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琳
摘 要:音樂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科學發展定位上,具有各地自身的地域性教學特色的音樂傳播學基本思路。教師在理論授課方面,采用將應用作為目的的理論講解教學模式,將身邊現有的案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將理論內容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加強使用一些培養創新思維、加強理論認知的方法,實現對現今學生創新思維方式、團隊意識以及邏輯條理性的培養與提升。根據音樂傳播學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特色,針對現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與現狀,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應用訓練。
關鍵詞:音樂傳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注:本文系2020年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下高校音樂學專業人才支持文化旅游精品演藝工程研究——以天水市為例”(2020B-172);2019年天水師范學院創新能力提升項目“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下高校音樂學專業人才支持文化旅游精品演藝工程研究——以天水市為例”(CXT2019-20)的成果。
在理論知識授課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將應用作為教學目的的理論講解模式,將身邊的教學案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理論與實際聯系在一起,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現今的社會智能手機不斷普及,相關應用技術更新發展,促使新媒體技術與傳統的媒體進行不斷的融合發展,這對于音樂專業的傳播應用型人才培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現今的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所以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探索。
一、將應用作為目的的理論講解授課模式
音樂教學的開展注重理論與實踐。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音樂傳播的過程中發現其內在的特征,并實現對音樂傳播規律的了解,更好地使用傳播理論與方法。
學生在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時,通常會感到枯燥無味,無法深入地對知識點展開學習。所以,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與認識深度,在教學的開展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一)將案例作為切入點,理論聯系實際,提升理論學習的趣味性
對于現今的大學生來講,就業問題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現今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近些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是比較嚴峻的。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招聘會,對大量學生應聘情況展開調研,并將所有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歸納以及分析,具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感受到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對于理論知識的關注。
將議程設置的講解作為理論案例,議程設置是現今大眾傳媒時代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的社會功能,媒體的這一功能,促使其成為打造品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這一點也是音樂學院在不斷發展中可以借鑒的一個重要理論。我們將XX市政府舉辦的品牌選秀性賽事“大地飛歌·民歌大賽”作為一個經典的案例,并對其展開詳細的分析。該賽事的舉辦在社會上有著比較轟動的效應,針對參賽區域的廣度,參與報道的媒體以及報道數量、人數等方面展開分析,重點從社會政策與文化背景方面入手,最終形成政府支持、媒體積極宣傳的局面,這是最終議程設置成功的重要原因。學校要求學生對該理論在重大賽事與活動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為后續的應用訓練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創新思維培養,加深理論認識深度
創新思維指的是理論向著實踐不斷轉化,并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就音樂文化傳播專業的學習來講,創新思維決定了在面對同一音樂傳播現象或者應用命題時,學生自身是否會對所學過的理論知識有著一定的深刻認識,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方法實現對其的創新研究與應用。所以,在現今市場競爭逐漸激烈的情況下,更好地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進行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針對這一點,可采用將應用作為目的和出發點的理論學習模式,并建立“認識-了解-應用”這樣一個思維發展模式,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當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時,還需要建立起學以致用的思維模式,并形成一種創新性的思維慣式。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一個理論概念是怎樣從社會現象中歸納、提煉出來的進行教學,然后由學生將理論的使用轉換成實踐的應用,并由師生共同完成“理論來自實踐并指導實踐工作開展”這樣一個循環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自己發現的理論應用價值進行使用。在開展具體的專題訓練方面,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小組,并要求每一個小組拿出三個以上方案,且方案要保障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開展相結合。每組選派兩名學生對自己所選方案進行闡述,由其他同學對其展開點評工作,老師最終給出指導性建議并評選出最佳方案。活動的開展將應用作為目的展開討論,所以學生有著非常高的參與積極性,也讓學生對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既能夠深化理論認識的效果,也實現了創新應用教學的目的。
二、以應用為目標展開針對性專題訓練
(一)演出策劃方面的專題訓練
近些年,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為了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開展了大量服務于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建設項目。在社會文化事業與產業項目的開展中,演出活動所占據的比重比較大,但是以實際演出的效果來講,活動的舉辦缺乏專業策劃,尤其是工作的開展缺乏創新意識,存在比較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并沒有將社會文化與經濟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針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時,教師可以先采用經典案例進行講解,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劃分,并將策劃方案還原出來,讓學生發現方案中的優點。在對反面案例進行選擇時,可以讓學生對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查找,從而實現對策劃方案的完善。學生根據現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主題進行選擇,并分組完成相關的演出策劃方案,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共同對策劃方案進行點評與評論。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所選取的案例必須以當地為主;第二,演出的策劃必須側重于當地某一事件;第三,讓學生針對成功的事件進行分析,根據相應的原則對案例進行還原、修改以及再創作。
(二)音樂網絡傳播策劃方面的專題訓練
如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呈現出分眾化、交互性以及實時性等特點,給百姓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并且百姓的參與度也在不斷地提升。所以在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音樂的網絡傳播策劃方案創作也有著非常大的實用價值。
針對音樂網絡傳播策劃展開專題訓練,包含三個步驟:首先,根據音樂傳播的形態,也就是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特征,找出網絡中能夠傳播音樂的各種媒介以及渠道;其次,將傳播媒介及其渠道進行分類,并總結出傳播的具體特征;最后,根據實際傳播的特征,制訂出有效的傳播策劃方案。在此專題的訓練過程中,學生們都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參與積極性。學生對現今使用最為廣泛的各種網絡媒介與渠道進行收集,并針對各個渠道的現狀制訂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傳播方案,具體的傳播切入點有百度貼吧、微博、QQ以及微信等。也有學生對新聞事件進行使用,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將自身所擁有的較強的創新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傳播應用能力。在現今社會發展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對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是否在后期的工作與發展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使用,是大學教師開展教學需要進行思考的問題。隨著今后我國社會音樂傳播實踐的不斷發展變化,對于音樂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也需要隨著社會的實際發展而不斷進行調整。
三、結語
音樂傳播學是一門注重應用實踐與理論的課程,所以,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來說,其順理成章成為教學開展的重要內容,這是學術界形成的一種共識。但是對于一些地方性的音樂院校來說,怎樣培養應用型音樂傳播人才,是相關專業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對于地方性的院校學科建設來說,可以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學生就業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面入手,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實現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
參考文獻:
[1]陳靜.媒體融合趨勢下應用型傳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廈門工學院2013級傳播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1):274-275.
[2]王海燕.對應用型新聞信息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傳播,2015(16):101-103.
[3]馬棟梁.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傳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音樂傳播,2013(1):15-18.
[4]張勛宗.廣電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為例[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81-86.
作者單位:
天水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