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義
【內容摘要】生物關系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部將生物作為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并將深入了解生物知識和培養初中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課程目標。拋錨式教學模式推崇在真實事件或問題下開展教學活動,這正與生物這一學科的授課要求相匹配,為此本文重點探究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拋錨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模式 ?生物教學 ?應用
引言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生物課堂上往往呈現的是老師獨自在講臺上講,學生單純地在講臺下聽的填鴨式教學情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較差,老師將傳授生物課本上的知識與提高中學生的生物成績作為教學動力,忽視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就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生物的新課標明確提出,通過初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需要深刻理解生物這一學科相關理論知識,還要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去提高自身的探究學習、收集處理信息和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為此學校和老師都在積極探尋新的可以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模式,其中拋錨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受到老師們的關注。
一、拋錨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拋錨式教學模式中,真實的問題或事件被稱為“錨”,將這一真實事件或問題提出的過程被稱之為“拋錨”,老師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拋錨”的內容延展引出的。為此拋錨式教學模式指的就是老師根據真實的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事件或問題來輔助老師完成授課內容的教學模式,其中選取合適的真實發生的事件并將其進行情境再現,提出恰當的不突兀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和引出教學內容的問題是該模式執行下去的核心。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1.有助于提升中學生的生物成績
在拋錨式生物教學課堂中,對中學生的聽課提出了更多要求,課程各個環節的完成都需要學生的參與,這就達到了學生在課堂上多動腦思考、團結合作的目的,學生的自主思考與互幫互助讓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更為透徹和全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縷清并構建起自己理解的生物知識框架。同時老師還會對學生的參與結果進行評價,并且評價方式趨于多樣化,這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動性。為此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中學生的生物成績。
2.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拋錨式生物教學課堂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發生了改變,學生不再單純地在講臺下聽老師講,老師開始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老師在課堂中根據真實事件拋出來的每一個問題,都給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時間和參考資料,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需要采取獨立或合作的方式去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還要將個人或小組思考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在課堂中表達出來,老師對每一次發言都要做出積極的評價。整個生物課堂都需要學生去參與和與老師互動,相比于傳統課堂,這種課堂模式下的氛圍是良好的。
3.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
在拋錨式生物教學課堂中,老師為同學們提供的真實情境是與生物知識點緊密相關的,而且這些真實情境一般獨立于教材,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易于中學生的理解,情境的存在活躍了整個生物課堂氣氛,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普遍被激發出來。加之老師的鼓勵評價對策更是對中學生表現的進一步肯定,增加了中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激發了中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4.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拋錨式生物教學課堂中,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這就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堂上,學生一直處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的過程,多次訓練這一過程會提升學生面對問題、困難的自信心和應對困難的能力。老師在與學生協助解決問題之后,還會在該情境、問題之后引入另外一個相類似的情境,以檢測學生對該知識點和相關題型解決思路的掌握情況,這種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訓練,有助于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為此該模式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對學生今后工作、生活和學習都有一定幫助。
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拋錨式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
1.設計與生物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情境
設計恰到好處的真實情境是拋錨式教學模式得以在課堂上推進的前提。老師在設計情境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需要以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作為參考依據;需要思考情境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需要符合中學生當前的生活狀態,確保能夠讓中學生產生共鳴;需要確保情境的真實有效,老師萬不能由于教學需要就隨意捏造。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則之外,老師還需要結合生物課程這一門學科的特點來完成情境設計工作。
由于生物課程中包含諸多實驗部分,為此老師可以利用生物實驗這一直觀、科學的表達方式來設計吸引學生眼球的情境。比如生物課中的關于代謝廢物這一課時的講解,老師就可以在課程開篇向同學們展現一個“尿液成分檢測”的實驗,并以此讓同學們去思考還知道哪些人體代謝廢物等問題。由于生物課程中許多知識點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為此老師需要細致的關注生活點滴,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為情境出發點。比如在講解“反射”內容時,讓學生去親自敲打膝蓋關節處,發現小腿會不自覺地反彈,以此類有趣的生活現象來激起學生對反射這一節內容的學習興趣。生物課程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有著其發展的歷程,為此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去觀看或講解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發展史來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比如在講解“血型”相關知識時,學生們對血型都充滿著好奇,單純的講解課本知識點并不能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為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血型是如何發現的以及如何對血型進行分類等內容,讓學生愛上學習生物的同時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生物課程中涉及的很多內容都與人體的動態活動相關,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新型技術手段來讓學生更為直觀地體會到這些動態的變化,比如在講解“血液循環”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將血液在人體中循環的路徑通過動態圖片或小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中學生自身的探索欲較強,這種動態的富有趣味性的動態變化更是吸引了學生,讓學生有深入學習的動力。
2.在情境中預先設計問題
在情境中添加適當的問題是完成拋錨式教學模式的關鍵和核心。老師在提問上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老師要確保提出的問題與所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和一致性,且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不僅要確保學生能夠獨立解答出來,還要確保每一位學生在解答之后都能夠有所收獲和具有成就感,另外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作用。為此老師可以從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來設計問題,完成“拋錨”任務,比如血液的組成成分以及各個成分具有的功能是血液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為此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等問題。老師在提問時還要根據學生的狀態來選擇恰當的時機完成提問,比如當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實際情況存在矛盾時是提問的最好時機之一,這種沖突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解決該問題和學習該知識的狀態中去;當學生對某一個問題特別有興趣時也是提問的最好時機,興趣這一催化劑的存在可以刺激學生大腦的飛速運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果和速度。
結論
綜上分析,將拋錨式教學模式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當前對這一模式的推廣還面臨一些問題。這一教學模式對老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去耗費時間、精力摸索探尋;這一教學模式對教學設備、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充分挖掘和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這一教學模式給生物教學評價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校一改傳統的“唯分數”論的評價指標,需要構建更為多樣化的完善的評價體系,以客觀的評價學生、老師等。可以說,拋錨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全面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回民中學)