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添水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受到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也成為了關鍵。導入作為英語課堂重要環節,也是一堂課能否得到良好延續的起始。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師對于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但導入效果不甚理想。而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則十分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有效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舉措。為此,從建構主義視角提出了具體的初中英語導入策略。
建構主義理論的出現及發展直接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的看法,讓教學活動朝著更加民主且平等的方向發展。建構主義理論要求教師及時轉變知識傳授者角色,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起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促進者與幫助者的角色,這與課堂導入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葉衛華 2012)。從建構主義視角進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能有效實現課堂導入方式的創新,教師也可以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突出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總之,建構主義理論提倡的并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需要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借助他人的幫助或學習資料,然后通過必要且有意義的建構方式來獲得知識,其教學策略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與情境形成良好的交互作用,主動積極地去構建意義。按照這一理論,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需要學會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不斷引導他們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與處理,從而主動加強他們建構英語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提倡的是學生為學習主體,與新課程教學理念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有效手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教學的有效導入(姚團 2017)。英文歌曲導入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導入策略,其輕松活潑、悅耳且美妙,教師若在導入環節應用動感的音樂,就能在有效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與興趣的同時,讓他們產生無窮的活力與愉悅的感受。
例如,教師在教學“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時,可以用歌曲If you're happy作為導入,在歌聲響起時,學生就能在熟悉且歡快的音律之中不知不覺地哼唱,從而形成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激發學習熱情。之后,再繼續提出問題:“Are you happy now?If you're happy,what will you do?”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會使用“if...I will...”這一句型,從而真正有效地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
多媒體導入法也是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策略之一,是初中英語教師在導入環節常用的手段,其主要是借助視頻播放的方式進行導入,整體操作十分便捷。學生喜愛程度較高,能夠從中習得知識。為此,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時,要想真正基于建構主義進行有效課堂導入,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多媒體導入法。多媒體技術的趣味性、生動性等特點十分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能夠激發他們的參與主動性,從而真正提升導入質量和效果。
例如,在講授上海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Beyond time and space時,因為這一單元本身就是圍繞著“未來”展開聽、說、讀、寫訓練的,教材中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科幻色彩,語法方面的重點則是以一般現在時的用法與將來時間的表達為主,所以教師在導入環節就可以為學生挑選好萊塢影片《機械公敵》片斷作為英語課堂導入視頻,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機器人。此后,教師順勢提問:“Which year is it in this movie?Do you think people will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這樣就能自然地導入、過渡到英語教學之中,進一步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策略可以從復習著手,通過溫故知新的方式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銜接(張瑾、胡冰 2013)。有效的復習能夠深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過程中應用復習導入法,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這一導入策略,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鞏固之前學過的英語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上海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上)Unit 3 Health and food Part B時,其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說出不同菜單之間的區別,同時有效判斷什么樣的食譜是對人身體健康有益的。因為在上一堂課中教師已經對學生進行了相關食物詞匯的教學,所以在導入階段就可以直接呈現教材Menu A中的圖片,以此來復習圖中相關食物的單詞。教師可以問學生:“This is Menu A.Can you say the food on the menu in English?”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逐漸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真正保障課堂教學導入效果,提升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為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復習導入法的價值,根據教學實際合理導入,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提升。
應用情境導入法展開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或者其他手段為學生創設出一個他們能夠接受的環境,讓其身臨其境地習得語言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英語教學內容,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為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為學生創設出恰當的情境以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輕松且愉悅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學會應用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上海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上)Unit 4 What should I do?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出具體的問題情境:“If a foreigner comes to our school,what should I say to him or her?”通過這一問題情境直接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同時讓他們對中西方問候禮儀方面的差異有一定的了解,這樣不僅能夠實現有效導入,還能增進他們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一舉多得。總之,情境導入提倡的是學生沉浸于情境之中。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若能應用情境導入法來進行導入,就能夠讓學生在情境思考與體驗中感悟知識,最大程度地提升導入的效果。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還可以應用角色扮演法導入。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表演欲,且十分容易滿足,并對表演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課堂導入,這樣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表現欲,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同時讓他們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從而真正發展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上海牛津版《英語》七年級(上)Unit6 Family life時,教師可以直接結合學生家庭生活展開角色扮演活動,如教師可以扮演教材中的Amy,然后就interview中的三個問題與學生進行對話與交流,這樣就能有效引出這一課題內容,同時讓學生在說一說的過程中發展自身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從而有效解決口語表達能力較弱這一問題。
將自由談話式導入法應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環節,能與學生形成真實的對話,并及時有效地引入教學主題,最大限度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迅速參與到真實的對話情境中,這樣就能有效改善傳統“啞巴式”英語教學,讓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得以發展和提升(林雪、周鐵民 2016)。在應用這一導入法展開英語教學時,教師需要在新課導入環節加強重視,處處留心,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教學靈感,巧妙聯系實際生活展開自由談話式導入。例如,在進行與文具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的文具著手;在談論友情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進行對話與交流,這樣就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有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
例如,在教學“一般過去時”相關語法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環節提出問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通過詢問學生假期生活進行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順利過渡到英語新知識的學習氛圍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還能讓他們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有所復習。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導入環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若忽視這一部分,英語教學質量就會受到影響。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課堂導入,從建構主義視角創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環節,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讓學生在導入環節構建出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有效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