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梅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從應試教育逐漸往素質教育方向轉變,高中學校也迎來了現實和未來的兩個方面的挑戰。在教育領域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其中尤為重要的則是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人際溝通意愿和能力,教師和學生如何使用并參與到團體心理輔導中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高職學生;溝通能力;團體心理輔導
國家教育中高中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隨著教育理念從應試教育逐漸往素質教育方向轉變,高中學校也迎來了現實和未來的兩個方面的挑戰。現實已有的挑戰有很多,例如留守兒童問題、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子女問題、升學壓力愈發增大的問題、就業困難等多個問題都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
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增強高中學生參與人際交往的意愿和信心。這一方法旨在通過有針對性的方案設計,對每一位學生采取獨特的心理輔導過程,進而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所必須的策略與方法,鍛煉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團體心理輔導方法不僅能夠幫助高中生解除心中對人際交往的困惑和恐懼、提高高中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還能通過實踐為校園心理輔導團隊提供理論檢驗和經驗積累的機會。
二、高中生人際交往的主要特點
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是自我需求滿足的過程,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與同伴建立親密關系、獨立自主表達自我、得到權力和社會尊重的多種復雜需求會逐漸顯現。
隨著學生年齡增長,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高中生不再僅僅追求生存和安全等基本需求的滿足,而是更加強烈地尋求歸屬、尊重與愛的滿足。他們開始跳脫以往以父母為中心的生活圈層,嘗試融入并構建以同伴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網絡,并對同伴產生強烈的情感需求,渴望獲得認可、尊重和愛。已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與人際關系建立的質量密切相關,尤其是同伴間的人際關系質量。高中時期的朋友往往是人一生中結識最多并且最為要好、珍貴的朋友。因此,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必須得到重視。
三、教師要發揮榜樣作用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在觀察學習中,榜樣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完全可以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示范的積極力量。這對教師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第一,教師應當多多學習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理論指導實踐,從心理學角度去深入剖析學生的所思所想,嘗試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立場幫助他們解答人際交往的困惑。
第二,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構建的良好人際關系也是學生的學習來源。因此,教師要充分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建立個人威望和人格魅力,采取共情方式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成為一名學生喜愛和尊重的好老師。
第三,教師要時刻保持一顆關愛和尊重學生的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袒、不歧視。尤其是那些成績較差、性格較為內向、沉默寡言的同學,更要多多給予關心和愛,鼓勵他們發言,用真誠去打動和感染每一位學生。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分組,均衡搭配小組中每一位同學的優劣勢和能力,同時也要分配好平時交往較少的同學,通過小組討論促進班級成員之間的交流。在班級事務的處理過程中,教師也要保證客觀公正、冷靜處理,賞罰分明,切不可因為個人偏見就妄做決定,對于有助于班集體的好人好事要公開表揚并鼓勵同學學習。
最后,教師不僅要課堂中做良師,也要在課下成為益友,及時關心學生生活和情緒變化。例如,學生有不順心的事情時,老師應當跟學生通過溝通來排解心中的消極情緒。
四、學校要規范團體輔導應用
團體心理輔導對于高中學生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值得被重視和廣泛應用。但有些學校限于教學理念和教學資源條件的落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不夠、實踐能力不足,例如一所學校僅能配備一名專門負責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專職教師。團體輔導恰好能解決教師資源有限的問題。通過將多名學生組織到一起進行輔導的團體輔導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學生需求量大與教師數量少之間的矛盾,還能節省時間。這一方法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互幫互助,共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團體輔導方法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為了實現更好的實踐效果,學校團體輔導的流程和方法都需要被規范化,團體輔導的專職教師的專業素養也需要標準化和嚴格化,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財力和人力投入都強化。在輔導過程中,專職輔導教師也要注意及時觀察,對其積極行為進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人際溝通技巧。
五、結束語
高中教師及心理輔導專職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問題,通過創新觀點和多樣素材大力推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開展。基于長期實踐與探索,靈活并規范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心態,掌握對的歸因方式和正確的自我情緒調節方法,不斷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進而加強對社會的接受能力,保持健康心態去迎接未來的重重困難與挑戰。
參考文獻:
[1]張靜.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生生活適應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沈永江.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二學生班級環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