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莉
摘要:近幾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經濟結構逐漸進行轉型升級,使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企業要想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巨大挑戰,通常需要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或者責任中心進行相關的內部交易與經濟往來,將經濟利益最大化實現,同時也為企業盤活交易提供正確合規的途徑。本文針對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原則以及存在的問題、策略,為企業內部轉移價格提供科學的思路。
關鍵詞:內部轉移價格;企業運營;問題分析;完善建議
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主要是以企業成本與市場價格作為核心,主要目標是為了明確各責任中心的經濟責任,確保企業內部資金的有效運營,降低企業稅收支出以及協助企業完成相應的運營戰略目標的執行。但是我國企業在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較多問題,會給企業交易活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企業的運營甚至市場環境。
一、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制定原則
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制定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研究分析,確保其跟成本有關的所有勞務往來與產品都可以進行成本轉賬,運用成本管理的方式為企業成本中心內部轉移價格機制的形成提供保障。內部轉移價格的環節是成本之外的定額成本、標準成本等企業成本中心的重要核心內容,另外企業的成本轉賬無論何種形式,需要通過內部轉移與投資中心利潤中心等進行充分的聯系,能夠為企業打造健全的內部轉移價格機制打下堅實基礎;對業績管理進行考核,降低企業價格,避免不完全競爭導致的人為管控的負面影響。整個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原則應該由企業管理層制定,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以及內部轉移價格的具體流程,不斷的將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原則進行優化完善。在內部轉移價格制定原則過后,以該原則為基礎對內部轉移價格的流程進行標準化,降低人為管控的可能性避免人為操作造成負面影響,有利于企業內部轉移價格機制的形成。
二、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存在的主要缺陷
1.企業運用內部轉移價格惡意操作利潤數據
由于內部轉移價格發生在企業內部,企業具有較大的操作空間,而社會投資者往往對于利潤數據十分重視,某些企業直接通過內部轉移價格的形式對財務數據、利潤數據等進行惡意篡改,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嚴重侵犯了投資者的權益,甚至會危害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通過與外部審計機構或者外部注冊會計師進行勾結,通過徇私舞弊的方式操縱利潤,從而滿足外部投資者的期望或者是避免強制退市的威脅。甚至某些企業可以運用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直接違反國家相關稅收法律,為企業埋下較大的涉稅風險。
2.企業內部存在著信息孤島的情況
企業內部信息孤島情況的產生主要是源于各個責任部門中心信息不對稱,直接造成內部轉移價格雙方溝通不夠深入。主要的原因在于企業內部各個責任中心僅僅只是對自身的運營狀況與財務數據有著一定的了解,而對于交易方的相關信息缺乏深入的了解。交易的環節當中也不會進行深入的溝通,直接造成內部交易環節中信息不透明,無法完成交易價格的制定。此外企業領導層并沒有以內部轉移價格為核心構建相應的信息交流體系,無法在各個部門交易環節當中完成信息的傳遞與交流,往往會因為自身部門的利益訴求,從而進行較多的博弈操作,不利于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與健全。
3.企業欠缺內部風險控制機制
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環節與交易環節都存在著一定的內部風險,而缺失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不利于企業對較大交易風險運營風險的防范控制。企業領導層并沒有重視內部轉移價格的風險,因此通常沒有構建內部風險控制機制。自然也就無法對內部交易環節以及各責任中心進行風險識別,不利于企業內部交易的穩健運營。此外企業各部門沒有針對已經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對自身交易環節進行優化,一旦產生漏洞將會直接影響到內部交易的進行以及內部轉移價格的穩定,直接會對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4.資本市場相關制度不夠健全
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問題與資本市場相關制度存在一定的聯系,首先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礎建設仍然不夠夯實,企業往往會產生一些謀求短期利益的行為,會造成形成較大的市場風險。不僅影響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同時也會影響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穩定。其次是我國市場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然而經濟質量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無法為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營造較好的市場環境。
三、優化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問題的具體策略
1.落實監督機制,避免操縱利潤的情況發生
首先企業領導層以及各責任中心需要構建內部轉移價格的監督體系,各部門在完成內部交易過程中由各個責任中心的領導以及企業財務部門對轉移價格進行嚴格的審核與評估,針對各個部門的成本與運營狀況進行統計,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有利于對內部轉移價格制定進行及時的調整優化。實時的監督體制能夠徹底的避免操縱財務數據的情況發生,監督機制的形成為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穩定提供重要保障。
2.構建信息交流平臺,杜絕信息不對稱情況
首先企業內部需要普及會計電算化系統,構建電子化信息錄入平臺以及共享平臺,各個責任中心需要根據固定的時間將自身運營狀況、財務狀況及時錄入到電子化信息平臺與分享平臺當中,使得各個部門能夠互相了解相應的運營財務信息,降低博弈造成的成本損耗,同時也便于各個責任中心完成內部轉移價格的協商與制定。此外企業應該構建統籌機制,針對內部轉移價格的問題應該由各部門進行協商探討。通過宏觀的統籌機制降低內部轉移價格協商的難度,推動企業內部轉移價格流程的標準化。
3.構建健全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
企業需要針對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相應的風險評估機制,針對各個責任中心的運營狀況與經濟行為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評估,從而確定各個部門潛在的內部轉移價格的風險,實現對內部轉移價格風險的識別以及實施監督。其次將各個部門內部交易環節盡可能的透明化,有利于相關人員發現內部轉移交易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進行糾正,避免造成較大的內部轉移價格風險,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內部運營。
4.完善資本市場相關制度
健全我國資本市場基礎設施與法律制度,強化企業領導層對于資本市場的深入了解,避免盲目追求短期的利益,同時,出臺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的相關政策,加強配套法律制度體系的建設,規范企業內部轉移價格行為,將所有企業內部交易納入到法律管控范圍內,能夠最大程度對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制定進行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李愛瓊.企業內部轉移價格研究[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4):31+49.
[2]黃穎.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J].納稅,2018(06):152-153.
[3]劉雅.企業集團內部轉移定價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8(13):91-92.
[4]鄭露杰,黃玉清.內部轉移價格成本控制理論分析及風險防范[J].財會通訊,2018(23):89-92.
(作者單位: 西安少伯派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