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摘 要:藏品是博物館的基礎,藏品賦予了博物館存在的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就越來越高,博物館的蓬勃發展就是人們對精神文化追求的體現。文章以山西博物院為例分析了提升博物館藏品利用率的必要性,再分析了山西博物院存在的問題,最后對提升藏品利用率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山西博物院;藏品;利用率;提升策略
0 引言
博物館的藏品是我不敢搜集和保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見證物。目前我國博物館在利用文物藏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藏品是博物館開展所有工作的基礎,所以為了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長期發展,提升文物藏品的利用率迫在眉睫。
1 必要性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博物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休閑的場所,很好地把歷史知識、建筑美景、地域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也將不同年齡段的人集中起來共同參觀、學習、游玩,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人們學習到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博物館中,人們以文物藏品為對象進行參觀和學習。文物藏品體現著人類與自然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過程,記錄著人類社會逐漸進步的過程,讓人們可以從物質中看見文化。博物館是藏品的聚集地,藏品也賦予了博物館存在的價值。①
2 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社會經濟總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各地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同,導致各地的文化價值的認可程度有一定差別,所以各地、各級博物館與參觀者之間的交流會出現差異。大部分博物館進行展覽的是較少量的“華麗”文物,宣傳重點也都是這些“高大上”的藏品。很多博物館內的部分藏品從來沒有對外展覽,一直存放在庫房中,參與相關研究的人也很少,與廣大觀眾的眼里看到過的文物藏品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情況會降低博物館對藏品的利用率,也會降低博物館在公眾范圍的影響力。
博物館對藏品文物的研究停留在表象,對其歷史背景的挖掘上也有一定阻礙。我國的歷史底蘊支撐著博物館的發展,其資源是十分豐富的,但在挖掘、展示和利用方面卻出現了不足。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讓博物館完成了描述性的研究工作,但在進行探索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等方面的研究時缺乏系統全面的方法。深層探索的解釋性研究工作不全面導致了博物館無法將藏品轉化為可展出的展品,更無法進行創新性的文化創作,對博物館藏品的利用率和歷史文化知識的傳播也產生了不利影響。②
在現有的博物館展出率的背景下,館際之間的交流是十分有限的。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約有180萬件,但是其供展覽的空間卻只有十幾個展覽廳,一般進行展覽的文物只有一萬多件,相對較小的空間難以展示出更多的藏品,所以其展出率也只有1/180。以山西博物院為例。山西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藏品種類多樣,有青銅器、瓷器、玉器、書畫、古籍、近代革命文物和現代社會建設文物等,共計有50萬余件,文物藏品非常豐富。但擁有數量眾多的藏品,山西博物院的常規陳列展覽卻只有十幾個,展出的文物也只有3000余件,加上省外交流的展出資源、地方市區展出以及分館的展出展品,共計展覽也只有6000余件,這樣計算山西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的平均利用率也就約為1.2%。青銅器、玉器等因為其獨特的文化特征,要比其他種類的文物利用率高,但近代革命文物和現代社建文物由于地域的限制,通常只在山西省內展出,較少有出省的展出,所以利用率明顯低于平均值③。
除了這種情況,還會出現一些博物館擁有的藏品比較有限,但是其展覽的空間又很大,藏品和展覽空間不相匹配的情況。藏品數量較少就不能使其形成系統的基本陳列,更不用說開展臨時展覽和主題展覽了,又由于博物館之間存在著相同等級博物館的交流較多,而大型館和小型館之間的交流又相對較少的情況,導致大型館支援小型館舉辦文物展出的途徑受到了阻礙,也就出現了大型館文物“難見陽光”,而小型館無藏品展出的情況。
除此之外,博物館還存在著分工太細而導致各部門無法全面了解藏品的情況,這也造成展品挑選常常無法兼顧整體全面性。雖然文物藏品的管理部門對庫房內的文物了解十分清楚,卻不參與藏品的陳列、宣傳和利用文物的過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藏品的利用和其在展出時的展現水平。
3 措施
3.1 注重館際交流
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不足是藏品利用率不高的一個原因,但各地博物館都在尋求解決方法。以山西博物院為例。山西博物院在進行一般藏品陳列時也會引進臨時外展和對外舉辦自己的特有文化展出,并與全國各個地方的博物館進行交流,搭建文化橋梁。這樣的臨時展覽有效率高、主題明確、契合大眾對文化的需求等優點,同時提高了博物館藏品利用率,能夠吸引更多參觀者走進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在2015年引進展覽8個,輸出展覽9個;2016年引進展覽6個,輸出展覽5個,還舉辦原創展覽3個。同時,展覽跨地域較大,且與西藏博物館、旅順博物館等都有合作,并與浙江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一些美術館和高校進行了合作,拓展了合作的領域,建立了長期的合作機制,進行了文化上的交流。山西博物院積極尋求合作辦展,與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進行文化交流,通過挑選其有代表性的藏品進行展覽,突出展覽的主題,同時又得以深挖藏品背后的知識和故事。近年來山西博物院專注流動辦展,以打造獨有的文化品牌。
3.2 邀請專業人士開設講座
不僅如此,山西博物院還在舉辦臨時展覽時邀請了相關的專業人士開設講座,讓參觀者對參觀的展覽有更多深入的了解,學習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山西博物院還會不定期地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博物館學專家和文化名人,做專業講座。這些講座的內容廣泛,包括歷史考古、民俗、文化器物等。在這種情況下,能使有興趣的參觀者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了解藏品所經歷的歷史、年代等背景,還能通過專家學者的總結或啟發讓自己的認知更上一層樓。山西博物院此舉既提高了藏品的利用率,也提升了觀眾的欣賞水平,更能吸引更多的觀眾來到博物館。
3.3 重視藏品解釋性研究
博物館的出現與成長的前提和基礎是文物藏品,也影響著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文物藏品本身無法體現其背后隱藏的故事,需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藏品進行研究,挖掘出文物背后的故事。但很多博物館當前的文物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性的階段,而對其內涵的研究嚴重缺失,所以為了提高文物藏品的研究深度,博物館應該成立獨立的研究隊伍進行課題式研究,形成博物館自身的研究體系。山西博物院自2013年起每年都會出資20萬元,鼓勵職工做科研,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以及館內的學術水平。
3.4 利用科技將線下轉為線上
博物館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博物館內的所有文物進行信息登記,并根據其特性整理、歸納。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更有利于博物館對管理文物,增強文物保護收藏的效果。山西博物院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和儲存技術,建立了博物館數據庫,將文物收藏從紙質形式轉化為電子形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人們進行線上參觀,更加便利,也不用為展品陳列空間而煩惱。
除此之外,山西博物院還不斷進行教育和文化宣傳方面的創新。在2016年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中充分展示了山西豐富的歷史文化,獲得了最佳展示獎。山西博物院還鼓勵文物捐贈,接受了著名畫家、個人收藏家等捐贈的幾百件文化藏品,利用多種方式,盡可能提升文化藏品的利用效率。
4 結束語
我國的博物館還在不斷地成長發展,還有許多地方在建新的博物館,文物藏品是博物館工作開展的物質基礎,但博物館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博物館自身進行反思。我們應該通過提高文物藏品的研究效率,增加其展出的數量,創新展出的模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館的文物藏品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