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華
摘? 要:選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學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文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近年來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教學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學基本條件明顯改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更加完善。部分高校也存在質量主體意識不強,內部質量保障建設的系統性有待提高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共識等問題。加強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應注重以文化為內核促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教師為主體推進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學生為中心”改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關鍵詞: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2-0187-03
Abstract: The tex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of 31 ordinar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or the 2015-2016 academic year was selected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teaching center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the basic teaching condition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more perfected.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quality subject consciousnes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ith culture as the co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ith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一、概述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為確保并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而建立的集目標、資源、管理和運行于一身的一整套系統,一般分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建構和實施主體是政府或者社會第三方機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構和實施主體則是高校自身[1]。強化高校的主體地位和質量意識,加強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整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也是全面提高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本研究選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學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①的文本,涵蓋綜合、理工、師范、語言、財經、農業等不同類型,通過對這些報告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加強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成效
近年來,高校加強內涵建設,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不斷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一)教學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強化質量意識,是高校加強內部質量保障建設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從所考察的高校報告來看,各校都非常重視本科教學工作,明確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科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強調本科教育是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和基礎,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許多高校提出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主要體現在學校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本科教學,把加強學科專業建設作為推動本科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管理體制創新保障本科教學工作。如浙江工業大學明確提出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工作目標,通過“頂層設計確保教學中心地位、崗位聘任突出教學中心地位”等有力措施,把人才資源、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讓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中、投入到學生中來。
(二)教學基本條件明顯改善
在所考察的高校報告中,高校一方面加大經費投入,極大改善了辦學整體條件,高校“硬件”建設面貌煥然一新;另一方面強化教學經費保障,讓辦學經費優先用于本科教學,保障人才培養工作有效運行。報告顯示,31所本科院校2015年度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生均本科實驗經費支出、生均本科實習經費支出分別達到3476.20元、276.80元、298.14元,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達到16.11平方米,生均實驗室面積達到4.90平方米,遠高于教育部高校辦學基本條件要求。另外,學生生均紙質圖書達到102.95冊,另外還擁有大量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實現了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的一站式檢索,為學生提供了日益豐富的學習資源。
作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的核心要素,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不斷優化。截止2016年底,31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專任教師31279人,從學歷層次看,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71.30%;從職稱結構看,具有副高和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49.15%。同時,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模式,讓高校中最重要和最寶貴的資源——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極大保障和提升了本科教學質量。從文體情況分析,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和講授本科生課程占課程總門次數這兩個數據都普遍較高。如浙江海洋學院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為99.19%。
(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更加完善
結合報告文本分析,以“自我評估為核心”的質量建設理念已經逐步轉化為高校質量保障的實際行動。一是教學質量監控的機構更加完善。所有的學校都有專門的人員來從事質量監控與保障的工作,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機構是設在教務處或本科生院,有些高校是設有獨立建制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機構,如質量監控辦公室、教學質量評估處等。二是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更加完善。各校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組織體系,由學校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學督導、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質量監控與保障機制。如浙江傳媒學院構建了適合傳媒藝術人才培養的“六個一”質量保障工作體系,充分保障卓越傳媒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教學質量監測手段更加完善。如寧波大學建立了市、校、院三級教學督導監控體系,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視角共同構成了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
三、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部分高校在質量主體意識、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系統性和完備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部分高校的質量主體意識有待提高
從高校的報告文本分析,一些高校設立獨立的質量監控保障機構,其出發點不是為了保障高校的教育質量本身,而是為了迎接教育教學評估做準備,其主要工作任務是迎接評估,而一旦順利通過了外部評估工作,獨立的機構隨即被撤消,內部質量保障的建設同步弱化。在少數學校的報告文本中,可以清晰看到“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忽視教學和質量這兩個關鍵因素。如某高校的報告文本中,主要強調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把升格大學作為學校發展和追求的目標,一切工作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
(二)部分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系統性有待提高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體現其系統性和完整性,應對整個人才培養各個方面、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實行常態和有效控制,能持續不斷改進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如同濟大學從2004年起,試運行《本科教學質量保證實施條例》,經過數年的實踐,學校把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方面分解為教學質量目標、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18個一級項目、87個質量要求,目前這一實施條例已經成為本科教學質量基本保障的基本行動指南[2]。從高校報告的文本來看,相對于成熟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高校,很多高校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組織架構及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的研究不夠,對質量的關注主要還集中于師資、經費、辦學空間等基本辦學條件上,對持續改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措施和對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對保障高校人培養質量的實效還有待提高。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普遍共識
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是學生的發展質量,學生在學習、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技能、態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標準,是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3]。“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把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突出學生才真正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從高校的報告文本分析,許多高校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更多關注的是師資隊伍、辦學經費等基本辦學要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普遍共識,對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發展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較少;在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度和政策的設計中,并未重視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在教學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并不是把學生作為最重要的因素來考慮;在教學中,更加重視的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沒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質量。
四、強化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建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長效運行機制,不僅要注重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的建設,更要注重質量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一)以文化為內核促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僅是一個制度建設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建設的過程[4]。質量文化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靈魂,從根本而言,只有全體成員有共同的教育理念、質量意識和價值追求,把努力提高質量作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凝練成為一種質量文化,才能從根本上建立提高質量的長效運行機制,保障教學質量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第一,要在學校上下形成關注教學、重視質量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要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作為提升質量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完善質量保障相關制度、優化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等措施,確保在學校在領導精力、政策導向、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等方面優先保證教學,讓關注教學、重視質量成為一種常態,形成一種文化。第二,要讓廣大教職工增強對學校發展和質量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廣泛的宣傳和教育,讓廣大教職工牢固樹立質量意識,使大家清楚認識到,建立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長效運行機制,是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持續動力,是全體教職工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使大家認識到學校的發展也是全體教職工共同的利益訴求,增強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職工的內在動力。第三,要從質量保障建設的制度層面向文化層面轉變,以制度建設推動質量文化建設。一方面,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進程中,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使學校的質量管理的理念、制度成為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讓制度措施促進全體員工教學質量意識、行為方式的形成和質量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擴大廣大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廣大師生參與到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度建設、運行管理等質量保障活動中來,讓質量保障的理念和行為成為廣大員工的自覺行動。
(二)以教師為主體推進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在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諸多因素中,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強化教師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改進教師評價制度,明確教學在質量建設中的核心地位,讓教師回歸教學,確保教師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和人才培養,發揮教學在促進學生全面成長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明確教師的中心任務是教書育人,要以教學為中心建立教師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師教學與科研的等效評價機制,以使教師的教學投入、教學成效等教學上的付出可得到與科研成就同樣重要的評價,激發教師開展創造性教學的熱情。第二,要不斷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強化教學培訓,構建教師終身教學學習體系,提升大學教師的教學學術水平。現階段,對大學教師的入行要求主要體現在學科專業背景和學歷上,大部分青年教師是由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到大學任教,難于保證教師的課堂質量要求要求。實際上,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和動態發展的過程,高校不僅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和教育,也要重視教師在職后的專業訓練,構建終身教學學習和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其教學能力和水平。
(三)“以學生為中心”改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強化人才培養在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中的核心地位,也是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世界首屆高等教育大會宣言中所預言的一樣,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已經對21世紀的整個世界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英國政府于2011年6月發布會了《把學生置于體系中心》高等教育白皮書,這是世界上首個直接以“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標題的國家政策文件,從政策層面將學生的地位提升至高等教育體系的中心,明確指出未來英國高等教育的建設與發展將緊緊圍繞學生來開展,質量保單的具體措施也圍繞學生展開[2]。以學生為中心改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就是要從教育理念、目標標準和人才培養等各個關鍵要素上,體現學生、學習和學生發展的需求。
第一,要更新教育理念,做好頂層設計。要通過學習、教育、宣傳和討論等多種形式,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全校上下達成共識,在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度設計中,更多關注學生發展、學習和學習的效果,對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教師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關心學生、關注學生成長成才的政策導向,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二,要讓學生更多參與到內部質量保障的建設中來。在內部質量保障的建設的各個環節、質量運行管理的各個階段,都要讓學生充分知情和參與。如目標和標準系統的建構,是整個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目標體系要學生發展、學習和學習的效果為目標來建構。同時,應讓學生與教師、管理人員、畢業生等及利益相關人員共同完成建構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發展和需求。第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學生為中心,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設置,改革課程教學模式、方式和手段,推進教學工作從“教師、講授”為主體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轉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
注釋:
①本研究選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為: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科技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警察學院、衢州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寧波工程學院、湖州師范學院、浙江萬里學院、嘉興學院、麗水學院、臺州學院、浙江樹人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寧波大紅鷹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振天.系統·剛性·常態: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三個關鍵詞[J].高等教育研究,2016(9):12-16.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2014年度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M].
[3]陳玉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9.
[4]齊艷杰.高校質量文化建設現狀與改進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個案調研[J].中國高等教育,2016(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