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語用的角度探討教師話語。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解釋教師話語的某些特點,探討教師話語中的禮貌現象,以及考察教師所運用的實現禮貌的種種會話策略。分析材料來自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的八節英語課。通過觀察、錄音、記錄課堂上師生間的口頭交流進行分析。從禮貌的角度來分析語料,歸納出課堂教師話語中的禮貌策略,并舉例加以分析。在課堂語境中,學生同樣也有面子需求,因此老師們都會適當采取措施實現禮貌。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運用以下策略滿足學生的面子需求:重復重點,放慢語速,停頓,改變發音,簡化語法。向學生發問時,教師通常會指出問題難度,改變問題類型,引發學生集體回答,給出充足思考時間或者提供幫助來確保學生的面子需求得到滿足。為學生提供反饋時,教師的禮貌策略主要有:肯定正確答案,贊揚,重復,總結,感謝,忽略錯誤以及鼓勵。本研究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切實提高了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質量。
【關鍵詞】禮貌原則 面子需求 教師話語
一、引言
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認為,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際,而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交際。課堂交際是外語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貫穿于課堂環境下語言學習和習得的全過程,課堂交際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完成的質量。因此,如何正確地創設學習情境,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際活動,如何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語言輸出的機會以及如何通過交際意義協調促進學生語言習得是我們英語教師應該探討的話題。教師的課堂話語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交際的眾多原則中,禮貌原則是最基本原則之一,本文我們將從以該原則為視角度分析教師課堂話語的特點,探討教師話語中的禮貌現象,總結教師所運用的實現禮貌的種種會話策略。
二、概念闡述
(一)教師話語的類型
教師的話語可分為兩類:組織教學語言和傳授信息語言。組織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管理、指導課堂活動使用的語言。這類語言一般包括:開場白、課堂的提問、反饋語、總結概括語等等。傳授信息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所學知識所使用的語言。教師話語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信息來源。
(二)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
在禮貌原則提出之前,不少中外語言學家和社會學家注意到語言使用中的禮貌現象并對其做出研究。上世紀50年代E.Goffman從社會學角度提出了“面子”問題。他認為面子是社會交往中人們有效地為自己贏得正面的社會價值,是個體按照社會贊許的標準表現的自我形象。他注意到“臉面工作”滲透于人際交往過程中,人的行為受到面子的約束,人們也期望交際對象對面子給予考慮。在Goffman面子概念基礎之上,P.Brown 和S.Levinson更為具體地闡述了面子理論。他們認為“所有有理性的社會成員都具有面子。面子具有互相聯系的兩方面:消極面子;積極面子”。另一個有關禮貌的重要理論是Leech(1983)的“禮貌原則”。它包括六條準則:得體、慷慨、贊譽、謙虛、一致、同情。概括而言,Leech的禮貌原則主要包括“惠”和“損”兩方面:使自身受惠最小,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損最大,他人受損最小。徐盛桓于1992年修正了Leech的禮貌原則,包括“貶己尊人”、“稱呼”、“文雅”、“一致”和“德、言、行”五項次準則。
中外學者對禮貌問題的看法不盡相同,但從本質上看,不同文化中的禮貌具有共性,禮貌在任何語言集團內部都普遍存在。
三、高校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現狀
(一)課堂導入環節
上課開始,師生進行禮貌的打招呼問好。在我們做語料的素材里,有一些課的開場是這樣的:
T: Now, class begins!
Ss: Stand up.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teacher!
T: Sit down please.
中國學生習慣說:“Good morning teacher!” 這符合漢語習慣,而在英語中,teacher是職業名,不能用作稱呼。說成“Good morning Mr./Mrs./Miss./Ms. XXX”是符合英語國家習慣的。語言是文化的承載體,在學習英語時,說話的習慣要符合英語國家表達的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說的英語才會地道。
(二)課堂指令話語
以讓學生自己默讀課文為例,一些教師發出的指令是這樣的:
A:“Please read the text on page X. I give you five minutes.”
B: “I give you five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on page X.”
學生在聽到教師的指令A和B都能夠領會教師的意圖——給五分鐘時間讀課文,而且學生在適應了這種指令后,能夠正確地掌握Please+V.(動詞原形)句式和give some time to do something的用法。
但是,課堂指令除了清楚明了之外,還應注意語言的禮貌性和靈活性,讓學生更容易從情感上接受,保證教學流程的順暢。教師盡量以緩和的口吻,不要讓學生有強迫之感,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如指令C:
C:“You are suggested to read the text on page X. Five minutes is enough for preparation. What do you think?”
和AB相比,C隱藏了施令者和受令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充分征求了學生的意見。這是禮貌原則中得體原則的體現。此外,學生們也有了被動語態的強化,語用的靈活性也得到了提升。
(三)課堂提問環節活動
課堂提問是教師話語的一部分,也是教師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技巧之一。從學生的角度看,教師的提問越禮貌,學生越愿意回答教師的提問,也越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是教師課堂話語遵循禮貌原則所帶來的正面效應。教師的問法千篇一律,學生就會覺得枯燥。
常見的教師提問如下:
A.A.Now, answer my question.
B.B.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
C.C.I will ask one studen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D.D.Can you show me your answer?
E. ? E.Would you mind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F. ? F.Could you possibly give me an answer?
提問從A到F禮貌程度依次遞增。相應地,學生的禮貌意識提高了,在交際中注重遵守禮貌原則的概念增強了,語用能力也相應地提高了。
(四)課堂評價與反饋環節活動
在英語課上,當學生回答完提問,教師應作出回饋。大部分老師會說“Thank you!”,無論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這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會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焦慮情緒,這是禮貌原則中慷慨原則及贊譽原則在課堂話語中的體現。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師話語具有以下特點:
(1)在課堂互動環節,適當運用禮貌策略的教師占大多數。
(2)由于英語課堂的特殊性,大學英語教師更傾向于使用直接策略。
(3)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大部分英語教師不僅意識到禮貌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而且盡力運用禮貌策略創造友好,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英語課堂禮貌用語靈活運用的幾點建議
(一)道歉策略
當老師發現自己出錯時應誠摯向學生道歉,如在知識講解錯誤時可說“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在答疑沒把握或錯誤時說“Sorry, Im not sure about it. But I will look for the exact answer after class.”或“I am so sorry I was wrong, its not…but…”;在自己的言行威脅到學生的面子和自尊心時,可以道歉說“Sorry. I really dont mean that…”。當教師損害了學生的面子而真誠地道歉,表示無意傷害學生時,就可以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二)謙虛策略
英語教師在課堂用語中要運用恰當的謙虛禮貌策略,一般有以下情況:在回答學生的稱贊語時先表示感謝,再稱贊一下學生的優點,如學生說“Mrs.Li, you are so skillful in English.”,老師可回答“Thanks!your English is also very good and…”;在學生指出老師的錯誤的時候,教師應虛心接受:“Thank you! I will correct it!”.如果學生提出的見解老師不太清楚答案時,可以說“Maybe you are right. Ill check it out later.”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謙虛表現和語言使自己不再凌駕于學生之上,這樣會贏得學生的好感和尊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致謝策略
中國在“致謝”遠遠遜于西方。西方人常把“Thank you”掛在嘴邊。處在中西文化交匯處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講究致謝策略。它能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師生關系更加密切。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學生的配合或應答教師應報以一句“Thank you”;在學生指出自己的錯誤時不應表示不快甚至批評,而應表示感謝;學生在某件事情上幫了老師的忙,教師可微笑看著學生的眼睛,說聲“Thats so kind of you”。
(四)同情策略
作為英語教師應對學生抱有同情心。當學生犯錯誤時,可以說“Im so sorry for your…, I know you are not deliberate…”當然,如果一個學生所犯的錯誤產生了惡劣的后果并招致懲罰時,教師也應使懲罰盡快實施,且時間要短。當學生在課堂上由于某種原因而回答問題不理想時,教師不應批評甚至諷刺,而應關切地說聲“You look not very well, are you Ok?”英語教師也不應因學生的成績不好而不予理睬、諷刺甚至批評,應盡量把學生基礎差的原因歸到本人因素之外,可用語言表達為“Dont worry, youve done well ?in other subjects. I believe you will catch up if…”英語教師運用恰當的同情策略,可以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五)稱贊、鼓勵、引導策略
對學生來說,稱贊是強有力的激勵,教師適當地運用這一禮貌策略,在學生遵守紀律、表現積極或回答完問題時要給予積極的反饋或稱贊,可以用“Right!”、“Good!”、“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等不同程度的褒義詞來表達。看似簡單的詞語和句子卻能給學生以信心和動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
在課堂上,許多學生害怕語言錯誤會丟面子,不愿意嘗試一些或難或易的問題和活動。教師可以通過鼓勵策略盡量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如:“Could you have a try?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you make a mistake.”“Dont worry. Its somewhat difficult.”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不要采取“一棒子打死”的評價,而是要耐心傾聽,并時不時地采用一些手勢或語言,如“Um”、“er”、“oh”、“and”、“then”、“oh yeah”等鼓勵學生說下去。教師這種鼓勵性的話語能喚起學生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當學生回答問題遇到表達困難或出現錯誤時,老師可以通過言語提示和暗示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表達進行下去。如“I think you may sum up the main meaning this way…” “you have a great idea but how do you think if …”等。教師通過各種引導來糾正學生各種“不期待”的反應,這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
五、結論
在禮貌原則指導下,教師話語使用策略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運用得體準則把握全局充分備課;運用慷慨準則與學生交談;運用贊譽準則巧妙提問;運用同情準則進行委婉批評;運用一致準則面對分歧。同時,重點在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策略,如運用贊譽原則提高口語水平;運用慷慨原則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運用得體準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運用一致原則加強文化認同感;運用同情準則對待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此外,教師還需注意學生的情感發展,首先要運用好心理學教學知識;其次要投入情感教學;再次要讓學生正確認識理想和前途。
論文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理論方面的內容陳述及教師話語策略論述不夠詳盡,還需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Geoffrey Leech,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2] 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顧日國. 禮貌、語言與文化[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
[4] 沈貴鵬. 師生課堂口頭言語互動研究[J] 教育科學,1997.
作者簡介:李臻瑩(1981-),女,大學講師。籍貫:河南省漯河市。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研究生就讀于河南師范大學,應用語言學方向。現在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任教。曾參與省級電教化課件大賽,獲得二等獎;并代表學校參加河南省英語技能大賽。所主持的課題《詞匯銜接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研究》,獲得平頂山市社科聯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