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的課程思政,是基于對現代思政教育基本規律與本質屬性的揭示與把握,有利于不斷重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原有體系,進一步升華大學生思政教育理念及內涵。然而現階段仍舊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處于“兩張皮”、高校教師淺層認知課程思政等問題,阻滯著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因此,應當通過注重各門學科協同育人、加強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素質等方式,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進程。
【關鍵詞】課程思政 ?思政教育 ?高校教育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形式與內容發生了深刻變革。以課程思政理念指導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是新形勢下推進與改革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嘗試,也是破解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不佳的創新手段,能夠推動實現“智育”與“德育”的同步提升。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應當以課程思政視角來重新審視與全新構造。
一、課程思政與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指的是學校所有教育實踐以各類學科課程為載體,以思政教育育人本質與內核為出發點,使得各類課程之間的思政教育資源得到相互對接,思政教育元素得到有機融合,最終促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融合融通,實現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調發展與同向同行,構建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并重的聯動育人體系。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隱含著更深層次的教育追求與價值內涵。首先,課程思政使得原有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體系不斷重構,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重構話語體系、傳播體系及教學體系提供了全新的轉變方向。其次,課程思政也促使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理念及內涵進一步升華,一方面是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由單一發展向多課程跨科融合路徑轉型,由原有灌輸說教向隱性滲透方式轉化,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理念的邏輯起點與終點向著以人為本發展方向靠攏。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困境
雖然課程思政與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著內在關聯,并且近些年以來各大高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探索與創新性工作。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現實難題。首先,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處于“兩張皮”狀態。由于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自成一體,當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隱形課程尚不足支撐冰山上方的顯性課程,“智育”與“德育”的關系尚未統籌好,各門學科課程之間的思政教育資源尚不能良好調配與充分挖掘。其次,高校教師對課程思政認知需進一步提升。處于思想輿論相對多元的網絡信息時代,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當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成為一個教育者。然而由于教育理念與教學任務的深刻影響,當前許多高校教師存在著對課程思政認識模糊、認識明顯不足等問題現象,一定程度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建設的進程速度及質量水平。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路徑
(1)基于課程思政理念進行頂層設計,注重各門學科協同育人。課程思政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再是高校思政課程獨有專利,每門課程都具備著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潛力與功能,每位教師都承擔著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責任與使命,其核心在于打破原有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與封閉性,變革原有固定的獨立化、碎片化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格局,消除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學科壁壘與實踐困境,從而構建全課程、全師資及全資源協同育人的現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大格局。因此,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應當注重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變革的實踐場域與行動取向,并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對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行重新打造與頂層設計,把課程思政理念落實并貫穿到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各個角落。為此,應當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研究,精心設計及制定出重點突出與目標明確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實踐新方案。比如說把立德樹人與人才培養共同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建設的價值體系與實踐目標之中,化解專業建設與思政建設之間的價值關聯與實踐矛盾的現實困境,使得各科學科課程之間的思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發揮與相互對接,思政教育元素得到有機融合與深入挖掘,推動形成課程建設、學科體系建設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建設協同育人共同體。
(2)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建立制度保障,加強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素質。當下社會瞬息萬變,數據化與信息化的現代生活方式使得思政教育對象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與個性化的現實特征,從某種角度而言,課程思政理念也來源于對這種現實情況深入思考及變革斗爭。如果依然沿用著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教育資源及教學理念,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學生主體需求相互偏離,甚至會形成鴻溝與隔閡,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大打折扣。然而,由于受到思維慣性的深刻影響,當下大學生思政教育仍舊被很多專業教師認為其只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即使提及思政教育也難免存在偏駁與誤讀,對于課程思政認知較為模糊。此外,當下大多數高校教師之間共同配合能力也亟待提升。因此,應當通過建立制度不斷提升高校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使得大思政格局建設得到真正落實。首先,應當完善大學生思政教育合力推進體制,加強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之間的溝通聯系,共同完成課程思政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內容設計,使得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實現跨科融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得到正確處理。其次,應當建立基于課程思政下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培養機制,使得高校教師正確理解與深入認知課程思政的科學內涵與教育目的,提升其德育意識與德育能力,能夠真正做到言傳身教與知行統一。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應當注重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變革的實踐場域與行動取向,通過建立制度不斷提升高校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從而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劉新陽.教育目標系統變革視角下的核心素養[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2]段紅麗.“三維目標”.內涵、爭論焦點及教學轉化——基于文獻綜述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17,(8).
[3]高錫文. 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2).
作者簡介:王高迪(1989-),女,蒙古族,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黨建、資助、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