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摘要:情感教育一直是農村地區小學教學中所缺失的部分,素質教育背景下,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中的情感教育素材,選取合理的方式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出真實的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農村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興趣特點,提高他們的情感理解與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促進農村小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承擔著情感、知識、思想等多種教育責任,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多個領域的內容,每篇課文都蘊含著引人深思的思想情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提升農村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完成教材中已有的知識教學任務外,還應加強他們的情感教育,通過提高他們對字詞句的理解能力,使他們深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調動學生內心潛藏的情感,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同時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轉變教學觀念,要讓學生接受正確、崇高的思想情感教育。
一、依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創設出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加快他們理解課文內容的速度,加深他們的記憶。例如《北京的春節》一課的講解中,教師先給學生展示一組不同時代北京過春節時的情景圖,讓學生從中總結出有哪些不變的風俗,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對北京過春節時的描述,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的?對課文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總結出課文中都描述了哪些風俗,再讓學生聯系自己在春節時觀察到的景象,使學生能深切體會到不同節日的特點,之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內心感受精讀課文,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語句中充分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之情,如“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等,課程講解結束后,讓學生自主總結這篇課文的特點,進一步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喜慶、團圓、祥和的氣氛,使學生聯想到自身所屬民族過春節的習俗并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出來,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結合的閱讀方式,讓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讀詞品句能增強學生的語感和理解能力,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傳統教學中只讓學生閱讀教材內的文章,是遠遠達不到情感教育目標的,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內外結合的閱讀模式,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情感的不同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多接觸一些優秀的作品,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首先教師應教授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如何才能體會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去誦讀其他類似的作品,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式的學習,提示學生將課外所得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對比,這樣做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了然于心,使學生受到眾多積極向上情感的影響,提高他們的思想品質。比如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鑒于現在農村小學生生活在富足的環境下,他們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年代,很難體會到課文中人物的心理特點,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真實的例子,出示一組艱苦年代中人們如何生活的圖片,激發他們內心的情感,再讓學生帶著內心的感受去閱讀課文,體會小女孩在面臨饑餓、寒冷、痛苦和孤獨的殘酷現實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執著追求的情感,使學生學習小女孩敢于面對苦難汲取生活的精神,從而讓學生領悟到幸福生活的真正內涵,幫助他們樹立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遠大志向。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用心去閱讀《安徒生童話》,關注那些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動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從中獲得人生感悟,激發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促使他們能更加努力地學習新知識并朝著設定的目標不斷前行。
三、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固定在課堂之上,他們的情感體會只在課堂上,課程結束后便會從教師營造的情境中走出來,并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要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率,就要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能將獲得的虛化的情感內化到自身的思想行動中,使他們有更加深刻的體會,進而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組織他們進行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使他們能獲得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也會對他們日后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在教授《再見了,親人》一課中,讓學生各自說一下:最愛的親人是誰,他們都做過哪些令人感動的事。使學生明白親人之間的愛是無私的,傾注了他們全部的愛心,付出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引導學生思考不是親人之間會不會出現無私的愛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選出課文中最打動人的一個小故事,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解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認真觀察周圍的人并選出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用簡短的話進行描述,讓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加深他們的情感體會,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總之,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對于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將情感教育貫穿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少數民族的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激發他們內心最強烈的情感,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淑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探究[J].名師在線,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