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燁
[摘 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沒有專設英語的寫作課程,大部分教材以閱讀、聽力為主,導致學生不會主動積累素材,出現錯誤。在本文中,筆者分別從人稱、時態以及文體三個方面,由淺入深,簡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提高寫作以及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語用能力;閱讀積累
小學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階段,這同時也是學生吸收語言最快、最強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內,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用語、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改寫人稱,注意動詞變化
在漢語中,我們往往不會對動詞的形式加以區分,然而在英語中對于動詞是有規定的:當主語為第一人稱時,動詞為原形不發生變化;主語為第三人稱時,動詞需要變換成三單形式,原型后+s或+es;動詞前若有情態動詞或助動詞時,形態不變。
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人稱和詞性的變化,課后進行改寫句子的題型鞏固練習。例如:“Can he speak Chinese?”句子前面有情態動詞can,speak不需要變化形式。經過細致的講解后,學生根據文中的原句:“He likes swimming”,將其分別改成為主語第三人稱She以及第一人稱I的句子。有些學生僅僅只是將主語位置的He替換成了She和I,而句子中的其他位置并沒有做出改變,學生仔細揣摩主語和動詞之間的關系,茅塞頓開,紛紛寫出了正確答案,即She likes swimming. I like swimming.
人稱和詞性相對應是英語語法中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寫作的根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對各類動詞的變化形式加以總結,著重記憶那些特殊的詞匯,抓住變化的本質,靈活改寫各類句子。
二、改寫時態,調整文本結構
在小學英語中,需要學習四種時態,即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和一般過去時,時態的不同表明動作發生于不同的時間點,文本的結構需要用時間狀語來貫穿始終。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時態意識,
在六年級上冊Unit 4 Then and Now中,我通過讓學生改寫時態,以原文為模板,將某一語段中的一般過去時態分別改為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在我提出這個要求后,學生紛紛開始查閱之前我所講過的時態的結構和特點,然后嘗試著對原文中的時態進行改寫。其實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才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不僅讓他們能夠更深刻地領悟到知識的精髓,而且還開拓了他們的思維。如果將原句改為現在時,那么關于過去時態的詞組就不能出現,并且動詞也要變換成相應的形式,一般現在時需要在動詞原形后面+s,進行時需要將動詞改為現在分詞形式。
通過簡單改寫文中內容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還習得了各個時態間的區別與聯系,讓他們明白并不是一種時態就可以代表所有的類型,而是要根據具體內容,合理選擇恰當的時態,正確調整文本的結構。
三、改寫文體,理解對話材料
在小學英語課本中,短篇式以及對話式的文本內容,都可以作為學生練筆寫作的素材。在充分理解文本內容的前提下,把短篇式和對話式文章通過變化文體來實現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以達到鍛煉文筆的目的。
在五年級下冊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其中有Su Hai新家的位置以及上下學的交通方式的對話,內容很簡單,基于這段對話,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將Yang Ling和Su Hai兩個人對話的內容改寫成一篇小短文。一開始大多學生比較迷茫,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于是教師從頭到尾給學生理了一遍文章的脈絡,使他們能夠更直接地抓住主干部分,再結合一些連接詞,把點連接成線進而轉化成面。經過這一梳理,學生有了思路,小明加工后的短文:I have a new home and I like it very much. My new home is very big ,but it's far away from my school.Because it nears City Library, I always come to school by bus.
將對話內容改寫成文本內容的形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轉化的樂趣,而且總結提煉文本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勤于動筆,在理解了對話材料的基礎上,善于改寫,練好它再去寫作文絕對事半功倍。
改寫練筆是英語學習中很重要的一步,通過對文本材料進行改寫,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還培養了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多花些時間進行研究、探討和理解,最終把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小林.按章改寫:訓練小學生英語寫作起步的好方法[J].小學教學設計,2018(3).
[2]胡靜.小學英語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J].校園英語,2018(3).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