施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二者關系,有益于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在具體實踐中的統一。[24]域內高校專職從事國防教育人員較少,軍訓科目依托駐渝部隊開展,其余軍事理論課與日常國防教育都是依靠“兩課”老師或輔導員組織,因此域內高校較多關注國防教育與其他課程的融合問題。
此外,自2011年以來,重慶市教委每年的教改課題中,有且僅有兩項關于高校國防教育的課題,分別是2014年立項、2016年結題的《“強軍夢”統領下的高校國防教育模式創新與改革研究》和2018年立項的重點課題《軍民融合視域下重慶高校國防教育運行機制及課程體系創新發展研究》。域內出版社并無高校國防教育相關專著或教材公開發行,而域內相關雜志近年來共發表全國各地有關高校國防教育的科研文章10篇,除1篇涉及民國時期國防教育史研究[25],其余9篇都是國防教育現狀分析及改革對策研究。
二、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研究現狀特點
從域內高校國防教育研究情況分析,這方面的研究還是一個相對不成熟的領域:一是學術成果發表的期刊級別相對較低,域內研究者撰寫的所有成果未有一篇在核心期刊刊發,說明地區內高校國防教育研究成果水平還有待提高;二是域內研究者多為講師、助教,或者從事該領域學習的研究生,說明域內研究者層次還有待提高。三是域內研究成果分布極其分散,除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姜春英擁有1個高校國防教育領域的重慶市重點課題和5篇相關研究文章,重慶交通大學劉君擁有2篇研究成果外,其余研究成果分數不同研究者,說明域內大多數研究者并不重視高校國防教育研究,未作為個人主要研究領域。同時,具體分析研究成果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共性問題探討多,個性案例分析少。現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對高校國防教育共性問題的探討,對個案分析較少。自2010年以來,域內研究者共有49篇相關領域成果刊發,2個市級(即省部級)研究課題立項,其中個案研究成果僅4篇,無個案研究立項課題。
(二)對策措施研究多,基礎研究涉及少。就國防教育研究內容分類而言,域內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高校國防教育制度機制改革、課程內容設置、與其他課程融合等3個方面的對策性探討或經驗性交流,對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定位、本質特征、作用地位、教育規律等基礎性問題研究偏少。
(三)地方高校成果多,軍隊系統關注少。重慶地區國防教育研究成果絕大部分來源于地方高校研究者,軍隊系統對高校國防教育研究較少,一是除基本的軍訓工作外,軍隊系統承擔高校國防教育任務少,二是軍民深度融合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子還沒有完全走開。
三、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研究現狀反思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重要途徑,而高校作為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不僅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也肩負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和國防能力的使命。目前,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研究受關注程度、科研成果質量、研究者層次水平等總體不高,對域內高校開展國防教育質量和效果的落實有一定影響,需要給予高度關注、足夠支持甚至政策性傾斜。
(一)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從成果結論倒推,近年來,重慶地區國防教育研究幾乎處于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的境地。相關領域的科研學術著作問世不多,年均刊發文章僅有6篇(包括重慶地區雜志刊發的域外作者有關文章),近年來更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有關專著、課題寥寥無幾,僅有的研究成果集中于普遍問題或共性問題的對策性研究,關于域內高校國防教育的個性問題研究不多,關于高校國防教育制度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建設等基礎性研究和戰略性意見亦少見。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的發展。
(二)師資建設有待加強。當前,高校國防教育的基礎性研究已經在全國逐步展開,產生了劉玉清、吳溫暖等一批高校國防教育專家,引領一地學術發展,匯聚一區人才資源,助推一省教育改革。當前,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的專職人員不多,多數學校都是由“兩課”老師或輔導員兼職做國防教育工作,域內缺少名師、專家或引領性人才,整個地區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人才建設呈現塌陷狀態,情況令人堪憂。伴隨新《普通高校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印發,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標準提高,各種要求前所未有。落實《大綱》重慶地區各高校明顯提出困難較多,尤其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急需引起高度重視。
(三)軍民融合應當重視。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就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旗幟鮮明地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時代命題。新《大綱》明確提出“軍隊應完善派遣軍官制度,按計劃派出承訓力量,軍地雙方共同完成軍事課教學任務。”當前,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研究成果多出自地方高校,駐渝部隊單位在高校國防教育研究上關注較少,成果不多。同時,除每年高校的軍事訓練以外,駐渝部隊單位因各方面原因,參與域內高校國防教育深度和力度都不足。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在重慶地區高校國防教育領域還未完全推開。
參考文獻:
[1]邸玉娜.高職院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J].教育教學論壇,2012(21):174-176.
[2]高瑞娟.國防教育在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價值新探[J].滄桑,2010(06):119-120.
[3]姜春英.論在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的必要性[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0):21-26.
[4]鄒姍.國防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9(02):119-120.
[5]譚曉玲.國防教育在高職專科學校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16.
[6]蒲奕.從系統論看《國防教育法》的貫徹落實[J].決策管理,2010(10):36.
[7]郭忠祿.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開設軍事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7):34-35.
[8]吳忠祿,吳友華.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現狀分析與發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04):147-149.
[9]周藝.獨立學院國防教育現狀及對策[J].高教研究,2012(24):18-19.
[10]凌世聯.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管理機制建設的回顧與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12):8-9.
[11]劉蓉,羅宇.構建省級“高校國防教育協會”的戰略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7):42-43.
[12]朱華光.關于構建中國特色高校國防教育體系的分析[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3(09):46-50.
[13]秦榮廷.構建、超越與實現——從愛國主義情懷視角審視高校國防教育的價值嬗變[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9):119-121.
[14]黃警秋.創新能力培養向下的理工院校國防教育改革與發展[J].當代教育科學,2013(9):42-43.
[15]宋莉,鄭添華.基于強化理論的高校軍訓連隊教育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2015(01):155-156.
[16]樊少華,宋鈺靜.高校大學生軍訓后期管理模式研究[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2(02):63-64.
[17]劉君.普通高校提升軍事課教學質量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120-121.
[18]趙鋒.高校學生軍訓理論與實踐訓練互融互進關系探討[J].價值工程,2010(19):206-207.
[19]張建東,張法軍,仵征.地方大學開設軍事學研究生教育問題研究[J].國防,2014(08):47-50.
[20]胡標輝,康波.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與其他課程融合與互補的探索[J].中國城市經濟,2010(09):214-215.
[21]張炬,姜榮.大學生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探索[J].科技信息,2011(21):226.
[22]張正明,郭惠琴.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探究[J].重慶與世界,2014(05):89-91.
[23]何秋榮,李坤.大學生國防教育與德育有機融合的途徑探析[J].赤子,2014(02):50.
[24]彭毅.淺析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J].黑河學刊,2012(07):134-135.
[25]曹關群.鲇魚之宴——民國“黃金十年”(1927-1937)學校國防教育管窺[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01):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