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芳宏
【摘要】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作為農村生源高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學生思想復雜,工作難度大。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結合實際生源情況對德育工作做了很多探索,特別在核心素養引領下,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將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農村生源;高中德育;核心素養
一、農村高中生存在問題
根據2014年筆者所做的調查報告,我校生源88%來源于農村,67.5%的農村學生沒上過幼兒園,59%的學生小學在村屯就讀,70%的學生初中在鄉初中就讀,調查的農村學生中父親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達84.5%,母親初中以下文化竟高達90%。由于生活所迫,很多父母外出務工,比例高達37.3%,留守兒童比例高達34%。筆者結合調查和自身的實踐發現,農村高中學生存在以下重大問題:
1.留守兒童難教育
留守兒童是中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由于生活所迫,農村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兒女留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為撫養。這些孩子由于自小缺少父母的管教,天生心理較為敏感,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是很好,甚至問題重重。根據筆者觀察,離開父母時間越長,孩子的毛病越嚴重;留守男生比留守女生性格等方面的問題更嚴重;處于叛逆期的兒童,父母越是不在身邊問題越是嚴重。
2.農村學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閱讀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績進步的法寶,但是農村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行為懶散、做事少有規劃、信心不足。突出的表現是懶得做筆記、不喜歡思考、喜歡背一些現成的東西,甚至很少預習復習,學習也少有計劃,數學和英語偏差。閱讀是新時代學生必備的能力,但是農村學生家庭的閱讀條件很缺乏,導致他們閱讀能力先天培養不足,到了中小學,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鄉村中小學很少有圖書館,即使有圖書也是陳舊的,這就導致他們后天閱讀量不足,造成學生閱讀的障礙,特別是到了高中強調閱讀能力較高的情況下,他們的能力顯得尤為欠缺。
3.農村學生處理生活矛盾問題極端化
現在農村孩子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考慮問題相對簡單,求助對象往往也是他們同齡的伙伴,他們的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找人約打群架來解決爭端。筆者接觸過的多起學生打架斗毆事件都是語言沖突然后升級到肢體沖突,雙方約架,社會青年卷入,甚至出現人身傷害事件。
4.農村學生對未來比較茫然,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農村孩子小時在農村長大,村中的偶像是極其缺乏的,他們的父親很少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格言,僅限于把本村或者周圍村一些比較有出息或者是富裕的人作為偶像,所以農村的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明確目標,甚至出現只要能掙到錢就是王道的拜金英雄主義。
二、農村高中生德育工作對策
作為農村學生的教師,我們在德育工作中要從心理、課堂和課外等幾大方面去影響學生,進而順利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培養合格的公民。
1.關愛學生,情理并舉,感化學生
要做好農村孩子的德育工作,教師先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把握其心理特點。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他們心理敏感,希望教師關心他們,很希望與教師分享他們內心的煩惱,若教師不小心處理就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不信任。
(1)要去關愛他們,每當節假日,學校可能因為安全考慮不準留宿,有些學生父母不在家,農村家中無柴米油鹽,班主任要及時關注,盡可能幫他們解決困難。
(2)與他們交流時要以情感人。教師要從感情上親近學困生,解除他們的心理隔閡,平時多和他們接觸,如在一起打籃球、踢足球等。還要多和他們談心,萬萬不可只在批評他們時才找他們談話,以免讓他們養成“老師找準沒有好事”的心理慣性,并由此產生抵觸情緒。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教師的愛護越多,就越容易接受教育。
(3)做到曉之以理,注意批評的方式和分寸。教師做學生的德育工作,特別是在采用批評的方式時,要抱著真誠的態度,考慮被批評者的接受程度,切忌急躁。筆者班上曾有一個學生有抽煙的不良習慣,并且屢教不改,有一次他公然在宿舍抽煙時被筆者發現,筆者只是平靜地讓他跟筆者來到講臺旁邊,然后指著白紙上的污漬對他說:“你長年被煙熏黑了的肺有這么容易被清潔嗎?”從他錯愕的神情中,筆者看出他接受了筆者的意見。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抽過煙了。
2.建設班級圖書角
閱讀是進步的階梯,讓學生學會閱讀是實現三維目標的基本途徑,班主任要做好三年的安排。首先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的能力,班級設立圖書角,每位學生每個學期都捐獻一本或兩本的圖書,三年下來平均每人6本到12本,班級圖書具有流通量大,共享方便,能及時查閱的優勢。對于圖書的書目教師必須親自查看,嚴格把關,防止不良書籍進入班級,調控好各種類圖書比例,使學生書籍營養搭配合理,爭取在短時間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果說閱讀是基石,學會做筆記就是學生進步的法寶,教學生在閱讀中做筆記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筆者利用一些時間教他們如何做筆記,專門做一些講座讓學生學會快速閱讀一本書,并定時對學生進行閱讀筆記的檢查和評比,結合組織開展一些歷史興趣小組,經過一兩年的培養,學生基本上就具有比較好的閱讀能力和做筆記的能力,也能掌握一定的知識。
3.選定專題開展班會,樹立學生的人生目標,抵制社會不良風氣
活動專題班會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生動形式。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思想特點,設計好每次的專題班會,力求做到主題鮮明、形式新穎、針對性強、富有成效。例如,當前許多學生沉迷于上網,有的晚睡熄燈后再起床爬墻外出上網。對此筆者設計了《中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網絡》專題班會,在會上筆者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對網絡也并非一棍子打死的態度,但收集了許多青少年因沉迷于網絡而釀成悲劇的例子,讓他們認識到該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為了防止男女學生早戀情況出現,筆者專門設計了《苦澀的青春果實》專題班會,讓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充分的認識。筆者采用這些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正是由于大力開展了德育工作,筆者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還有什么比這更欣慰的呢?
4.加強感恩教育和加強前途理想教育
筆者學校對學生感恩教育非常重視,重大節日給學生免費加菜,冬至免費吃湯圓,每逢中國傳統節假日都進行感恩活動,在學校層面進行后班級還要根據具體的內容再次進行,讓學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周圍同學的和善、學校對學生的愛、國家對青年學生的關愛,做一個對周圍事物有愛、對學校有愛、對父母有愛、對社會對黨對國家有愛的優秀學生。
農村生源的高中生,他們本身受到社會發展的沖擊,父母學歷低,沒能給他們提供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進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也沒有良好的師資教學條件,所以作為他們的教師更應該用心去培養他們,使他們能夠在三年的高中時光受到最好的教育,實現人民教師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也是踐行黨交給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 鄒向軍. 農村高中德育有效融入潤心教育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