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恒



水平一的投擲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各種方式的拋接、擲遠、投準,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提高身體協調性和上肢力量素質,使學生獲得投擲的基本知識并體驗活動樂趣。但投擲類項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要特別注意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措施,尤其是水平一階段的學生還未掌握技術動作之前,就使用沙包等重物,容易使學生形成錯誤動作的定型,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為此,開發新穎有趣、適合水平一學生的投擲器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選用破損廢舊的彩色長襪,使投擲物的外觀變得鮮艷獨特,輕便安全,沖擊力小,利用長襪進行投擲教學時,新奇獨特的器材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興奮度高,課中高效地突破課堂要點,學生的練習密度、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一、創新思路
1.廢物利用,激發學練興趣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而,沙包、壘球、實心球等傳統的投擲器材基本是“硬物”,出手后速度快,沖擊力大,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筆者用各種顏色鮮艷的廢舊長襪(圖1-1),將其翻卷成球(圖1-2),使投擲物變得輕便安全,沖擊力小,減少安全隱患,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2.去危為安,提高課堂實效
由于投擲類項目的傳統器材出手后速度快,沖擊力大,在教學中有一定的危險性,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此學生必須拉開間距,空出場地,避免砸傷,這會大大降低學生的練習密度。而廢舊長襪制作的投擲器材柔軟、安全、輕便,沖擊力小,速度較慢,通過教師的合理分組和引導,可以有效減少安全隱患,同時充分利用場地,增加練習密度,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性。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廢舊長襪創設出多種類型的游戲,挖掘它的創新價值,引導學生嘗試利用廢物回收物品制作多種器材,對于培養學生廢物利用意識、創新和動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3.一物多用,突破課堂要點
教師在創新開發器材的時候,注重器材的多重功能,更好地解決課的重難點。如,廢舊長襪除了可以團成球狀進行投擲,也可以解開,讓練習者感受蹬地發力的順序和快速揮臂的鞭打動作等。在整節課里,長襪一物多用,層層遞進,貫穿始終,有效地解決投擲類課堂的趣味性、安全性、實效性。此外,教師可以挖掘廢舊長襪的遷移價值,如,可以作為排球的上手發球、扣球的揮臂動作等的輔助練習器材。
二、創新應用練習
1.耍球
練習目的:運用趣味游戲使學生身體充分活動,同時體驗肩上屈肘動作,為后續主教材學習作鋪墊。
練習方法:學生手持襪球向上拋球,在球下降至額前上方時,右手屈肘高抬拍打襪球,看誰在襪球落地前拍的次數多(圖2)。
教學建議:練習前教師強調不能隨意亂扔、亂打等,練習時拉大學生前后距離,引導學生拋球時向上輕拋,避免球拋得過高或過低而擊不到球。
2.襪操
練習目的:通過拉伸肩背韌帶避免損傷,同時對肩上屈肘、快速揮臂等動作起到輔助練習作用。
練習方法:跟著音樂節奏或教師口令,模仿教師做擊鼓(肩上屈肘)、甩襪結(快速揮臂鞭打)等動作(圖3)。
教學建議:做襪操時,動作應循序漸進,避免肌肉拉傷;注意選擇彈性較足的廢舊長襪,避免長度不夠,背伸動作不夠伸展。
3.擊鼓傳音
練習目的:通過反復進行高抬屈肘擊打,鞏固肩上屈肘動作,使學生形成自動化。
練習方法:在場地上放置好KT板或硬紙板,學生手持長襪面對KT板進行肩上屈肘快速擊打動作,使長襪在與KT板接觸時發出聲音(圖4)。
教學建議:KT板或硬紙板應固定好,避免因擊打動作力量大而使KT板松動。盡量選擇簡易輕便的KT板、硬紙板或者薄墊,能夠在鞭打以后發出響聲的同時,易拿易固定,且盡量多放置,提升練習密度。
4.蹬地轉體
練習目的:鞏固肩上屈肘動作的同時,感受蹬地、轉髖、挺胸等發力順序。
練習方法:學生2人一組,一人拉住長襪一端,另一人拉住長襪另一端做蹬地轉體的動作(圖5-1、圖5-2)。
教學建議:練習前做好安全教育,避免學生用長襪打鬧嬉戲而受傷;引導配合的學生輕拉住長襪一端,避免過度用力,導致練習者蹬轉不充分。
5.甩襪結
練習目的:體會快速揮臂的感覺,提高出手速度。
練習方法:將長襪口的邊緣往上翻卷(折疊)一層,投擲臂抓握長襪另一端,向前上方做快速揮臂的鞭打動作,使翻卷的襪結散開(圖6)。
教學建議:應拉大學生間的練習間隔,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避免將長襪甩到他人;引導學生向前上方用力快速揮臂,避免向下發力。
6.“你爭我趕”
練習目的: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速度和反應力,增強下肢力量。
練習方法:學生2人一組面對面站立,把襪球放在腳下。游戲開始后,2人相互追逐踩到對方原本的站位點,聽到哨聲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把襪球舉高,先舉起的學生得1分(圖7-1、圖7-2)。
教學建議:游戲前做好安全教育,游戲時拉開學生左右之間的間隔,引導學生向右錯開跑,避免學生在跑動過程中互相碰撞。
三、教學效果與反思
學生們拿到襪球后大都會表現得興高采烈,不由自主地把玩起手中的器材,研究如何拆開并還原。鮮艷奪目的襪球點燃了所有學生的好奇心,學練興趣高漲,形成了和諧歡樂的學習氛圍,為接下來有效開展教學奠定了基礎。襪球柔軟輕便,沖擊力小,速度慢,安全系數高,隊形拉開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有條不紊地練習,練習密度大大提升,減少了課堂中的安全隱患。練習和游戲中,學生一次次成功挑戰自己設定的目標遠度,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學習的難點。
利用廢舊長襪進行投擲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選擇彈性較好的廢舊長襪,制作襪球時要盡量團緊,避免襪球在上課過程中松動。學生2人一組做蹬地轉體等練習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嬉戲打鬧,拉扯襪子,教師應及時強調練習要求和課堂紀律。避免影響練習效果的達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孫士明.長“尾巴”的襪球——低年級投擲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