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萍
摘 要:文章以分析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為重點,結合當下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高中語文教學現狀,然后從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實質內涵;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5-003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28
語文教育在教育行業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育行業前進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語文學科中包含的文化,是我國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對高中學生健康成長與積極發展有促進作用。在“新課標”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語文教學,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采取科學的手段組織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一)以往的教學模式仍存在
即使諸多教師已經認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但是以往的教學模式依舊存在。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有時仍會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以被動的狀態參與學習活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易使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反感,降低學習效率,甚至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1]。
(二)課堂氣氛過于沉悶
在語文課堂中,語言的使用十分必要,核心是交流與溝通,但目前在一些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缺少教授的激情與內在活力,課堂氣氛沉悶。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容易被學生接受,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便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需適當在課堂中增添一些新穎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
(一)培育學生語言構建與應用的能力
高中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語言文學的知識內容,不管是在閱讀學習或者寫作學習期間皆會接觸到語言,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應將工作重心放在文本的辨別意識與評價意識培養方面。同時在課堂教授的形式上要注重學生語言構建能力的形成。
以高中語文人教版《記念劉和珍君》為例,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并將文本中重要的語句和詞匯進行標注,初步對文本有一定的影響與了解。然后按照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討論,總結文本的中心內容與主要思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最后鼓勵學生積極書寫自己內心的感受,明確文本的創作思路,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培育學生思維能力
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應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進行鍛煉,包括語文學科的習作意識、閱讀意識、口語溝通意識以及社會實踐意識,這一切學習活動皆來源于學生自身的思維,特別是在閱讀活動中,學生要深入考慮文本,掌握作者傳遞的思想與情感,及文本創作的現實價值,由此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提升教學質量。
以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建筑的特征》為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哪些建筑物?我國的建筑有哪些特點?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然后組織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文本中建筑物的特征,激發學生語言表達欲望,增強語文課堂的影響力[2]。接下來要求學生在掌握文本的創作結構后寫作,以文本為參照,梳理文本建筑物的內部結構,引導學生積極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對中國建筑特征的了解。
(三)培養學生審美欣賞與創新能力
審美意識是感覺的升華形式,作為人類進行某種動作的直接因素,感覺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關注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感知與認識,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結構的表象,升華學生情感,促使其心靈與文本產生碰撞。
以高中語文人教版《琵琶行(并序)》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實時投影技術,向學生呈現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文本的中心內容,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然后在閱讀文本期間,重點引導學生分析諸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之類的語句,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頭腦中想象相關畫面,深入感受文本的美妙之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四)培養學生文化了解與傳承能力
高中語文學科最鮮明的特點為文化性與藝術性,是思想文化的另一種展現形式。所以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了解文化與傳承能力的培養尤為必要。立足于文化層面,語文學科是文化發展的橋梁,和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發展形式大致相同;立足于傳統優秀文化,體現的是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社會文化之間的緊密相連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將我國文化進行大力傳播與宣傳,強化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和語文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開展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教師要加大力度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依據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結合教學需求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不斷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時效性,進而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飛. “語文核心素養”意涵解構與培養路徑重構——基于名師課堂的思考闡釋[J]. 語文知識, 2017(1):25.
[2]萬永翔.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7(16):23.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張利萍(1979.11— ),女,漢族,甘肅天水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