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顏媛媛
【摘 要】將校園心理劇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可以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情境,有效地促進學生投入課堂,幫助學生深刻地體驗、感悟、分享、升華。校園心理劇主要通過設定主題、創作劇本、課堂表演、討論分享、總結反思等流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以應用,使學生收獲心靈的成長。
【關鍵詞】校園心理劇;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問題;體驗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8-0044-03
【作者簡介】1.劉娟,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揚州,225200)教師,助理講師;2.顏媛媛,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揚州,225200)教師,講師。
一、校園心理劇的概述
心理劇是由精神病理學家雅克布·萊維·莫雷諾在20世紀初提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能夠幫助參與者以戲劇化的形式來體驗生命,在表演中體驗自己的思想、情緒及人際關系,表演者在一種安全的情境中探索、釋放、覺察和分享內在的自我。
校園心理劇由心理劇發展而來,在教育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師啟發學生將生活、學習、交往中遇到的沖突、困惑與煩惱等心理問題及應對方式編寫成心理劇本,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換、內心獨白的方式進行表演,促使學生在表演中覺察問題本質,分析問題癥結所在,找到化解心理困擾的方法和正確應對問題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參演者還是觀看者都會有感悟和啟發。
校園心理劇主要包括導演、主角、配角、觀眾和舞臺5個基本元素。校園心理劇不同于一般的小品、戲劇或話?。菏紫?,校園心理劇的主角是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普通學生,他們無須隱藏自己真實的個性,而是被要求做他們自己,他們可以在舞臺中表露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其次,校園心理劇的導演必須是具有系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背景、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幫助學生覺察內心世界,將情緒情感帶到表演現場,引起表演者和觀看者的共情、感悟和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認知、改變行為,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運用校園心理劇的要點
1.內容基于經驗。
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中融入心理劇表演,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遞心理學知識,更不是單純的表演和娛樂,而是心理健康教師在課前要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生活動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剖析校園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對典型事件或案例進行提煉,再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創作情境。
2.方法寓于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重體驗感悟、輕知識記憶的學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課堂要以學生的活動、對話、交流、分享為主,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心理劇中,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共同創作、表演,將自己置身于課堂情境中。這種安全的活動形式能夠促進學生在心理課堂中開放性表達,發揮自己的個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
3.效果形成資源。
隨著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推進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課堂教學突破了傳統模式的封閉性。通過多媒體技術完整記錄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將學生的心理劇表演過程儲存為新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自己的表演,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改善自我。錄制的課堂心理劇視頻還可以作為心育課堂教學的學習資源,協助其他學生覺察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運用校園心理劇的實施
1.課前:設定主題,創作劇本。
課前準備工作是順利開展教學的基礎。教師依據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大綱,結合心理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心理特點分析,找出學生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確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題,并由此設定適合在課堂中表演的心理劇主題。課前,學生通過教師上傳在教學平臺上的資源自主學習心理劇相關選題的知識,師生共同對心理劇的劇情進行創作、修改和編排。
2.課中:表演觀賞,交流感想。
師生根據主題、劇本以及教室的設施條件設置課堂心理劇表演的場景,場景設置不需要復雜,便于學生進行表演活動即可。在心理劇開始時,旁白以“畫外音”的形式介紹故事背景、時間、地點、人物等。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劇本和平時的生活經驗進行生動的演繹,通過夸張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刻畫憤怒、憂傷、喜悅等情緒,渲染氛圍,將觀看者帶入情境之中。在此過程中,旁白對故事情節和主角的內心進行“必要的解釋或作抒情和哲理性的議論”,逐漸將人物的心理矛盾呈現出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促進表演者和觀看者的思考。表演結束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正確的心理應對技巧。與此同時,學生借助交流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學會換位思考,獲得團體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潛移默化地調整認知、緩解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課后:總結反思,發展自我。
課堂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初步評價。師生通過教學平臺進一步開展討論、交流,教師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類似的心理問題,鼓勵學生將課堂中習得的新認知、新行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同伴的互助和教師的引導為學生積極改變自己、發展自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四、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運用校園心理劇的優化
1.重視體驗,淡化表演。
校園心理劇的人物、劇情以及表演過程中人物刻畫的心理狀態、宣泄的情緒情感都源于學生自身的體驗。與其說學生在表演,不如說他們是在訴說自我,是真實的情感流露。因此,校園心理劇在課堂中的實施,重難點不在演技,而在于撼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獲得真切的體驗和感悟。
2.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教師在課堂實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專業性的指導能夠幫助學生生動自如地刻畫心理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課堂的實施一定要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心理劇的創作、編排、表演和討論都不能脫離學生。
3.揭示問題,呈現沖突。
將校園心理劇應用于課堂,是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心理劇的創作和表演一定要能揭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題,如自我認識、人際交往、青春期性心理、情緒情感困擾、親子關系、學習困擾等。心理劇也不是簡單的故事表演,情節設置和人物刻畫都要呈現心理問題,有問題才能引發思考,有思考才能產生改變。所以,貫穿課堂的不是心理劇的故事情節,而是學生的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