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并購是企業擴張的一種重要方式,企業并購過程中面臨著各個方面的合并問題,其中會計問題是主要問題。當前我國很多企業的并購會計處理工作并不完善,在實際會計工作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對于企業并購的情況無法全面反映,也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基于此,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企業并購;會計問題;完善建議;有效性
近年來,我國經濟在經過快速增長之后逐漸進入到了新常態中,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各個行業的競爭更為激烈,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壓力更大,因此很多企業為了提升發展實力、拓展規模等開始進行并購。而在并購過程中處理好會計問題尤為重要,影響著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加強這方面內容的研究意義重大。企業并購會計問題屬于一項系統化的問題,不僅與企業內部發展有關,而且與國家這方面的政策有關,不過當前我國企業并購方面的會計體系并不完善,無法為企業并購會計問題的處理提供更好的參考,這就需要政府做好這方面的努力,企業也應當做好把控,共同促進會計工作的良好開展。
一、企業并購的概述
(一)企業并購的含義
企業并購是企業合并和收購的簡稱,指有意向并購的收購企業在完成相關企業資產調查和價值評估工作之后,與被收購企業的法人進行平等交流與協商,并自愿確定合并收購交易的過程。其實企業并購就是指實力較強的企業通過購買對方企業的資產、股票等來達到控股交易的目的,從而提升企業的利潤,實現戰略目標。并購對于雙方企業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被收購企業能夠通過這一活動取得資金支持,實現更好地發展,避免破產。具體來看,企業并購的形式有三種,即公司合并、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企業以哪種形式進行并購,要將雙方協商以及外部環境作為重要依據。
(二)企業并購的動機
1.經濟協同
并購企業在選擇被并購企業進行并購的時候,并不是毫無目的的,而要對企業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與調查,并做好篩選。通常來看,企業之所以進行并購,主要是為了取得目標企業的資源,如人力資源、市場資源以及生產資源等,實現經濟協同效益。
2.戰略動機
在并購之前企業不僅要對對方和自身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各項指標的實際情況,而且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階段性發展戰略的制定,并將具體的戰略以及情況等作為依據進行目標企業的選擇。由此可知,企業并購是存在一定戰略動機的。
3.財務協同
具體來看,財務協同指的是通過并購之后在財務上為企業帶來的收益。企業選擇被并購企業都是有一定目的地,很多被收購企業都有自身的利用價值,比如運作體系較為成熟、經驗較為豐富等,如此并購企業在對其收購之后就能夠通過對這些資源的運用來擴展自身的規模,提升自身的發展實力,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可知,企業并購存在財務協同動機。
二、新常態下企業并購會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的確定
在企業并購中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并購企業需要對被并購企業的負債以及資產進行評估,將評估價值作為公允價值記入到報表中。但是由于我國當前還沒有構建健全的評估機制,現有的評估機制并不完整,且各個評估機構所采用的評估方法不同,所以很容易導致被收購企業在確定公允價值的時候面臨較大困難,不利于其更好地進行開展財務工作以及會計處理等。這一情況如果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并購企業的財務工作,不利于其更好地運行。
(二)確認以及計量商譽問題
在并購過程中,如果開展財務核算的時候采用購買法,那么通常并購成本會與公允價值存在一些差額,而這一差額就是我們常說的合并報表中的商譽。根據當前我國現有的會計方面規定以及準則可知,企業是不用對商譽進行攤銷的,每年應當對其做出減值測試。由于商譽會對企業損益以及資本結構產生影響,因此在對商譽計量和確認的時候應當十分謹慎。總體而言,商譽與無形資產是比較類似的,不過其沒有無形資產的屬性,可將其視為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如此也使得商譽減值測試的難度不斷被加大,這對于并購企業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三)稅務問題
稅務問題也是企業并購所面臨的重要會計問題,雖然當前我國新會計準則針對企業并購稅收問題做出了規定,確定了會計核算方法,但是在實際的并購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稅收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明確,才能夠使企業并購更好地推進,提升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具體來看,我國《關于促進企業重組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針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規定,給出了并購稅收問題的具體處理意見,然而無法對企業實際并購提供更大的指導,其內容較為籠統,很多地方缺乏操作性,需要政府出臺更為詳細的規范來為企業并購提供參考。
三、新常態下企業并購會計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合理確定公允價值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并不完善,如此不利于企業并購的進行,企業在并購的過程中要做好分析,在選擇評估機構的時候,要做好考核與調查,盡量選擇經驗豐富、信譽好的機構。并且,為了促進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更好發展,為企業并購提供更好的條件與環境,我國相關部門應當對這方面的法律規范進行補充和優化,使其為企業并購提供更好的指導,避免出現并購公允價值不準確的情況。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并購評估的時候,評估機構應當科學選擇評估方法,要結合被評估企業的情況對方法做出選擇,如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等,要合理確定評估價值,使公允價值更為準確。
(二)科學確認和計量商譽
如上我們提到,商譽是并購成本與公允價值的差額,所以其大小取決于并購成本和公允價值,假設公允價值是較為準確、科學的,那么商譽存在兩種可能,即負數、正數。不同情況下的計量方法不同,企業在進行計量方法選擇的時候,要分析被并購方是否存在公允價值失真的情況。同時,在并購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各種可能對企業產生的影響,盡量將商譽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降低。我國政府為了推動企業更好地對商譽進行確認和計量,出臺了商譽減值測試的標準和方法,以避免企業將商譽的減值計提作為調節利潤的方式,企業應當嚴格依據這些規定來對商譽進行確認和計提,提升這方面工作的科學性。
(三)出臺法律規范合理規定稅務問題
在新常態下,我國企業之間的并購現象更為頻繁,為了推動企業更好地進行并購,促進其對稅務問題進行科學化解決,我國政府應當全面分析當前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并購的整體情況進行法律規范的出臺,以便為企業并購提供更為全面的參考。可以針對這方面的內容出臺專業的規范,詳細規定企業并購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針對稅務問題做好規定,提升規范的操作性。也可以對現有的法律規范進行健全和完善,盡量增加詳細的內容,提升其實用性,為企業更好地開展并購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導。
(四)合理選擇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處理方法也是企業并購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在并購過程中企業應當合理選擇會計處理方法,使會計處理工作更為科學。通過對國際慣例進行分析可知,如果在并購中可以分清被并購方和并購方,那么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的時候應當選擇購買法,而反之則要將權益結合法作為處理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的選用是將企業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的,存在自身的合理性,并不矛盾。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著重考慮如何進行法律規范的制定,以便企業更好地對這兩種方法進行運用。就并購企業而言,在選用會計處理方法的時候也應當做好全面性分析,要詳細分析自身的情況以及被并購企業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處理方法的選擇。只有如此才能夠使自身的會計處理更為科學,為企業的長遠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其他方面的建議
就企業在并購之后的整合問題而言,企業應當制定科學化的并購目標和運營戰略,如此使并購整合更為科學,推動整合更為符合實際情況,促進企業凝聚力的全面提升。而就并購中流動性資源使用的問題而言,企業要全面分析自身的資金狀況,盡量不能導致企業償債負擔加重,盡量使借貸水平合理,更好地降低財務風險。
結束語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企業并購更為頻繁,當前我國逐漸進入到了并購熱潮期,然而由于我國經濟市場并不完善,還沒有形成科學化的并購會計理論體系,因此企業并購還存在諸多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科學的解決,才能夠提升并購的有效性,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本文針對企業并購中出現的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每一個問題提出對應的完善建議,希望能夠為企業并購的更好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與此同時,通過更好地對企業并購進行管理,還有助于促進我國并購市場與國際接軌,為我國并購會計體系的完善提供健全的參考資料和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考連玉.企業并購中的會計問題及處理策略[J].財會學習,2019(07)
[2]馬欣萌.企業并購會計問題探究[J].江蘇商論,2019(05)
作者簡介:
張羽佳(1994.5-? ),女,漢族,遼寧沈陽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18級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